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团队正在讨论的关税方案分为两档:
普通商品:对服装、日用品等“非战略物资”维持或加征35%关税;
战略商品:对半导体、电动汽车、光伏设备、稀土等关键领域,直接施以100%及以上关税,试图彻底封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对美出口。
另一备选方案虽提出“整体降至50%-65%关税”,但特朗普核心幕僚强调:“分级打击才能切断中国产业升级的资金链。”这一策略被外媒称为“精准绞杀计划”,直指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竞争优势。
二、政策逻辑:以“国家安全”为名的经济战尽管特朗普近日罕见承认“此前对华关税存在设计缺陷”,但其团队仍坚称“必须用关税迫使中国妥协”:
延续301条款框架:延续2018年贸易战逻辑,将关税与所谓“强制技术转让”“产业补贴”挂钩;
捆绑盟友施压:美贸易代表办公室文件显示,该方案意图推动欧盟、日韩同步提升对华关键商品关税;
服务大选筹码: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等“铁锈地带”造势时,反复强调“用中国关税保护美国工厂”,意在争取蓝领选民支持。
三、冲击波:全球产业链“大地震”预警若该方案实施,多重危机或连环引爆:
供应链成本飙升: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占据全球80%组件产能,100%关税将导致美国清洁能源计划成本激增;
通胀压力反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全面对华加税或使美国家庭年均开支增加2300美元;
WTO体系崩坏: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警告:“单边惩罚性关税将摧毁多边贸易规则。”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可能采取稀土出口管制、抛售美债等反制措施,中美经济“硬脱钩”风险陡增。
四、博弈下一步:中国如何破局?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恫吓,中国已启动多线应对:
技术突围: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中芯国际7纳米芯片量产进度提前;
市场分散:RCEP框架下对东盟出口占比升至15.3%,降低对美依赖;
法律反制:商务部新修订《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明确反制长臂管辖。
结语:特朗普的“关税核弹”看似凶猛,实则暴露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焦虑。这场以“国家安全”为名的经济战,或许终将证明:用高墙封锁市场者,最终被困住的可能是自己。全球贸易规则会否因此走向分裂?中国的破局之路能否改写游戏规则?答案正在风中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