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最悲凉的一场秋风,短短4句,写尽世间悲欢

槐序文史 2024-09-10 23:14:44

每天读一首好诗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写下这首《端居》的时候,李商隐已经远在桂林,儿子刚满周岁,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35岁得子,弟弟也在这一年考中了进士,为母守孝期满后,自己复官秘书省任正字。

然而,此时宰相李德裕失势,身为“李党领袖”,“牛党”反扑迅猛,许多李党成员遭到罢官或贬官。

而李商隐因为娶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也被归为“李党”阵营。

尤其是,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是“牛党”骨干,令狐楚死后,他转投门庭,被牛党成员视为“背叛”,时人皆诟病他忘恩负义。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李商隐夹杂中间十分难受。

时刑部郎中郑亚遭到牛党排挤,外放为桂管经略使,李商隐左思右想后,就辞了正字一职,入了郑亚的幕府。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商隐确实缺乏政治头脑,郑亚是老牌的李党,如此一来,李商隐“李党”之嫌就被坐实了,而且长途跋涉,也仅仅是任个幕僚。

长安到桂林3700多里地,古时交通不便,月余才能抵达。实际上,到了桂林之后,李商隐就后悔了,因为牛党再度弹劾郑亚,将其贬为循州刺史。这意味着,李商隐不但丢了正字的官职,还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时值深秋,李商隐念起家中的妻儿,悲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写下了这首《端居》。

诗文大意可解为:

远方的书信迟迟未至,回家的梦显得异常缥缈,终日无所事事,日子十分难熬。这寂寞深秋,只有一张空荡荡的床,静静地与这萧萧秋色相对,更添几分惆怅;

台阶之上,青苔铺染,秋风吹红了枫叶,一晃又是一季春草黄。绵绵细雨,相思无处可寄,徒增几分冷清与落寞,就连这月光也让人愁苦万千。

李商隐这一生,用情至深,从他笔下那么多首《无题》诗就可见一斑,然而他自己又是一个非常纠结的人,拿得起放不下,所以也注定了他郁郁不得志。

换句话说,他这种性格的人,就不适合官场,面对那些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他向来都是无力招架。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还理不清利害关系,比如接下来的神操作。

得知郑亚被贬后,李商隐就给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写信,希望他能为自己荐官。此时令狐绹正当红,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随后就升任相位。

当初李商隐初来洛阳时,令狐楚对他十分关照,不但把一个门荫入仕的名额给了他,还教他写骈文,并让他和令狐绹伴读交游。

可是令狐楚死后不足百天,李商隐就入了王茂元幕府,所以令狐绹很生气,自然不会为他说好话。

郑亚被贬后,李商隐回了长安,他直接去找令狐绹质问,还在令狐楚书房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因诗中有令狐楚讳字,令狐绹无法将其抹去,只好把房门紧锁起来。

这么一闹,令狐绹和李商隐的关系就彻底决裂了。

随后,李商隐再转投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往徐州任职,倒霉的是,一年后卢弘正病逝,李商隐又一次丢了工作。无奈之下,只好辗转前往蜀中,期望能得到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的帮助。

不幸的是,就在李商隐到达蜀地后不久,他的妻子王晏媄就因病故去了,年仅27岁。

当时他有一首《夜雨寄北》,也是写给妻子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可书信尚未送达,王晏媄就撒手人寰了,并没有读到这首诗,因此这首诗也成了他和妻子之间最后的诀别。

再后来,李商隐又为妻子写了几首悼亡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纵观李商隐这一生,悲悲苦苦,手里握着大好资源,却把“天胡之牌”打得稀烂。幸好,他的诗是晚唐一绝,否则他的失败就太彻底了。

心理学上说,一个成年人有两个必要的标准,一是不轻易被感情伤害,其次就是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显然,李商隐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或者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1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