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卷诗书,品一盏清茶
01.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到清明了。
人到中年以后,最难面对的就是迎来送往,要不断地说着再见,然后再也不见。
一些人逐渐成为了回忆,也只有在这样的节日里才被念起。
万物生长萧条,这是自然规律,生命亦是如此。
但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就像电影《入殓师》中有一段经典台词:
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生命的繁华在于过程,把每天都过得有意义,岁月就有了温度和颜色。因此,我们都要学会珍惜,切莫虚度年华。
放眼历史长河,一辈子飘忽而逝,谁也看不到永恒。那些千古风流人物,不过是书卷上寥寥几行铅字,富贵荣华皆是过眼云烟。
人若要争,也是与命运争,与时间争,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无限多的事情。
彩云易散琉璃脆,大都好物不坚牢,耄耋之年能握在手里的,唯有这一世的回眸。曾风光也好,困苦也罢,都会在某一天变得风轻云淡、波澜不惊。
细数过往,能求的也就是一个问心无愧。
02.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屈大均 《壬戌清明作》
壬戌,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此时的明王朝已经灭亡38年。屈大均作为反清复明的积极分子,此时已经淡然,只剩下内心一片悲凉。
所以屈大均这首清明诗,追悼的不是故人,而是故国,是一种大情怀。
屈大均生于明末,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降清后,屈大均大失所望,于是便归隐乡野,潜心诗词创作。他一生写了6000多首诗,这首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
03.
诗文翻译成白话文:
虽入清明,但凌晨依旧有阵阵轻寒,天空布满了阴云,直到傍晚时分还没有散去。内心愁苦异常,竟未察觉到已是暮春,时光总是匆匆;
阵阵风雨,仿佛落花也流下了不舍的眼泪,鸟儿向往日一样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从未懂过人世间的感情,只是在重复着过往;
故国的山河徒然入梦,再也回不到往昔,那些英雄人物也逐渐变得消沉,就如同这些机械啼叫的鸟儿一样;
天地宽广,四海茫茫,却无栖身之所,这怎么叫人不悲叹,每年寒食节,都会让我这个羁旅他乡之人无限伤感。
屈大均这首诗,笔触沉郁,适逢寒食节和清明节,细雨绵绵,内心就更感觉凄凉。尤其诗人四海漂泊,面对这暮春之境,怀念故国故人,思绪逐渐开始蔓延。
起句诗人就感叹岁月匆匆,不经意间年华已去,徒增衰老之愁,内心的无力感彰显出来。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两句,写得极为凄美,在清明节这样追思缅怀的日子里,诗人又一次想到了易主的河山,进而又添伤感。
就连江山都可以更迭,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苍茫的岁月带走了无数风流人物,前朝前人都成为了历史,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如果它流动,它就会流走,如果它盛开,它就会凋零。
一朝一代俨然春晓秋冬,那些曾叱咤风云的人,转眼就成了山河故人。
因此屈大均这首诗,也可以视为一种警示,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光阴,能够惜缘惜人惜福,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得不够精彩。
用户10xxx87
还真是风波亭上诗人愁
离离原上 草
清明》 清明到晚春, 次第花谢纷。 有心出门去, 奈何病在身。 半百虚过岁, 忽忆往日频。 四十年前事, 梦醒泪湿勤。
用户14xxx96
朝来夕去昨非今,节近清明春渐深。菜花金黄梨花白,紫燕醉颜杏花村。
六子
生死本是寻常事,烟雨无奈红尘恋。潇洒大笑出门去,人间多我少我又如何。
浙江-银舞老陈
人生一世草木秋 生死轮回枉心忧 苦甘酸辣天自成 短叹长吁更添愁 可以争运,却不可抗命。“命”是强制默认项,“运”是可选却单选,什么样的命对应什么样运,可是,我们都好高骛远,违心错选,从此,万劫不复
龍鳳飛
與世長辭死離別,黃土枯骨生荒草。 逝者天堂已登仙,生者人間空思念。 千年荒冢終不忘,大地無言累埋骨。 清明踏靑傳至今,緬懷先輩思故人。 願敬鮮花饗逝者,冥紙香燭祭先祖。 墳前酒水一柱香,誰家子孫不哀傷?
用户15xxx68
雨纷纷 欲断魂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梦回人静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用户98xxx37
悼双亲 辞世最是惹人怜, 日无光影夜无星。 家乡山水成旧梦, 儿女情长在清明。
离离原上 草
甲辰谷雨立节》 谷雨节气立, 今春又将离。 桃杏轻易去, 柳絮糊眼皮。 梨花白若雪, 海棠红欲滴。 月下蛙声远, 巢燕晨语急。 凭高原上望, 荒野田间移。 这岁均未见, 屋囚因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