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初,我游览华南植物园时,在能源植物园看到了一种没有见过的植物,用手机植物识别软件“形色”识别,给了多种选择,前两位是宽叶十万错和小花十万错。

为确定是哪一种,我查了一下华南植物园的官网,发现这两种植物在该园都有栽植,我看到的是小花十万错。该园官网2023年12月20日发布的《十万错,小草能有什么错?》,同时介绍了这两种植物。


为什么要同时介绍,文章中没说,我觉得可能与这两种植物关系密切有关,宽叶十万错 Asystasia gangetica与小花十万错Asystasia gangetica subsp. micrantha是爵床科十万错属下的同一物种,只是类群不同,宽叶十万错是该物种的原种,而小花十万错是其亚种。亚种是指种以下的等级,可以简单理解为小花十万错是宽叶十万错的一个变异类群,形态上有一定区别,在分布、生态或季节上有所隔离。

《十万错,小草能有什么错?》一文说,宽叶十万错为多年生草本,原产印度,传播到我国后,归化为野生植物。 并解释了“十万错”这个名字的由来,相传明朝年间,南方盗贼十分猖獗,人们用杖打来惩罚小偷。据说杖打一次一般一个月下不了床,但是人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小偷被杖打后,几天就能下床,又继续偷盗。后来才查明,原来这些小偷用了十万错这种神奇的草药。因此,人们认为这种草助纣为虐,所以就给它起名“十万错”,又叫“偷盗草”、“跌打草”。宽叶十万错确实有续筋接骨、解毒止痛、凉血止血等药用功能,能疗愈伤口。

那小花十万错有什么错呢?文章说,小花十万错有一定的入侵性(宽叶十万错没有入侵性),像是脱缰的野马到处疯长,给其它植物和生态造成危害。关于小花十万错是怎么入侵扩散的,文章说,有学者研究发现它有“新型”化学武器——化感作用。小花十万错能释放化学物质,对邻近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小花十万错的花量大结实率又高,不断开疆拓土,挤占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危害。


文章说,小花十万错原产非洲,归化于我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森林边缘、路边常见。它花冠洁白,唇瓣上有紫色的花纹,4枚雄蕊,2长2短,长的雄蕊伸出花冠,短的雄蕊隐藏在花内,花儿非常的精致。名为小花十万错,其实花也不算小,但相对宽叶十万错的花而言就小了。如果说宽叶十万错的花大而鲜艳夺目的话,那么小花十万错的花就是小而清新可人。

花对比,左为小花十万错,右为宽叶十万错。来自华南植物园官网。
关于小花十万错引入中国的时间,我在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查到了2010年5月11日采集于福建的标本(盆栽)。而2019年3月出版的《广州入侵植物》说:“在近几十年传入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地区,能快速生长并攀附于树上形成覆盖层;种子传播。”按书中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前后本小花十万错已传入了中国。


2019年5月上旬,也就是游览华南植物园6天之后,我又在马来西亚见到了小花十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