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马上春节,又到了衣锦还乡的日子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也逐渐催生了乱象。一到过年,在城里生活的游子们纷纷戴上大金链子,开着豪车回了村。乍一看这一年是发了大财!可只有自己知道:车是租的,金链子是贷款买的,城里的房还在还按揭呢!
许多农村类似的故事一再上演,攀比风愈演愈烈,人们为了面子不惜背负巨额债务。农村为何如此盛行攀比?面对这股风潮,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一、假有钱人的花式炫富走遍我国大江南北,农村面貌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农村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有了显著提高。
但假有钱人也越来越多,虽然没人炫富的初衷可能大不相同,但炫富的方式倒是几乎差不多,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农村假有钱人最常见的四种炫富方式。
1. 高楼大厦平地起,面子工程撑门面
过去村里谁家要是盖了新房是了不得的事,亲戚邻居都要来帮忙,而如今村里人盖房不单是为了住,更多是为了炫耀。
很多人不顾实际需求,非要把楼房盖到五六层高,似乎这样才能显出自己家不一样。
走进一看才发现一栋楼里平时就住两三个老人或孩子,其他房间常年空着,有的房子连装修都做不起,毛坯房就住进去了。
很多家庭为了盖高楼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外债,村民们是羡慕纷纷,可主人家却在背地里为还债愁白了头。这样的面子工程早已失去了居住的本质意义,纯粹成了攀比的工具。
2. 穿金戴银,外在的阔气
在外打工的村民们过年过节回家总要带点硬货撑场面,走亲访友时,年轻人浑身挂满了金饰品,脖子上是粗大的金链子,手指上戴满了金戒指,穿的衣服还都是名牌。这一身装扮乍一看还真是成功人士的模样。
其实这些穿金戴银的成功人士,大多在城里的收入也不过是普通打工仔,在外辛辛一年赚来的钱几乎全花在了这一身行头上,些人还欠着信用卡账单没还清。这种炫富实则是打肿脸充胖子,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3. 买二手豪车,开回村倍有面儿
车似乎成了现在农村人财富的象征之一。逢年过节,村子里的道路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回了各种豪车。宝马、奔驰、奥迪在村道上随处可见。
村民们看着这些豪车驶过,羡慕得不得了,但车中有不少是二手的,有些人连买车的钱都没有,索性租上一台回家充充面子。
4. 在城里买房,彰显成功
农村的宅基地现在已经无法满足一些人的成功标准了,他们追求的是在城里有自己的房子,近些年城里的房价一路攀升,能在城里买房成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了买房,很多人背上了巨额的房贷。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买房哪里算得上经济实力的体现,更多的只是负担,有不少人只为在村子里挣得个面子,代表自己在城里已经立足。不惜牺牲生活质量,只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
二、村里人为啥这么爱攀比?为啥农村这么爱攀比?以前那种淳朴的民风怎么不见了呢?
最大的根源还在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安全感缺失!尽管这些年农村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依然相对落后。
不少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了寻求安全感,也只能通过攀比来证明自己。谁能盖起高楼,谁能买上车,谁能在城里买房,似乎都成了证明自己混得好的标准。
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又怕回到村里依然一无所有会被别人看不起,总会想方设法在乡亲们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经济实力。这种不安和焦虑感驱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参与到攀比之中。
在我国文化中,面子一直是个重要的概念,村民们又特别注重自己的面子和家族荣誉。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日常生活,都要讲究个排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大家不自觉地就会陷入攀比的怪圈。
过年回家,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亲朋好友、乡亲们都会到场,很多人也在面子的裹挟下,选择花费远超自己经济能力的钱来办这些事。久而久之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大家都争相效仿,谁也不想在面子上输给别人。
除了面子观念,攀比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社会认同的渴望。农村的人情世故又远超城里,大家彼此熟悉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比较。
在年轻人看来,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和尊重比什么都重要。正因如此,哪怕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也会咬牙坚持去追求这些表面的成功。
通过攀比,他们会产生自己能站得更高的错觉,在享受众人追捧的虚假现象。
三、面对村里攀比风,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其实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大家都在不停的攀比,房子、车子、穿戴、孩子……似乎什么都能成了比较的对象。但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攀比真有意义吗?
在疯狂追求面子和虚荣的路上,许多人不仅牺牲了金钱和精力,更让自己的心态和生活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股不可小觑的攀比风,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呢?
1. 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许多人之所以陷入攀比的漩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他们把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完全等同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方面,一个人的价值不应只看房子多大、车子多豪华、穿戴多光鲜,而应看他的品德、贡献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物质财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可能没有城里的豪宅,但如果有个和睦的家庭也是成功的一种。可能没有开着宝马回家,但如果能为家乡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也是令人敬佩的成就。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远离攀比的第一步。
2. 理性消费,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开支
盲目追求面子带来的往往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一些村民为了盖高楼、买豪车,不惜借债、贷款,家庭长期处于经济压力之下。
这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在花钱之前,我们应当理性思考这笔消费是否真正有必要,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
很多人外出打工并不容易,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积蓄应该用来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为了炫耀和攀比。
学会合理规划开支,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聪明的消费观,与其为了攀比去买那些自己负担不起的奢侈品,不如投资在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健康和未来的发展上。
3. 注重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感
物质的富裕固然重要,但精神生活的充实同样不可忽视。许多人攀比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上的空虚,他们误以为拥有更多物质财富就能填补内心的空洞,但事实并非如此。相比于外在的炫富,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无谓的攀比,不如多花些心思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阅读、旅行、参加公益活动都是很好的方式。
多陪伴家人,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互动,也有助于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感,攀比只能带来一时的虚荣,而内心的富足才能让我们长久地感到快乐。
4. 增强自我认同,摆脱对外界评价的依赖
许多人在攀比中迷失了自己,是因为他们太过在意外界的评价。不论乡亲们的眼光还是亲朋好友的看法,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决定。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通过攀比来获得持久的尊重。
学会增强自我认同,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是摆脱攀比心理的重要途径,生活是自己的,没必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只有当我们不再依赖外界的评价,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5. 社区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
除了个人的努力,社区也需要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村干部和乡贤们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公益项目,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摆脱攀比心理,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和生活观。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人们会更加注重实际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表面上的虚荣。
结尾攀比或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差距自然就会有攀比心,但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不能让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反而背负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在面对攀比时,我们应当摆正心态理性消费,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增强自我认同感,才能摆脱外界的干扰。
攀比只会带来短暂的虚荣,内心的富足与平和才是持久幸福的源泉。愿每一个在奋斗路上的人,都能不被表面的浮华所迷惑,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正的成功与满足。
参考资料:
农村的攀比心能有多严重?网友:大家都是一起穷,你别想比我富!
2024-09-12 斯里兰卡姑娘Nadee
农村怪象,每家每户都在攀比,谁家有钱,谁家房子大,谁家有出息
广西叶如意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