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到青海,难忘送别情——陈启军《戎马祁连》(1-2)

绿拂晓 2024-02-14 05:18:47

谨以此书献给:

魂牵梦绕的军营!

曾经的首长和战友!

渴 望

1969 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北方大国在我边境陈兵百万,时刻觊觎我大好河山。在这国际风云突变,战争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我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当兵到青海,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说到当兵,还有一个小插曲。1968 年冬,大队来了一个班的解放军住进村子的学校里,自称是支农的军宣队。班长王树友是山东人,副班长王拴录是陕西宝鸡人,他们的部队是 1967年从北京军区调防陕西的21军61 师181团1营机枪连。开始,我以为他们是来接兵的,便整天和他们套近乎,羡慕他们的被子叠得像豆腐块,更羡慕他们一身整洁威武的绿军装。请他们到家里吃老祖母亲手做的臊子面,烫面油馍,王班长也以母亲从山东老家捎来的手工煎饼相回赠。

我以各种不同方式向他们表达了当兵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尽管他们多次声明不是来接兵而是来支农的,我还是认为他们就是前来接兵进行先期摸底的。他们也和我开玩笑说,什么时候能将被子整理到他们那个程度,就接我去当兵。我便在他们的指导下练习叠被子整内务,经反复练习后居然也能将被子整理得四棱见线,受到他们的表扬和肯定。只可惜他们的确不是接兵的。直到1968 年底,真正的接兵部队人员到达村子后才弄明白情况。

经报名、体检、政审,泾阳县革命委员会和县人民武装部于1969年2 月24日批准我入伍。接兵部队是驻守青海西宁的兰州军区陆军第55师165 团。前来接兵的是团军马所所长张发和卫生员党德娃。

那时战备形势非常紧张,毛主席判断大战可能随时爆发,加强对北防御作战力量是重中之重。仅西北方向,1967年到1970年,就分别调入21 军和47军。当年新兵的征集量也很大,我们百十户人家的石滩村就有郭林、陈景春、杨彦升和我4人入伍,白王公社13个大队有35人一起当兵。

在我们家族中,有四代军人。我是继四爷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四叔父 1965 年参军后的第三位军人,也是第三代军人,我之后堂弟启发、启胜、启利、永刚,堂妹晓凤、晓琳,以及我的女儿陈静、儿子陈晨,侄儿陈涛、陈楠、富贵、陈武,侄女陈思敏等也相继参军。如此阵容,算得上是军人世家了。

入伍通知书

难忘送别情

1969年度泾阳兵是在春节期间欢送的,较之往年平添了热闹喜庆的气氛。我在正月初上到外婆、舅舅、姨妈、姑妈等亲戚家,既是拜年,也是向他们告别,亲属们也借过年的热闹气氛为我送行。大队和四个生产小队也分别请我们四个应征青年吃欢送饭。所谓欢送饭,就是餐叙话别,由队上出资,找一个女主人干净利落的社员家,炒几个菜,炸一大盘油饼,所有队干部到场,大家边吃边给我们讲一些勉励和希望的话。那时老百姓的生活虽然过得紧巴,但人们之间的感情却很纯洁,很真诚。有的社员群众也请我们到家里吃送行饭,如三队的陈振元大哥等。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军人和军属备受全社会尊崇,是那个时候的社会风尚。

大队还特意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一条绣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天蓝色大枕巾。那时商品的质量真好,这条枕巾我断断续续使用了近20年,当表面的棉绒全部磨光剩下像纱布一样的底布时也没出现破洞。由于感情使然,我一直在上面再盖一个新枕巾使用,并告诉爱人一定要注意珍藏,可惜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几次搬家中弄丢,至今引以为憾。

欢送的高潮是2月27日至3月1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三。2月27日是我们白王公社新兵统一集中去县上报到的日子,这天一大早,大队特意为我们每人备了一匹马,我骑了一匹大白马,由弟弟牵着,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被欢送的人群簇拥着到达公社。本族大我几岁的侄儿陈汉杰快速按动他手中相机的快门,记录下弟弟启良送我到公社的历史瞬间。

弟弟送我到公社

祖母和父亲将我送到地窑洞子门口。我头也没回地快步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离开了我有记忆以来一直居住的地窑院子。恨不能尽快消失在他们泪眼模糊的视线外。

这一天,各大队欢送新兵的社员群众和新兵家属齐集公社举行欢送大会。公社书记马存金代表公社革命委员会和广大干部群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即将奔赴部队的新兵提出殷切希望,场面十分热烈感人。欢送仪式结束后,公社领导送我们到县上集合。拖拉机两侧分别贴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当兵是每个青年应尽的义务”红底白字横幅标语。午饭时分,我们到达规定的报到地点县委党校。

到县城后,得知当年全县26个公社中有13个公社的400多名新兵分到 55 师。其中白王、兴隆、石桥、王桥、口镇5个公社180名新兵为165团新兵连,接兵连连长为通信连副连长李怀玉,指导员为管理股管理员冯治安。姚坊、永乐、三渠、中张、雪河公社为师直新兵连。蒋刘、太平、高庄公社为师炮兵团新兵连。

当天下午,我们到县人武部领取服装,而后被接兵干部带到大众浴池洗澡换装。甭提穿上新军装的那一刻我有多么兴奋!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啦!我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啦!当我迫不及待地出现在亲友们面前时,立即博得一阵阵喝彩声。都说我穿上军装英俊潇洒,天生就是个当兵的料。也有人说整个变了个人似的,咋那么好看!那么精神!我顿时沉浸在当兵无上光荣的幸福中。喜滋滋!甜蜜蜜!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公社领导兴致勃勃地与新兵们一起合影留念。28 日主要与亲朋好友话别,当晚县上举行了热烈隆重的欢送晚会,县上领导和县武装部领导分别致欢送词,新兵代表也讲了话。

前排左一作者、二郭林,二排左起杨彦升、高新房、公社文书贺育华、接兵班长党德娃、接兵干部张发、公社书记马存金、武装干事刘勇

3 月 1 日是全县欢送我们离开家乡奔赴部队的日子。刚吃罢早饭,县城便人山人海地热闹起来。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整个泾阳县城沸腾了!新兵们列队从夹道欢送的人群中穿过,步行到 10 公里外的永乐店火车站乘车。中午 12 时许,我们登上了从三原方向开来的一列军用专车。临县三原、高陵一起到55 师当兵的战友已先于我们登车。

我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描述着泾阳县父老乡亲欢送新兵的情景:“嘹亮的军号响过,待命出发的新兵战士人人朝气蓬勃,个个生龙活虎,雄赳赳气昂昂走向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亲爱的贫下中农再见!敬爱的父老乡亲再见!可爱的家乡再见!”

3 月 2 日,我们从行驶的列车广播和沿途张贴的标语中得知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北部边疆燃起狼烟。本来就紧张的中苏关系骤然升级,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3日晚约10时许,列车到达目的地青海省西宁市火车站。虽是夜间,165 团仍派彩旗锣鼓队到车站欢迎。下车后,我们列队步行到10公里外的乐家湾营房。前天从泾阳县城出发到永乐店火车站步行 10 公里登车,今天又从西宁火车站步行 10 公里到乐家湾营房。一边是“永乐”,一边为“乐家”。看来这从军的路上真是乐了又乐,乐之无穷啊!

我虽然人到了部队,但心里却一直牵挂着亲人们,眼前总浮现着离别时父老乡亲欢送的热烈场面。想象那天离开家后祖母和父亲依依不舍地望着我远去的身影,两眼含泪的情景。想着想着,自己竟也热泪盈眶,一连好几天都难以从这种思念的情感中解脱出来。直到部队各级欢迎新战友的活动和对新兵的教育相继展开,才冲淡了我的思念之情。

到部队后还有一件事令我十分感动,就是大舅给我寄钱的事。当兵走时因条件所限,未能与家住淳化县的大舅告别,当他接到我从部队发去的第一封信后,立即复信对未能为我送行表示遗憾,并随信寄来 10 元钱,让我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干。一个山区的农民,在20世纪60年代,拿出10元钱对他来说多么不容易啊!这寄托着怎样的情,怎样的意啊?我深知所有牵挂我关心我的人,他们都像大舅一样,希望我能在部队干出个名堂来。我也把这一切深藏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当个好兵。

(待续)

0 阅读:32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