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还有未完成的大业,岂能就这样死去?”在完成统一六国后,嬴政对自己的命数越发珍惜,这不光是因为他的心中隐藏着更多的宏图大业,还包括他如今已经成为万民之主,天下的王,怎么能和黎民百姓一样悄然的生老病死呢?
怀着这种不甘的情绪,嬴政踏上了他寻找长生不老的路,从此宫中不断涌入方士和异族人来为他解惑,可让人意外的是他最终还是死去了,还是在路上突然驾崩,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长生的执念自嬴政上位后便亲自四处征战来扩大秦国疆土辽域,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听到了不少与他而言不利的声音,这些声音不光来自于其他几个被统一的国家,就连秦国子民都在对他的各种制度发出不满的声音。
这种不满随着嬴政决定修建阿房宫后愈演愈烈,这座为了彰显帝国的威严与荣耀的宫殿,规模宏大极其奢华,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光是修建都要调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这些工人全都是被强制从各地征调,背井离乡不说还长期从事繁重的劳作。
而不光如此,秦始皇同时也在修建自己的陵园,也是同样的征收民工方式。再加上修建长城、驰道以及征收兵马,百姓们被沉重的徭役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苦不堪言。
于是这些声音便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更有大街小巷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嬴政听到这些声音后起初并未有太大的反应。
但在他决定第五次东巡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奇事,天上落下陨石在民间,百姓看懂陨石后认为是天降神仙,便在石头上写下诅咒嬴政死去的话,等到宫里派人拿罪却无人承认,虽然事后将石头烧毁,但他依旧害怕是否上天会听从百姓在石头上的祈愿,夺去自己的性命。更让他感到愤怒的是竟然有人大着胆子拦住他巡游的队伍,当街喊出让他今年死亡的话。
更有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是,一位术士卢生在四处巡游时发现一本书籍,书上的内容有“亡秦者胡也”,嬴政听后立马派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也就是胡人,无论这本书真假这也印证了后来胡亥亡秦国的结局,只不过此“胡”非彼“胡”罢了。
所以这些民众的怨气让他对死亡的恐惧也日益加剧,再加上自己还有太多的事业没有完成,他更希望能够为天下之主,正是这种诱惑让他萌生不长生不老的想法,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想。
始皇之死因此,宫中不断涌入方士和一些异族人,他们都是来完成嬴政愿望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带着一些丹药和秘方前来,但大多都不见效果,只是盲目的服用,所以有一个说法则是因为他长期服用这些下落不明的药丸,所以体内难免积累了毒素。
眼见没有起色,李斯进言皇帝可以亲自东巡,此次巡游,他带着少子胡亥、李斯以及赵高,从咸阳出发,沿着驰道南下。
途中,他祭拜了舜帝和大禹希望能寻求祖先的保佑,还遇到了神秘的方士徐福,声称东海中有三座仙山,山上的仙人手中定有长生不老的仙药,而嬴政听后也大方的答应了徐福的所有要求命他东渡寻找此仙药,这便也是有了后来徐福的故事。
但没想到随着旅程的推进,秦始皇的病情却日益恶化。当车队到达沙丘时,他终于支撑不住,病倒在随从的怀中。在他悄然死去后三人选择联手,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为的就是迫使扶苏和蒙恬自杀,毕竟如若扶苏登基这三人的性命必然不保。
诏书中的内容便是以嬴政的口吻指责这两人不忠不孝,扶苏得知后选择自杀,三人才带着嬴政的尸体回到咸阳城内,而为了掩盖嬴政已死的事实,还谎称秦王爱上食用鲍鱼,用鲍鱼的腥气掩盖尸体发臭的味道。
而秦王突然的死亡就成了后世所讨论的问题,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上文提到过的服用丹药。这些所谓的仙药多为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丹药,有些更是相克。
而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求仙药,甚至亲自多次东巡访求。譬如最后一次巡游,当时正处于七月,河北地区的夏季十分炎热,在高温酷暑的环境下,长途跋涉,舟车劳顿。
加上他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据说他每日批阅的奏折能达到一百二十斤,这样巨大的工作量下他一定极度缺乏休息,当然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况且在他完成统一后,六国旧贵族和地方叛乱不断,嬴政的一生中遭遇过多次暗杀,所以常年的劳累和这种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的情绪也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而我们再从他的年龄上来看,虽然他的曾祖父活了七十六岁,祖父五十二岁,但父亲只活了三十四岁,他在五十岁时去世,似乎也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
讳疾忌医也是嬴政的一个最致命的弱点,他坚信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拒绝承认自己会生病,更不愿意接受大夫的治疗,所以更别说在酷热七月份,身体不适的他很难逃过这样的劫数。
而在我们近代,郭沫若先生曾经就提到过,嬴政死前他的耳朵曾经流血,并且血迹颜色发黑,很有可能是有人故意而位置,将一根铁钉定从他的脑后钉入,铁钉钉入后会损伤他的脑膜,流黑色的血也是因此。
而下手的人不用多说,正是陪伴东巡的赵高胡亥两人,毕竟嬴政死后便能作假诏书,让胡亥即位除掉扶苏等人,便可坐享荣华富贵。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胡亥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天下大乱,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不论郭沫若先生的推断是否是事实,我们不得而知,但嬴政的执念在长生,死因也因长生,实在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