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成"杀手",美国144人死中国63事故,国家咋还大力推广

沧海阅览 2025-02-18 14:57:1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前言

“精准无误”的机械手,在美国酿成144起患者死亡惨剧;中国63份医疗纠纷文书里,深圳三甲医院一台“简单”子宫肌瘤切除术,竟让患者命丧手术台。

与此同时,曾因零件脱落召回近千台的手术机器人,却仍在2024年获准新一代上市,中外各大医院也还在积极采购。

当人命成为AI进化的试错成本,为何政我国还在推广?

机器人手术事故

虽说机器人技术已经很成熟,在一些精细动作领域有了不小的突破,但是机器人做手术,还是有人半信半疑。

尤其是近年来,机器人手术事故频发,让人不禁对这项技术产生了排斥。

在美国,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机器人手术导致了144人的死亡;而在国内,过去7年里也发生了63起相关的医疗纠纷。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民主与法制时报——“手术机器人”医疗事故责任问诊,发生风险该由谁担责?| 调查

信息来源:生命时报——手术机器人不能滥用

这些事故不仅仅是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痛。

就拿英国首例机器人心脏手术来说,2015年2月,这本该是展现医疗AI技术高光时刻的一台手术,却意外地变成了一场悲剧。

手术过程中,机器人状况百出,离谱的把患者的心脏缝错位置,还戳穿了患者的大动脉。

我们知道,手术中医生一直要保持高频的专注度,这就使医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格外谨慎。

可是在这场手术里,因为机器人主机运行时产生了巨大的噪音,没有进行降噪处理,医生手术时要大喊大叫才行,不然助手都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

本来很严肃的手术室,变得很滑稽。此外机械臂还多次打到医生的手,最终,手术失败,患者因多器官衰竭离世。

事后调查发现,主刀医生操作经验不足,术前未完成相关培训课程,同时也没有向患者充分说明手术风险。这一系列人为失误,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而在国内,类似的悲剧也不可避免。

2024年9月,广东一位副主任检验技师爆料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医疗事故。

信息来源:生命时报——手术机器人不能滥用

深圳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在为一位40多岁的女性实施妇科手术时,选择了机器人手术,然而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意外,导致患者不幸死亡。

根事后的了解,手术中,医生对机器人的操作可能存在不熟练的情况,就是说还没有完全的能够控制机器臂做到细致入微。

本来病人寄托机器治病是一种向往,没想到却成了遗憾,那么机器人手术为何会频频出现问题?就不能降低风险吗?

机器人手术风险与责任

对于机器人手术,更多的关注点,还是它的技术成熟度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手术机器人虽然科技感十足,但技术仍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以常见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虽然其机械臂能实现较为灵活的操作,但在一些精细动作上,依然难以完全模拟人手的触感和精准度。

要知道人类手指的触觉感知可是相当灵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中医一把脉就知道你的病症一样。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法通过机械臂直接感知病人病体的质地、弹性等信息,这就可能导致手术操作出现偏差。

除了机器人本身的精度要求外,手术机器人对运行环境的要求也极为苛刻,手术室的电磁干扰、网络信号不稳定等原因,都有可能影响机其精准控制,甚至导致手术中断。

大家理解的机器人手术,是不是一开始认为全程就是由机器人自主操作的。其实不然,机器人手术只是一个载体,实施的工具,真正控制的还是医生本身。

比如你在广东得病,只有北京的医生可以手术,那么就可以通过5G信号,北京的医生在北京远程操控广东的机器人进行手术。省去患者的长途奔波,节省最佳治疗时间。

那么,医生操作与培训问题就是机器人手术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

部分医生在使用机器人手术前,未能接受充分、系统的培训,对机器人的性能、操作流程以及潜在风险了解不足。

在手术过程中,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就难以迅速、准确地做出应对。

同时,由于机器人手术操作方式与传统手术存在差异,目前多数医生手术还是传统模式,冷不丁的换成高科技,可能会出现操作不顺畅、判断失误等问题。

如果说技术问题可以靠训练逐渐掌握,那么责任认定的模糊划分也是机器人手术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手术出现问题由谁来承担责任,是医生本人,还是机器人生产商,还是患者本人?亦或是都有责任,均摊负责。

当机器人手术出现医疗事故时,事故原因多数是错综复杂的,很难简单地界定责任归属。

而且,目前关于机器人手术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谁也不敢说百分百的不犯错。

AI创造高效医疗

尽管机器人手术存在风险,但我们不能完全的把它抛弃。AI医疗领域仍然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机器人手术也会随着AI的发展更加精湛。

现在,AI技术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比如北京天坛医院研发的急性脑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仅需3-5分钟就能完成影像分析,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机。

与传统的影像技术相比,以前病人需要先拍照,然后苦等个把小时出片,再去找医生排队诊断,整个过程半天下来就算不错了,现在是真便捷。

在治疗方面,AI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悦唯医疗的SYNTAX评分系统通过AI对冠脉造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辅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血运重建策略。

AI系统通过采集患者的数据,比如既往病史,检查结果等,就可以迅速的进行分析,包括治疗方案、用药恢复事项等等。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手术机器人结合AI导航技术,能够实现毫米级别的精准操作。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团队已经成功开展了200余例AI辅助心脏手术,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为了推动AI医疗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始为AI医学,机器人手术站台。

以后的看病、治疗,手术等环节,会有更规范的流程,合法的制度,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结语

AI医疗领域正在经历重塑,机器人手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不过这些挑战,根据现在已经成功的手术案例来说,已经不具备难以攻克的技术了。

未来真正实现成功率达到99.99%的机器人手术,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医生培训体系、健全法律法规等多种手段来逐渐化解风险,提高手术精准度,充分发挥AI医疗的优势。

对于AI医疗的发展,尤其是机器人手术的未来,大家的心声各不相同。

有人看好它的精准和高效,认为它将引领医疗领域的革命;也有人担忧它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需要更加谨慎地推进。

不管怎样,AI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AI医疗能够真正为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

科技改变生活,AI创造新时代!

信源

AI医生伦理挑战:如何保证技术使用中的安全与公正.行云健康AI.2024-12-30.

热议!大三甲使用机器人手术致患者死亡?副主任技师发问:大小手术长期依赖机器人,传统手术失传怎么办?不依赖,但也不能否定科技.梅斯医学MedSci.2024-09-12.

“手术机器人”医疗事故责任问诊,发生风险该由谁担责?| 调查.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09-21.

许燕佳|手术机器人介入下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以“严重不负责任”的认定为核心

0 阅读:0
沧海阅览

沧海阅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