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卷诗书,品一盏清茶
01.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要和三月说再见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林徽因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写: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似乎春天总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它柔美、包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希望。古人优雅,为春天写下了很多唯美的诗篇。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这是秦观的浪漫,望春水而思离人,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梦一世芳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是刘禹锡的豁达,历千山万水、人海浮沉,归来仍是少年。人若是不向命运低头,在逆境中守望着光亮,上天又能拿你怎样?
阴霾终将过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月将至,百花盛开,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因此今天我们就读一首很经典的田园诗,感受一下春风里的乡村之美。
02.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 《乡村四月》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稻田插秧
翁卷,南宋著名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他一生布衣,游走江湖,在诗歌中寻觅自己的归宿。晚年,翁卷隐于深山,搭了三四间小茅屋,躬耕自给,醉心于山水风月。
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为学龄前儿童必读之作,更是被选入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到了四月,山陵和原野之间全都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涨满的河水被天光映照,白茫茫一片。杜鹃鸟不时啼叫,仿佛在催促着人们赶紧下田,如烟似雾的细雨,就像一卷珠帘;
这个时节,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刚刚才收了桑蚕,又要到稻田里去插秧,放眼望去,热闹非凡。
翁卷这首诗,笔触明快,风光旖旎,将人间四月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诗句层层铺排,俨然一幅唯美的画轴,缓缓打开,将春色春光渐次呈现。
诗中既有颜色、又有声音,声色交融,令人身临其境。
“绿遍山原白满川”
起句,诗人着眼于远景,落笔开阔,视野一下就被打开。远山和原野上,早已被绿色铺染,欣欣向荣。
河水满溢,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白茫茫地翻着涟漪,和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子规声里雨如烟”
此一句,诗人把四月的雨写得很美,如烟似雾,朦胧迷离,杜鹃欢快地歌唱,响彻空谷。
春雨贵如油,所以这杜鹃的啼叫,也仿佛在告诉人们,该去耕田播种了。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承接上一句,诗人开始着眼农忙,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和强两句所展现的静美互相映衬,落到生活实处。
人间烟火,总是令人向往。
“才了蚕桑又插田”
尾句诗人更是把农忙细节化,刚刚才丰收了桑蚕,又要到田里去插秧。诗人在上一句中写“闲人少”,其实是在映射自己,他游山乐水,不参与农耕,因此见到农民辛苦忙碌的景象,内心多少有一点惭愧。
所以这首诗还有一定的心理变化,包括杜鹃啼叫,催促人们下田这种拟人化手法,也是诗人自己的揣度。
纵观全诗,诗人用轻快的语句呈现了动静皆宜的局面,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可见一斑。
诗境诗景都很淡然,即便是写农忙,也是很从容,这说明诗人的生活态度比较闲逸,对世俗有着不同的见解。
这也符合诗人一生游离四方不曾入仕的经历,所以我们常说,读诗就是在读一种生活。
当代李白2016
春嫩清细小花燃,几枝风摇染红鲜。 绿叶随后来衔接,悠闲透光香已绵。
浙江-银舞老陈
谢谢好诗分享。我以为,白满川,应该是江面浪花翻滚,空气与水交融,形成片片层层水泡沫。毕竟,此时正是春雨涟涟,绿了青山,水位暴涨,浅滩暗石激起浪花漩涡,白了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