罗哲和毛主席都是湖南早期的学生运动骨干,罗哲和妻子曹云芳一家同毛泽东和杨开慧一家曾同吃同住
罗哲(1902~1928)湘潭县人,10岁入私塾,14岁考取湘潭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到长沙考取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在校期间,参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领导的长沙工人、学生运动,他很快成为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分子。
1922年~1926年,罗哲考入北京中俄大学。在四年学习期间,他多次参加群众斗争,时刻关心国家大事。
1926年4月,罗哲得知毛泽东和杨开慧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携妻子曹云芳前往广州。毛泽东聘请他担任了农运讲习所教员,不久又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革命中心从广州转往武汉,毛泽东去武汉筹备全国农民协会。10天后,杨开慧怀着身孕、带着毛岸英、毛岸青、母亲向振熙和保姆陈玉英也来到武汉。
据保姆陈玉英回忆:
当时,有毛泽民、毛泽覃、蔡和森、彭湃、夏明翰、贺协南、王寿贞、许彬等十多个革命同志经常来毛主席家里研究工作。到了吃饭时间,他们就围一张圆桌,站的站,坐的坐,有什么就吃什么。
很可惜,上面这些人没有一个活到新中国成立。
罗哲奉中央委派,与妻子曹云芳一道随同毛泽东也来到武昌,毛泽东任全国农协筹委书记,罗哲任秘书,协助毛泽东工作。在这段时间,罗哲成了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二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局势日益恶化,罗哲与妻子曹云芳也搬到都府堤41号,毛泽东一家住前院,罗哲一家住后院。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奉命回湖南筹备秋收起义,罗哲任军事委员,他工作卓有成效,敌人悬赏缉拿他。
1927年9月,毛泽东赴浏阳指挥秋收起义,他命罗哲夫妻暂避一时,罗哲和妻子便回到老家株州。后因一名叫“烂鼻子”的叛徒出卖,罗哲夫妇于1928年农历7月25日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同年9月11日,罗哲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6岁。妻子曹云芳因怀有身孕,免被杀害,在狱中生下一对孪生女儿。两年后,曹云芳被组织营救出狱。
之后,曹云芳又结识了中共地下工作者梅润华,他们结成革命伴侣,夫妻俩后来在贵阳定居,并有了儿子梅昆生。
1958年,毛主席第一次邀曹云芳进京,这一次住了20多天
毛主席在延安得知罗哲牺牲的消息,心中异常沉痛,他曾多次打听烈士遗属的下落。
1945年10月,毛主席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见到了早年的朋友张维(解放后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向他打听罗哲遗孀曹云芳及其孩子的下落。
1956年7月8日,曹云芳在贵阳写信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后随即回信:
云芳同志:
…一九四五年在重庆的时候,见到张维兄,曾打听你们的下落…你的情形他不知道。现见知你仍健在,并有两个女儿能继承罗哲遗志,我很高兴。罗哲为党艰苦工作,我可作证,当时没有别的证件…坟墓可由家属修理,现寄上三百元,请你酌量处理。今后如果还有困难,可以告我设法。你见过的两个孩子,一个在战争中牺牲了,一个也已病废…
曹云芳收到毛主席的亲笔回信,激动地说:“毛主席一直还记得我们啊!”
1958年6月,曹云芳受毛主席邀请到北京,贵州市委派一同志陪同,曹云芳带着两个外孙女,一行四人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接待,并合影留念。
毛主席在曹云芳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亲笔题写了“罗哲烈士之墓”碑文,还为曹云芳题写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勉励她继承先烈遗志,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这一次,曹云芳在北京住了20多天她深切感受到毛主席还是当年一个院子里生活的长兄。
1960年,毛主席邀请曹云芳第二次上京,这次住了45天,见了三次面,合了三张影
1960年8月29日,曹云芳带着13岁的儿子梅昆生,在贵阳市委干部李正中同志的陪同下,来到首都北京。
9月22日下午,主席派人来接她们去吃饭,梅昆生回忆说:
见到主席我万分激动,准备好并背了无数遍的问候话,一句也记不起来了,老师同学们嘱咐我替他们问好的话,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只是呆呆地看着主席慈祥的面孔。
毛主席抚摸着梅昆头的头,对曹云芳说:“把你的毛伢留在我这儿吧,我供他读书。”
曹云芳连忙说:“不行,不行,我也只有这一个儿子呀!”
说着,主席从上衣口袋里抽出一支钢笔,递给梅昆生,说:“拿着,留着作个纪念。”梅昆生小心地珍藏一辈子。
10月1日,国庆节那天,曹云芳一行受邀在天安门前观礼,观礼结束后,又与主席一起在怀仁堂观看了缅甸艺术团访问中国的演出。
10月8日,毛主席又邀她们去中南海,这次同去的还有毛泽民的儿媳韩瑾行,毛主席和她们一起合影留念。
10月15日,曹云芳母子离开北京回到贵阳,梅昆生和李正中都用笔记下了这次难忘的幸福之旅。
李正中写下了“陪同曹云芳大姐进京看望毛主席”,两个细节特别感人
当时,曹云芳是贵州市南明区妇联主任,市委领导派李正中陪同前往北京,做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机关工作人员,难得有机会见到毛主席,1960年9月22日下午,他像做梦一样和曹大姐母子来到中南海。
一见面,毛主席亲切地说:“这里凉,到屋里去吧。”刚走几步,李正中就看见毛主席穿的裤子上有两个大补丁,心里猛一咯噔。
主席问他:“你今年是多少岁了?”
“今年25岁”
毛主席用手指盘算着说:“25岁,刚好是开遵义会议时生的。”
主席又问道:“你去看过会址吗?”
“看过,遵义会议会址是开放的,让广大群众参观接受教育。”
毛主席喜欢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他问起李正中“你们来时,从贵州到柳州一共钻了多少个山洞?”
“路上你看见庄稼长得好不好?”
又问起13岁的梅昆生“你们那儿市面上有什么卖的?”
“你周围的人生活好不好?
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事无巨细地了解人民的生活。
吃饭时,毛主席亲自给他们夹菜,李正中发现主席碗里的饭和自己碗里的饭颜色不一样,自己碗里是大白米饭,主席碗里却是红糙米,这怎么行呢?他急忙站起身来,要同主席换着吃。主席却说:“我长期吃,已经习惯了。”
说着,毛主席站起来又为他们盛汤,并说:“每个人都要喝一碗,你们是客人,还是我来盛吧。”
“这鱼头汤是没有内容的,但很好喝,不要慌哟,这汤表面不热,实际很烫,小心被烫着哟。”
毛主席细致周到的话语,让李正中非常非常感动,几十年后,他已经忘记菜的滋味,每每看到这张照片,就只有一种感觉:温暖!幸福!且备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