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2008年开始收藏明清外销瓷几百件,过手几千件,外销瓷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种类丰富、风格多样,涵盖不同朝代、产地、器型及工艺类型。以下从多个维度梳理其特点,讲述其收藏的经验:
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不但大量输出到亚洲、非洲各国,而且自明代晚期开始倾销欧洲诸国。明中叶以后,有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收购、订制中国瓷器,而且数量都非常巨大,据不完全统计,运到荷兰的瓷器最多一年(1639年)竟达366000件。清代鸦片战争以前,外销瓷的主要市场有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和欧洲,特别是欧洲市场。18世纪前期,欧洲的英、法、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被允许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使中国瓷器在欧洲的销售量达到历史上的高峰。
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每年仅巴达维亚一地远往欧洲的瓷器就达300万件之多,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及中国商人直接运往欧洲的瓷器,其数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题材大致包括纹章(又称徽章)、人物故事、船舶及码头风景、动物、花卉、博古等纹饰。
一、按朝代划分明代(尤其明末至清初)青花瓷:以景德镇窑为主,包括克拉克瓷(开光纹饰大盘、碗)、军持(东南亚定制净水瓶)、纹章瓷(早期葡萄牙王室定制)等。福建漳州窑克拉克瓷在16-17世纪风靡欧洲,纹饰融合中西元素,存世量较大但精品稀缺。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古窑址为:五寨洞口陂沟窑、花仔楼窑、田坑窑、大垅窑、二垅窑等。


明德化香炉
清代(康雍乾鼎盛期)
乾隆粉彩
粉彩与广彩:康熙晚期至乾隆时期,广州成为外销瓷加工中心,广彩(广州加彩二次烧制)色彩艳丽,多绘西洋人物、风景及徽章纹。景德镇粉彩则常见于订制瓷,如欧洲贵族家族徽章瓷、圣经故事盘等,存世量较少,价值较高。
康熙青花矾红描金
青花与五彩:延续明代传统,但器型更趋欧化,如双颈油醋瓶、剃须盆、咖啡套具、奶杯等,适应欧洲生活习惯。康熙的青花人物最被追捧,康雍乾的青花、五彩、粉彩画工都很精彩,乾隆末开始工艺下降,晚清较粗。
7、巴达维亚瓷是18世纪欧洲人对景德镇的外酱釉内青花茶称呼。
巴达维亚在18世纪属印度尼西亚,当时景德镇的外酱釉内青花茶具有许多从此地转运到欧洲。
当初欧洲人就将中国的这种瓷器称为“巴达维亚瓷”。其特点是造型多为碗、盘,器物外施酱釉,内壁绘青花,西方人以此为咖啡具。

康熙
二、按产地划分景德镇窑主流产品:青花、粉彩、五彩瓷,青花矾红瓷、外酱釉内青花、纹章瓷为代表,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被视为外销瓷中的精品。存世量约占总外销瓷的30%-40%,精品稀少。特殊器型:如青花果树纹油醋瓶(双口联体设计)、人物故事图啤酒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奶杯。剃须盘。福建窑口德化白瓷:以单色釉瓷塑及日用器为主,出口欧洲及东南亚,存世量较大但精品较少。漳州窑:生产仿克拉克瓷(“汕头器”),质地较粗,多销往东南亚,欧洲市场占比较低。广州(广彩)二次加彩瓷:将景德镇素胎运至广州,按西方需求绘制珐琅彩或金彩,纹饰繁密华丽,典型如十三行图大碗、西洋风景图盖罐等,18世纪后成为主流,存世量较大但精品价格高昂。
乾隆广彩合家欢人物盘
三、按器型划分瓶罐类将军罐:明末清初流行,欧洲多用作陈设,常成组摆放于壁炉上,青花或粉彩装饰。军持:东南亚定制净水瓶,造型融合中国胆瓶与外来注口设计,青花为主。盘碗类克拉克瓷:开光纹饰大盘,直径可达50厘米以上,青花为主,存世量较多但完整器稀缺。徽章瓷盘:定制贵族家族徽章,康雍乾时期多见,粉彩或青花,拍卖价可达数十万美元。日用器 盘 碗 碟 杯欧式器型:啤酒杯(托比杯)、剃须盆、咖啡壶等,青花或粉彩装饰,存世量大但普通品价格较低。
康熙青花花卉剃须盘
四、按釉色与工艺划分青花瓷占比最大,涵盖从明代克拉克瓷到清代各种器型的瓷器,精品如Hatcher号沉船出水青花瓷(成交价数千至数万美元)。
彩瓷(粉彩、五彩、广彩) 外酱釉内粉彩(或者青花) 红绿彩
康熙五彩
粉彩:多用于花卉及人物故事图盘和茶具,清三代精品一套拍卖价可达10万-50万。广彩:色彩浓艳,金彩装饰繁复,典型如十三行图大碗,近年价格涨幅显著。在国外存世很大,价格便宜。单色釉 白釉 红釉 蓝釉 哥釉 数量较少德化白瓷:欧洲称为“中国白”,人物瓷塑及文房器受追捧,存世量较大但精品稀缺。
雍正粉彩西厢记
五、存世量与市场价值存世量:明清外销瓷总量约1.5亿件,因战争与损耗,现存约10%-15%(1500万-2000万件),欧洲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为主。高价值品类:纹章瓷:订制周期长、工艺精,代表外销瓷最高水平,如法国王室徽章瓷,拍卖价可达百万级。沉船海捞瓷:如Hatcher号出水青花瓷,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完整器价格较高。但是釉色均被海水中的盐破坏,价格比传世的要低。特殊器型:如双颈油醋瓶、青花人物马克杯,因独特设计备受藏家青睐。

总结:明清外销瓷的价值与其工艺水平、历史背景及存世量密切相关。当前市场仍以青花、粉彩及纹章瓷为热点,而德化白瓷与特殊器型逐渐受到关注。藏家可关注欧洲回流精品及沉船出水瓷,其价格仍具上升空间。关注清三代的精品瓷和明末的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