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简直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即便不知道太岁是什么,我国流传下来的这句古话,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它的恐惧气息。

因其属于极阴之物,所以在古书记载中是“其性大凶、触之不详”的存在,自然会让人们敬而远之,不敢靠近。
到底真实的太岁是什么样的?
在它的身上,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太岁”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那时先秦时期的先民们就发现了一种像肉一样软塌塌的东西,长得像肉口感像肉,但又并不是肉。
让大家惊讶的是,这坨“肉”在被割下一块之后,竟然还会死而复生,甚至个头比之前的还要大。

这在当时知识极度匮乏的年代,自然成为了一种神秘现象。
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总是本能的恐惧和排斥,所以这坨“肉”让大家越来越害怕。

不过因为具备“超能力”,太岁在汉代的时候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其中有传道授业者,也有学习中医的人,他们都对太岁能够自己生长的特点充满兴趣,想要研究出背后的原因。

但毕竟受制于科学水平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认知只能停留在玄幻层面。
因为无法用科学去解释,所以他们把太岁和长生不老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一点在史书中也有记载。

比如《神农草本经》还有《抱朴子》,都把太岁描述成了一种珍稀的食材,称其服用后能够身轻如燕,延年益寿。
就连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都称其“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同时还对太岁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所以太岁又被称为“肉灵芝”,据说秦始皇时期一直苦苦寻找的长生不老仙丹,其实就是太岁。

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太岁到底长什么样,但是从这些描述基本能够判断,太岁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物质,身上有着多种颜色。
比如像珊瑚一样的红色,像紫金一样的黄色,还有像脂肪一样的白色……
但是太岁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能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没有人知道。

太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或许真的是有缘人才能见到它。
至少到目前为止,它的出现都是无迹可寻的,完全就是凭运气。
1982年12月,三位身在甘肃永登的农民,打土坯时意外的发现了埋藏在地下10米左右的“肉团”。
专家经过鉴定后作出结论,称这块“肉团”属于白膜菌的一种新品种,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而1992年一个农民的新发现,更是把太岁推到了大家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太岁。
那一年的8月,陕西周至县的一位农民杜战盟准备下河捞一点柴禾。
但是还没走进河里多久,就踩到了一个软软黏黏的东西,他低头一看,一个“大肉团”映入了眼帘。

肉团的颜色是红白相间的,就像是瘦肉和肥肉的组合。
所以当时杜战盟只把这块肉团当成了猪肉,从河里捡起来后就丢到了路边。
然而两天后他又一次来捞柴禾时,却发现这块“肉”看上去还是那么新鲜。

这一次他们把肉捡回了家,当天就割了一块下锅煮了吃。
然而几天之后,杜战盟却发现之前被自己割掉肉的地方,重新又长起来了肉。
他用秤称了一下,发现肉团的重量足足有70斤,而几天前他称的时候,却只有47斤。
也就是说这块肉有自己生长的功能,这让杜战盟惊讶之余又多了几分害怕。

他赶紧把事情上报到了县里,立刻就引起了多方关注。
一位来自西北大学的生物教授杨兴忠,迫不及待的来到了他的家里,想要看一看这个“宝物”。
但即便见多识广,杨教授在这个红白相间的肉团面前,一时间也无从判断。

于是他只能切割了一块作为样本,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研究。
一段时间之后,杨教授用现代科技结合古代书籍,最终判断出这个肉团就是太岁。

2000年,这块太岁在专人的养护之下,体重已经涨到了80公斤。
随着它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一睹它的真面目,当然也会有一些有钱人,想要出高价把它买回家。
毕竟太岁很少出现,从1992年发现太岁那一年算起,如今虽然过去了20多年,但是太岁的出现次数,也不过20多次。

它一般出现在水边或者是土里,既有动物的特质,又有植物的特征。
不仅能呼吸能代谢,也有叶绿体,能有光合作用。
但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大型的粘菌复合体,由细菌、真菌和粘菌等物质共同组成,所以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罕见的原质生物质。

科学家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它最早或许出现在白垩纪时期,是我国诸多古生物活体标本中,最古老的那一个。
不过粘菌复合体只占据整个太岁中的1/3重量,也就是说还有另外2/3的物质是什么,当时的专家学者并没有研究出来,自然也就无法给出答案。
但是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太岁的研究。

2007年,西北大学又一次组织专家团队,利用先进的分离培养技术,对太岁做了新的分析研究。
这次研究在太岁的体内发现了两种占据比例较大的粘菌,一种叫做疣孢盖皮菌,另一种叫做扁垫双皮菌。
不过这两种粘菌在自然界里非常普通,分布广泛,所以并没有特别的研究价值。

当然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在太岁体内发现了18种常见的真菌。
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说,粘菌和真菌并不是决定太岁具有神秘色彩的决定因素。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探索出太岁的秘密,就必须弄清楚它体内的另外2/3物质是什么。

2010年,在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和陕西省、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之下,太岁又一次进入了重点实验室,成为了他们的研究对象。
这一次研究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用一种独有的分离方法,对太岁体内的一种白色絮状物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了这种物质就是聚乙烯醇。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聚乙烯醇占据了太岁总体体重的三分之二。
这也就说明历经将近20年的时间,有关太岁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了一大半。
至于为什么没有完全被揭开,是因为聚乙烯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粘合剂、乳化剂等方面的制造。

它为什么会大量的出现在太岁体内,至今还是一个谜。
那么太岁到底是祥瑞之物,还是不祥之物呢?
在我国的古籍记载中,太岁的出现往往寓意着有不祥的事情发生。

比如《酉阳杂俎》中,讲述了一个和太岁有关的传说。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王丰,一次无意中在田间发现了一块太岁,因为外形太过怪异,王丰别想着把它埋进土里。

但是第2天他却在自家的院子里发现了太岁,而且在那之后,他家便厄运连连,家中人接二连三的死于意外。除了他一个年幼的女儿,几乎满门覆灭。
但是在明朝时,却又有一个故事让人们对太岁充满着向往。

据说一个叫做罗权的人把一块太岁当做聘礼,送到了女子翠萍的家里。
在两人的婚宴上,翠屏吃下了太岁肉。
没想到在那之后,翠屏的容貌越来越漂亮,甚至在之后500年都有着年轻的容颜。
这似乎印证了太岁能够长生不老,让不少人深信不疑吃了太岁肉后,就能够延年益寿。
但当太岁的真面目被一点点的揭开之后,有关它能够长生不老的说法,自然也就被打破了。

因为在它体内占据大比重的聚乙烯醇,是一种被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文指出的三级致癌物,对人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危害。
但有的人偏偏喜欢用太岁泡水喝,对此央视10套的《太岁风云》中就曾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读,称太岁泡水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里面会含有大量重金属。

前几年,在大家还未完全了解太岁之时,市场上有很多商人看中了太岁身上巨大的利润空间,便开始做起了太岁生意,用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
但是大家要知道,太岁虽然已经被证实构成物质较为普通,也不像古书记载的那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但因为它很多年才会被发现一次,所以依然是稀有的。

这也就决定了市场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太岁,不可能是真的。
所以大家必须擦亮眼睛,相信科学,具备自己正确的判断力,不要迷信于太岁的功效,否则花了钱,反而会失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