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战将居然是朝鲜人?孙坚拿下洛阳后,为何没有继续西进?

高旭评历史 2024-08-31 02:36:27

这篇字数较多,6000多字,大家慢慢看。

董卓召集朝臣开会,商议迁都之事。

董卓提议:昔日高祖在关中建都,十一世后光武中兴,建都洛阳。自光武至今,也已经有十一世皇帝。按照《石苞室谶》,应该迁都长安,以顺应天人之意。

袁家的两枚暗棋周毖和伍琼被拔,郑泰也被人怀疑,这次朝会袁系人马没有出头(百官无敢言),与董卓抗争的是三位老臣: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

杨彪,咱们的老熟人,出自顶级士族弘农杨氏,杨震曾孙,就不多介绍。

黄琬也是名臣之后,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因党锢在家待了近二十年(遂免官禁錮,幾將二十年),二十年啊,可以想象士大夫对宦官有多仇恨。

直到光和末年(184年),党锢因黄巾之乱解除,经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才得以重新出仕。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恢复州牧制度,以黄琬为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黄琬率军平定盗贼,曹真之父秦邵就是死在黄琬手里。黄琬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董卓掌权后,因黄琬手握兵权,于是征召他入朝为司徒。

荀爽,出自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

荀氏八龙最牛的两支就是荀绲、荀爽。荀彧是曹操的王佐之才,为曹魏立下不世之功,荀顗、荀勖则是西晋的开国功臣,配享太庙,详见这篇:

荀爽和黄琬一样,在党锢之祸中隐遁十余年。朝廷解除党锢后,五府(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来征召荀爽,荀爽皆未应命。

后被董卓以公车强征,任其为平原国相,荀爽出发后刚至宛陵(今安徽宣城),朝廷就追拜其为光禄勋,入洛阳后三天,又升任司空。升迁速度之快,和蔡邕不相上下。

董卓的军阀做派简单粗暴,来就给你高官,不来就干掉你。

本以为经历废立事件后,朝廷没人再敢反对他,谁料杨彪不服:今天下并无大恙,百姓安居乐业,明公拥立圣主,光隆汉室福祚。而无故捐弃宗庙,抛弃园陵,只怕百姓闻而惊恐,不明迁都之意,必如糜沸蚁聚,造成社会动荡(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昔关中遭王莽变乱,宫室焚荡,民庶涂炭,百不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今天下无虞,百姓乐安,明公建立圣主,光隆汉祚,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

见反对的是老牌士族领袖杨彪,董卓只能耐心解释: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

紧接着又威胁到:如果有阻止迁都者,就扔到海里去(今徙西京,设令关东豪强敢有动者,以我强兵踧之,可使诣沧海)

杨彪不为所动:迁都可是国家大事,动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收拾安顿就难了,你还是好好想想吧(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

黄琬也表示赞同:迁都是大事,杨公之言,不可不深思。

见董卓不说话,一旁的荀爽赶紧打圆场: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慢慢对付他们。

散朝后,荀爽私下找到杨彪解释:诸君坚持意见,必然引来灾祸(诸君坚争不止,祸必有归,故吾不为也)

荀爽在董卓专权时旬日之间即位极人臣,朝堂上又不敢拒理抗争,很为同僚不齿(爽既解祸于董卓之朝,又旬日之间,位极人臣,君子以此讥之)

荀爽错了嘛,不见得,王朝末代,如何做一个既能干成事又对皇室忠心的臣子,是一个大难题,在董卓绝对的武力下,杨彪的说辞毫无力量,触怒董卓,下场只有一死,白白牺牲了宝贵力量。后面还有荀爽的戏份,他会告诉我们,怎么来解这道难题。

不久董卓以天变灾异为理由,罢免杨彪和黄琬。同时,拜光禄勋赵谦为太尉,接任杨彪司徒职位的人则是王允。

王允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终于换取董卓的信任。为了完成最后一击,王允你还需忍耐。

迁都长安前,董卓要先解决两个人:手握重兵的左将军皇甫嵩、长安京兆尹盖勋,他的办法很简单,以天子名义征二人入洛阳。

诏书送达关中,皇甫嵩的长史梁衍建议:董卓霸占京师,擅自废立,现在又征将军您,您如果去了,大则有生命之危,小则受困遇辱。趁现在董卓还在洛阳,天子即将西来,将军可以率众迎接至尊,奉令讨逆,袁绍等人在东,将军您在西,董卓可擒!

从个人利益出发,皇甫嵩本应接受这个建议。他与董卓之间有过旧怨,朝廷之前任董卓并州牧时,要求他把手下的人马交给皇甫嵩,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皇甫嵩为此上书朝廷弹劾董卓。

皇甫嵩还是去了,他可以不奉诏,但这样一来,汉室的威望就荡然无存,皇甫嵩是在保留朝廷的脸面啊。

皇甫嵩一走,盖勋孤掌难鸣,也只好去了洛阳。

皇甫嵩到任后,董卓果然将其入狱,欲致其于死地。幸好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关系不错,亲自求见董卓,叩头落泪替父求情,董卓这才答应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

皇甫嵩真伟男子,明知去洛阳会有风险,依然无所畏惧。刘氏养士数百年,即便天下大乱,还是有不少汉室的忠臣。

初平元年(190年)2月,朝廷正式开始迁都。董卓强行逼着数百万洛阳百姓移民关中,这段迁移史是东汉最凄惨的历史:

董卓一把大火将洛阳夷为平地,两百里内,房屋尽毁。

兰台(东汉政府的图书馆)的藏书也在途中损失大半。

大量的百姓在迁移过程中饿死,踩死,尸体堆满道路。

有朋友之前曾留言为董卓辩解,认为他有拥护皇室之心,重振朝纲之举,这些暂且不论,光他犯下的这些大罪(咱们这个系列有个观点,掌权者你得有功于百姓,最起码不作恶),足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长安城原有未央宫,规模宏大壮丽,王莽之乱时,赤眉军两次攻入长安,未央宫遭到焚毁,至今未曾修复。献帝等到长安后,只能在京兆尹府临时下榻。

到了长安后,董卓为了泄愤,又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袁术同母兄)及其家五十余口全部灭门。

消息传到联军后,袁绍悲愤不已,双方正式开打(由于袁绍四世三公的名气,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被公推为盟主)

联军自北向南对洛阳构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包围圈:

冀州方向:冀州牧韩馥屯邺县,袁绍和王匡屯河内郡。

酸枣方向: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曹操屯

豫州方向: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郡。

南阳方向:后将军袁术、孙坚屯南阳郡鲁阳县。

董卓也分三路进行布防:

北路以牛辅为主将,负责河东郡、河内郡的联军以及白波军;

中路以徐荣为主将,负责酸枣方面的关东联军;

南路以胡轸为主将,吕布为辅,防备鲁阳的袁术和孙坚。

联军尚未开打就暴露出郑泰提到的弱点:不齐心。

若恃众怙力,将各潟峙,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实力最强的冀州牧韩馥,本是袁家故吏,在讨论是否讨董时,他居然说出现在是助袁氏还是助董氏,后迫于形势,韩馥最终表态支持讨董,但是只出粮,不出兵,还动不动就减扣军粮,弄得前线的袁绍十分窝囊。

袁绍现在得力的干将是原大将军属吏王匡,王匡的核心战力则是他从泰山招来的数千强弓,驻守在孟津。

结果联军还未开拔,牛辅先发制人,他暗中派出精锐部队从平津渡河,绕到王匡背后,前后夹击,王匡没有防备,损失惨重,只得退回怀县与袁绍会合,不再出战。

袁绍的惨败让酸枣方向的联军惊恐不已,原以为振臂一呼,就能轻易打倒董卓,一交手才发现凉州军的确强悍无匹。

再加上众人内心里都想着让别人去打头阵,打赢了跟着上去蹿两脚,形势不利则龟缩不动,谁都不愿意早早就把本钱拼没了(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只有曹操的热情高,他振臂高呼,要求联军主动出击,除鲍信兄弟外无人响应。

曹操不管了,明知对方是战力强悍的西凉军,为了汉室,曹操仍勇往直前,当真让人敬佩。曹操后来虽架空汉室,但咱们得承认,此时的曹操真乃汉室忠臣。

可惜曹操遇到了董卓军里最能打的名将:徐荣。

徐荣、玄菟人,汉朝在辽东设了四郡,其中玄菟和乐浪管辖朝鲜(以前朝鲜韩国的大部分都在汉人手里哦)

从他的籍贯就能看出此人不简单,能以“朝鲜人”的身份在能征惯战的凉州军里坐上大将的位置,其能力可想而知。

曹操从酸枣西进,前推到中牟,他的目标是拿下敖仓。

敖仓附近有一条汴水,可以联结起北方的黄河水系和南方的淮河水系,各郡的物资通过这条河能很便捷地运来,从秦朝开始就在附近的敖山上修建了一处仓库,用来屯积粮食和军械。

占领敖仓,对联军意义重大。

董军方面,徐荣一反常态,并没有拒守敖仓,相反主动放弃前沿中牟等据点。联军如入无人之境,曹操也慢慢放松警惕。结果在渡汴水时,遭到凉州军的半渡而击,徐荣率凉州铁骑呼啸而来,联军的士兵多是新招募的,战场经验几乎空白,在骑兵的降维打击下,瞬时大乱。

激战中,曹操失掉坐骑,曹洪舍命将坐骑让给曹操,又帮曹操寻到一只渡船,让他安然渡河(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曹洪后来无甚战功,但凭借这次救命功劳,仍挤八虎骑榜单。

汴水之战,曹操损失惨重,主力基本全部报销,两大盟友卫兹、鲍韬战死,自己和鲍信也负了伤,回至酸枣后,十余万联军照常喝酒吃肉,根本没人提讨伐董卓的事。

曹操尚未气馁,领教凉州铁骑威力的他依然给出致胜之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一句话总结:稳扎稳打,缓步推进。

还是没人搭理。

曹操很失望: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义兵?醒醒吧孟德,大汉就要完了,手里有兵才是王,你要玩命随便你,咱们可得保存实力。

曹操自幼被儒家思想洗脑,党锢之祸他敢于上书,黄巾之乱出力剿匪,济南国打击腐败,起兵讨董差点玩命。但是现实的铁拳让他终于明白,时代变了,他也要当乱世最强的人,汴水惨败,成为曹操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

徐荣打崩曹操,并没有让董卓心宽,他现在最烦心的就是南方战场,那里有一位老熟人,很不好对付。

孙坚!

两人结怨始于第五次羌乱(后面会详写),董卓征讨不利,朝廷换张温平叛。

张温是吴郡人,久闻老乡孙坚勇烈,于是征调孙坚所部随他出征凉州。

董卓此时也在张温帐下,开会迟到不说,还对张温出言不逊。孙坚看不惯,就对张温说: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应当以不按时应召前来之罪,按军法杀掉他。

张温忌惮董卓在凉州的影响力,没敢动手。

你以为孙坚是善人,不,他和董卓也是一路人。

这次讨伐董卓,孙坚也参与其事,结果起兵没多久,他就干掉了两个朝廷大员: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

王叡毕竟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孙坚只是其治下的长沙太守,太守杀刺史,就是以下犯上!董卓眼里没有朝廷,孙坚就有了?

杀张咨就更过分,孙坚北上后,要求南阳太守张咨供应军粮。一个豫州的太守凭啥要听荆州太守的话呢?

没谈拢,好办,孙坚摆了个鸿门宴,将张咨诱杀。

还有王法嘛?还有纲纪嘛?

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一个比一个狠!

王叡死后,刘表被表为荆州刺史,单骑入荆的刘表成功获取当地豪族的支持,稳定了荆州局势。随后推荐袁术任南阳太守,南阳在“震栗”之余赶紧向后将军袁术靠拢(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

刘表也不是好人,这招祸水北引,就是希望孙坚和袁术死磕。

袁术很精明,他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化解了刘表的招数。给了孙坚合法性的同时,也收获其心,这也是后面孙坚卖力帮袁术打仗的原因之一。

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烧成无人区后,自家军队的给养也成了问题,董军开始劫掠洛阳周边的城池,一不留意就跨界闯到了孙坚的地盘,双方在颍川郡屡有小规模交战。

董卓决定彻底解决南线问题,他将徐荣调了过去。

效果很好。

在梁县,徐荣与孙坚遇上,两军最能打的两个人对上了!

结果孙坚没打过,颍川太守李旻被杀,形势危急下,孙坚让部将祖茂假扮自己,方才突出重围(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

徐荣荣登汉末第一战将,名副其实!

大败孙坚后,董卓赶紧把徐荣调回中线,派胡轸和吕布收拾残局。毕竟不是自己嫡系,好处不能给你一个人占了哈。

但是这次出征的人选很有问题,胡轸跟吕布,一个凉州武威人,一个并州九原人,分属两个集团。

吕布投靠董卓后,地位并不高,仅是个骑督。

心怀不满的他本就怨气颇重,偏偏胡轸还不会做人,出兵前就高调放话“这回出来非杀一个高级别的干部立立威(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

胡轸肯定不会杀自己的凉州兄弟,高级别的干部针对的是谁,不言自明。

诸将闻而恶之

还没打,军心已经乱了。

相反,孙坚遭此大败,并未灰其心志。他一路收集散兵,严加戒备,准备伺机再战,以雪耻辱。

董军开到广成时,天色很晚,士马劳累。胡轸原计划在广成秣马厉兵,等夜间进兵,天明时再去攻城。

吕布等并州诸将都嫌忌胡轸,不想让他成功,便说:城中敌兵已经逃跑,应该快点去追赶,寻求战机。否则,就没有机会了(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

胡轸急于建功,率军连夜进发。到达阳人城外时,发现城中守备森严,没有机会偷袭。将士一路劳顿,纷纷脱下盔甲休息(城中守备甚设,不可掩袭。於是吏士饥渴,人马甚疲,且夜至,释甲休息)

吕布又派手下高声嚷嚷:城中贼军出来了。

胡轸军还没来得及筑垒(又无堑垒),大溃而逃,孙坚乘势出城追击,部下督华雄也被斩杀(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演义里,关公喝酒前杀的华雄其实是在这个时候报销的,华雄一夜没睡,来回跑了好几十里,又被猛男孙坚狂砍,就算再能打,也扛不住啊。

孙坚进军大谷,距洛阳仅九十里。

董卓亲自引兵与孙坚交战,再遭孙坚重创,他留下吕布断后,自己转守渑池和陕城。

孙坚挥兵进攻洛阳,与吕布接战。

吕布也不傻,朝廷迁走了,董卓带着凉州军也逃了,留自己和孙坚火并?他和张辽稍作抵抗后就撤出洛阳,孙坚随后从宣阳门攻入城中(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和张辽稍作抵抗后就撤出了,孙坚由洛阳南门之一的宣阳门攻入城中)

孙坚入洛阳后,懵了,曾经繁华的京都洛阳已然成了一片废墟,见此惨状,就连心狠手辣的孙坚也无限惆怅,潸然泪下(旧京空虚,数百里中无烟火。坚前入城,惆怅流涕)

孙坚表示跟董卓没完,定要铲除国贼!打算出函谷关打到长安去。

董卓十分惊恐,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自己逃往长安。

再结合曹操之前说的,如果关东联军能齐心,河内、酸枣方向的军队和孙坚在洛阳回师,何愁打不进关中?

孙坚没想到的是,他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的关东群雄早将讨董之事置之脑后,互相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袁术不赞同袁绍拥立新帝的提议,兄弟两人就此决裂。

袁绍表周禺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阳城。

绝啊!

你不去和豫州刺史孔伷玩命,却来断孙坚的后路,袁绍此举无疑想打残孙坚,让袁术无所依靠。

孙坚得此消息,愤慨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

孙坚之前的举动虽然令人不齿,但在讨伐董卓一战中,他的贡献是最大的!这点不容抹杀。

随着孙坚回师攻打周禺,关东群雄互相撕破脸的暴力混战正式开始。

0 阅读:13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