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8点开始,小刘家里就进入了一片忙碌状态。
她们要确保小宝宝在9点前能够准时睡觉,不论环境多嘈杂,不论心情多急迫。
即便这样,小刘时常还会受到诸如“晚上几点睡觉对身高真的有影响吗”这样的质疑。
她总是笑着回答:“科学这么说,我当然信。”里面的故事远不止科学这么简单。
宝宝在晚上21时到凌晨1时之间进入深度睡眠,这被称为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生长激素是孩子长高的关键,它能促进骨骼、肌肉和器官的发育。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时间段宝宝还在玩或者闹腾,生长激素无法充分分泌,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让小刘头痛的,还有如何让宝宝在这个时间段睡得好。
她试过许多方法,最后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小技巧:固定作息,这一点至关重要。
每天在20时30分左右上床,争取在21时前入睡。
同时,睡前避免兴奋活动,不玩激烈游戏,不看刺激的动画片。
她甚至开始提前半小时调暗灯光,让房间保持安静,温度控制在20到24摄氏度之间,每天如此,宝宝渐渐适应了这个作息,深度睡眠成为常态。
第二个黄金时间段:早上5点到7点对于小刘来说,清晨是另一场战斗。
早上5点到7点是生长激素的第二个小高峰期,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段以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为主,对大脑发育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保证宝宝在这个时间段睡得好呢?
秘诀之一是不在宝宝还在甜甜美梦中时叫醒他,让他自然醒。
小刘家的窗帘是厚实的遮光窗帘,即使清晨的阳光再明亮都不影响宝宝的睡眠。
早晨的活动也被压低到了最低限度,所有人都尽量轻声慢步,以防吵醒宝宝。
实际效果呢?
小刘发现,这个时间段的睡眠真的对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她能看到宝宝学习新事物越来越快,记忆力也提升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宝宝的脾气变得温和了,哭闹也少了许多。
作为妈妈,她有时会自豪地向朋友展示宝宝的新技能,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长期睡眠不足的影响曾有一段时间,小刘家的宝宝每晚都很晚才入睡,早晨也被早早叫醒去幼儿园。
这段时间,他变得容易烦躁,总是哭闹,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长时间下来,小刘发现他在身高和认知发展上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长高慢、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所有这些问题接踵而至。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也让小刘逐渐明白,调整作息其实是非常科学的。
新生儿需要14到17个小时的睡眠,婴儿需要12到16小时,而像她家的宝宝,1到2岁已经需要11到14小时,每天不能少。
小刘定时记录宝宝的睡眠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保宝宝晚上9点前入睡,早上7点后自然醒,坚持下来,效果显著。
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小刘是典型的普通家庭的妈妈,但她做了很多事情来确保宝宝拥有健康的睡眠习惯。
她喃喃自语道:“只要他们睡得好,长高、变聪明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每晚8点,她准时开始准备,与宝宝一同进入新一天的准备期。
为宝宝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是她每天的固定任务之一。
房间的灯光调暗,保持安静,甚至连空气的流通和房间温度,她都耐心地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
她自律又坚定,从不让宝宝错过两个黄金睡眠时间,从而给宝宝的成长发育带来更多可能。
在和小刘聊起这些时,她感触颇深地说:“孩子长高和变聪明,不只是天生的,还有我们后天的努力。
我们都能做到,只需从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开始。”
结尾通过良好的睡眠习惯,宝宝能在每个夜晚悄悄长高、变聪明。
这是一种朴实但很有效的方式,任何家庭都可以实践。
在简简单单的夜晚之间,用心的妈妈们创造了一个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这不仅仅是科学,它也是一种爱的体现,一种通过点滴生活细节传递出的巨大能量。
在育儿的长征中,愿每个家庭都能像小刘一样,简单而坚定地走好这步,坚持抓住睡眠的黄金时间,帮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