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有人采访北京退休大爷,每月5000在北京能过的好吗?
大爷说,只要你有住的地方,每月3000都能过得很滋润了,完全够。
底下有人说自己跟老公两个人在北京生活光吃就要花1w+,也有人说不租房完全够,也有极简的人说自己每天去超市买特价菜一月就花了155。
一个话题抛出,不同需求的人问题角度不同,给出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在生活费1w+的人眼里,你每月只花5000那就是过得不体面,但是在生活费1000的人眼里5000就是天花板级别了。
日子是给自己过的,过好过坏只有自己明白,是甜如蜜还是苦涩难耐都只有自己能深刻体会。
体不体面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1:省钱奖励很没必要
我发现之前一直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当自己存款达到某一个数额时就会给自己来一杯奶茶或是咖啡作为奖励。
效果是有的,我会为了做到而努力,但也会让自己陷入“欲望”的陷阱中。
跟朋友交流过后,她给我的思路让我打开了思维,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想着达到某个目的就要奖励一下自己呢?
源于小朋友的训练方式,小时候我们做到某些事情后,父母和老师会给一点奖励,但是这种方式随着成长已经越来越少,很多成年人甚至可以为了最终目的忍受中途一切诱惑,就是咬牙坚持到最后目标完成。
所以,想想你的省钱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中途的小甜头吗?
2:存钱是为了做到需要时有
一个不太熟悉的同事,这几天一直在念叨着要买车,刚刚过去的五一,其实活动还挺多的,优惠力度也很大,因为我就是在五一期间换了一台新车。
这位同事知道后就寻个空隙过来问我,车多少价位,我说也不贵就一般家用的价位10w+,然后她说了一句那也不多么。
其他同事听到以后,都过来问她准备买哪台车,有没有看过等等,也有人给出了自己的推荐车型,最后她灰溜溜的走了。
后来听跟她同部门的人说,她自己工作10年没有任何存款,想要买车就得靠老公出钱,但是她老公觉得她平时上下班没有特别需要,骑车就行了。
我现在开车时间也不多,遇到天气不好或是需要接送孩子时会考虑开车,还有就是为了方便回乡下,平时都是骑车上下班,车也不在于价格高低,实用就好。
但是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明明自己掏不出1w存款却看不起10w的车,这就着实费解了。
3:对比没钱的苦,我更愿意在存钱上下功夫
从毕业到现在也算是在社会上走过10年+,记得买第一套房时,付完首付,兜里只剩下几百,距离发工资还有一个月,跟队友两人吃个早饭都觉得现在物价好贵。
导致我现在一想到那段时间的“贫苦”,就有点瑟瑟发抖不敢深入回想,这也养成了现在存钱习惯,不管能存多少,每个月总要存一点。
为了监督自己,我开了好几个户头,每个账户功能不一样,唯一相同时每月都会定期往里面存钱。
都知道省钱是存钱最大的助力,但局限性也很大,比如收入3000再怎么省你也不可能把3000全存了。
为了多存钱,我开始做各种富业,在每一条可能得道路上探索,主业上每年考证,副业上每年报班学习,只要有点希望就会一头扎进去。
发生质变的前提是量的堆积,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