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实践与展望

银行家杂志 2023-03-31 15:13:55

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一种形式,从第一批试点城市开始,已经推行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数字人民币正日渐被广大民众接受,覆盖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22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运营数字人民币机构扩容至10家。202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表示将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数字人民币的推进工作已经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多地的“十四五”规划中。

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背景与现状

在支持数字人民币推广落地过程中,IT系统建设至关重要。作为重要参与方的金融机构需要率先夯实IT系统建设,提供灵活、方便、高效的系统支撑,以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功能要求和不断活跃的生态体系。因此,各银行如何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科技能力、发展方向等,建设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信息系统,是各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

从传统银行系统建设来看,支持货币支付功能的系统主要是支付系统,在各银行信息系统架构中有不同名称,如统一支付平台、支付系统,或者分散为几个系统,如支付清算、二代支付等系统。而在数字人民币出现之后,从建设成本与系统范围等方面考量,一些银行采用了在支付系统上改造建设的方案。但是,随着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系统功能的不断调整,原有的系统改造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接口灵活调整频繁、上线时间不确定、部分功能系统边界不清等问题。由于数字人民币是一种新形式,具有自身的新特点,原有支付系统较难很好地予以支持。

从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现状来看,不同类型的银行建设情况差异较大。

一是科技能力强和资金雄厚的运营机构(前期主要是国有大型银行,陆续有股份制银行参与其中,也称“2.0层银行”)。这类银行基本以自建为主,以科技实力承建主要系统,部分场景侧的功能有科技公司参与。其系统功能不仅涵盖基本的兑出、兑回、绑卡等流通领域,还包括数字人民币特有的智能合约建设、硬件钱包的推出和管理等。

二是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作为强有力的市场参与者,这类银行在某些领域不逊于国有大型银行,其科技实力和资本实力等也具备数字人民币市场主要参与者的资格。因此,陆续有股份制银行成为新的运营机构,不排除后续还有银行持续加入。这类银行在试点陆续推进的过程中,希望跻身于运营机构行列,以运营机构的身份自主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和应用场景服务。因此,根据其定位和策略,系统建设考虑了场景对接的灵活性设计和易于扩展性设计。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并提供扩展网关,便于后续集成,且可在未来灵活承接更多场景建设。在对接行内系统的过程中,既可以按行内架构要求采用统一微服务注册中心,也可以采用行内统一框架改造接入。

三是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民营银行及外资银行。在这些银行中,不同地域的银行在自身体量与科技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一些大型城商行和农信社,尤其是试点城市的城商行和农信社,立足本地域经济的活跃程度,对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的决策方向较为积极,普遍建设了独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系统,用以支撑对账户体系和钱包体系的对接和流通。针对只有对公业务的银行,如外资银行,可以选择对公钱包及其场景进行开通和建设。而其他商业银行则较为中规中矩地进行了系统接口的对接,仅完成基本功能建设。(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情况

图1 数字人民币系统架构

清晰的系统建设定位和灵活的架构设计是支撑未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和功能不断完善的基本能力。目前,除运营机构外,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普遍采用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第一,个人钱包、对公钱包、商户收单及未来扩展功能。这些模块可支撑2.5层银行建设自身业务场景和对接功能,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和推进节奏选择模块进行建设和启用。第二,对账服务和运营服务。主要用于提供参数配置、机构管理、对账和差错处理等功能。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银行运营人员管理数字人民币业务系统和资金往来。第三,互联互通网关。主要负责直连或间连人民银行互联互通系统,接收人行系统发送的请求并进行处理,满足人行对各银行自身业务的要求。第四,机构网关。主要负责对接运营机构,完成部分功能的交互,具备业务场景的扩展性。第五,前端程序。可提供前端操作页面,供各渠道使用,如个人手机银行及企业网银等。

总体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可根据行内不同的技术框架进行重新适配并快速上线,提供标准对内接口;可针对不同运营机构的功能进行整合,提供统一接口,避免行内系统接口重复建设。

系统建设问题和完善路径分析

数字人民币本身还在不断完善中,对外接口变化快,部分标准还在不断形成中。而大部分银行也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系统定位不清晰,二是缺乏未来建设规划。我国银行的定位和战略各不相同,各项能力差距较大,从业务能力到科技能力发展都较为不平衡。数字人民币试点的过程同样也是在银行业进行系统建设与改造的过程。各行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开展自身的数字人民币支撑能力建设。然而,面对未来的未知变化,想要适应这些变化,需要灵活的架构,对内和对外都形成标准化的建设和组合能力,这样才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系统建设内容,快速形成市场推广能力,抢占先机。建设独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系统,形成清晰的系统功能边界,将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承载在该系统,并在架构上与行内系统集成,完成各系统功能的整合是各家非运营机构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基本支撑能力建设的最好选择。在后续业务不断扩展的过程中,这种建设模式便于各系统集成配合,落地推广。

各金融机构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履行各自职责,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的管理,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及运维等服务。因此,在系统建设上应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银行自身业务发展要求和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关系,在完成与现有系统架构集成的同时也应支撑未来的发展。未来银行的架构大致如图2所示。

图2 未来银行的架构

在“场景建设”层(Scene),要帮助银行延伸业务触角,接触和获得客户。提高数字人民币的可触达性和可使用性。在不同的场景中提供各种应用的触达,方便各类人群的使用,构建数字化场景生态。

在“旅程服务”层(Trip),通过用户旅程、产品服务和资金投资三部分相关系统,满足特定场景下用户的不同服务需求,帮助银行增强客户黏性。将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进行封装,支撑各类服务和旅程,通过便捷的钱包载体加速业务流转。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对公业务,在流程和服务中引入数字人民币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场景服务,都能增强数字人民币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未来,以数字人民币为载体的服务将覆盖理财、信贷与中间业务等服务。通过开发更多智能合约封装的业务流程,可在原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如资金的定向支付、专项使用及监管等。

在“能力输出”层(Ability*AI),主要将实现银行的基础能力以集中方式向旅程服务进行金融能力的输出,如营销、运营和风控等能力。在建设方面,需要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和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相关交易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要求。

在“资源积累”层(Resource),主要通过湖仓一体的技术来沉淀和管理业务过程中的数据资源,如客户数据资源、外部数据资源、政府数据资源与机构数据资源等,将业务数据化、模型化。“组织管理”层(Stewards)是整体架构面向金融企业监管、审计和经营管理等层面的系统,是保障金融企业平稳运行发展的根基。在数字人民币使用方面,同样需要注重数据隐私保护,并将其纳入客户画像和客户数据积累的相关维度。

因此,从未来银行的建设规划方面看,各层的能力积累和建设都需要考虑数字人民币的融合和使用,将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系统建设上进行考量。

未来展望

面向未来的银行架构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变化,而“场景建设”层、“旅程服务”层与“能力输出”层均采用微服务架构,以坚实的基础支撑未来快速变化的业务和技术要求。未来的时代是数字的时代。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目标是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数字人民币将成为支撑数字经济的支付底座,数字人民币将融入更多场景。银行系统建设将随着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而快速变化,敏捷、双模、灵活的架构,VR、AR、区块链技术等,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方法正在改变着世界。中国研究并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尝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数字经济时代正在来临,商业银行只有转变自身的服务模式和系统建设思路,将数字人民币基础夯实,才能应对未来世界的飞速变化,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李鸿春 陈宏鸿 肇熙,单位: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0 阅读:12

银行家杂志

简介:金融智慧 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