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百善孝为先!
一晃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这里祝天下所有母亲福泰安康,永远都开开心心。
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新年级班上转来了两个孩子,是双胞胎姐弟,自我介绍时,姐姐说她叫“李一弦”,弟弟说他叫“李一柱”。
小朋友不懂事,听了这两个名字后哈哈大笑,但姐弟俩并不生气,手牵着手走下了讲台。
一晃10多年过去了,在大学的新生欢迎会上,姐弟俩再次讲起这个段子,虽然台下所有人都在笑,但这的确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因为这对姐弟的妈妈叫“宋华年”,在他们姐弟俩刚出生时就不幸离世了,面对保大还是保小,妈妈选择了放弃自己。
李商隐有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适逢母亲节,今天我们讲一首古诗词。
02.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岁暮到家》
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诗中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引用了孟郊《游子吟》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
愧人子:有愧于作儿子未能尽到孝养父母之责,反而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风尘:诗中指旅途的劳累苦辛。
03.
蒋士铨,清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蒋士铨原本姓钱,祖父钱承荣九岁时,因避兵乱与家人失散,随人辗转流落铅山县永平镇,为邑长蒋某收为子嗣,从此宗蒋氏。
蒋士铨童年时,家境贫寒,无钱读书,幸亏他母亲是大家闺秀,精通经史,所以亲自教习:其母断竹篾为点画,攒簇成文,教之识字。
稍稍长大后,即教以《四书》《礼记》《周易》《毛诗》等经,使其能够背诵。母亲教子得法,且课督甚严,酷暑严寒,未尝少倦。甚至在病中,仍书以唐诗贴四壁,母抱士铨行走其间,教之低吟以为戏。
因此蒋士铨总觉得愧对母亲的教诲。
公元1746,21岁的蒋士铨应童子试后,曾四方游学,增长见闻,临近除夕才赶回家,因此就写下了这首《岁暮到家》。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4.
诗文大意可解为:
天下最伟大的爱,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无穷无尽,从不要求回报,所以很开心能在除夕前赶回家,陪母亲过年。她为我缝制的棉衣,针脚细密,生怕我在外磨破了挨冻,母亲写给我的书信,墨痕还很新鲜;
刚一进家门,母亲就嘘寒问暖,说我又瘦了,还仔细问我旅途中吃了哪些苦。可是母亲啊,你为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我怎么忍心把漂泊在外遇到的难处讲给您听!
蒋士铨这首诗,言语朴素,情感真挚,既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也表达了自己的行孝之心。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首联诗人先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因为在外游荡快一年了,终于能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迎接除夕的到来。
母亲惦记孩子,孩子亦记挂母亲,这种期盼与惊喜溢于言表。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颔联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付出与无私,早春出门前,就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衣,怕孩子在外无人照顾,特意把衣服缝补得很结实。
“墨痕新”说明母亲常有书信给孩子,嘘寒问暖,生怕孩子吃一点苦。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颈联两句很感人,母亲与孩子分别近一年,见面就看出孩子瘦了,心疼地问孩子在外都吃了哪些苦。
母爱总是这样温柔温暖,她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舍不得孩子遭罪。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尾联为诗人的慨叹,鸦有返哺之恩,为人子女当以孝字为先。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及时向父母报平安,免得他们挂念,如果可能,尽量多陪伴父母,当孩子长大离家以后,他们很容易孤独。
马上就是母亲节了,祝愿天下母亲身体康健,年华常在,每一天都过得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