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前言自打中国电车享誉世界后,欧盟就屡次加税,税额也一涨再涨。
表面上这是意图削弱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想要迫使中国企业转让电动车核心技术的险恶图谋。
因为欧洲自己的短时问题,导致了他们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时候,还在押注油车,如果市场已经做出了选择,显然他们没有跟上时代。
那么,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又是如何应对这场博弈的?

电动车最核心的技术,一定是电池,在这方面,如果说中国是行业王者,那么欧洲在顶多就是个白金,一开始就像个没睡醒的选手,起跑就慢了。
这也难免,由于欧洲买电车的人比较少,仅有1.8%的普及率,再加上很多欧洲国家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都不太好,投资紧张,所以他们就没在这个领域特别下功夫。


说实话,如果这种情况放在几十年前,还是能理解的,因为当时整个世界的信息传递都相对闭塞,信息差很正常。
最直观一个例子,别看中国现在私家车不少,国产车企也不少,但很多轮胎都还是用的外国货。
不是对国产没信心,而是中国轮胎厂很多不生产乘用车的轮胎,而是生产那种运输型的大轮胎。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中国轮胎厂刚起步的时候,国内的汽车生产线很多都是进口的,而且能买得起私家车的人也不多。
与此同时,由于通商口岸周边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从港口到内地的货物运输越来越频繁,对大货车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最终国产轮胎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形式。
但这毕竟是几十年之前了,现在的世界早就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了,欧洲当时执意选择押注油车,毫无疑问就是短视的体现。

所以到现在,欧洲企业在电池领域已经很难追上中国了。
彭博社报道指出,欧洲电动汽车发展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汽车制造商在专供电池技术方面进展缓慢,就像蜗牛爬一样。
从欧方自己给出的数据来看,目前欧洲企业超过 90% 的电动汽车和蓄电池是由中国和韩国公司生产,反观自己却在电池领域地位低下。

于是欧洲人心里一琢磨,这么下去可不行,他们担心对中国电池过于依赖,就好像担心自己被别人掐住了命脉一样,会产生所谓的 “安全风险”。
所以他们就挥起了关税大棒,一方面遏制住中国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是假借调查知名,想要一探中国电池的奥秘。

欧盟这样做其实挺没出息的,但他也是有人壮胆的。
美国媒体眼看欧洲势弱,再加上是对中国的反制,这时候就站出来炫耀自己的小伎俩了。
美国人说,美国汽车制造企业和中国电池制造商合作的时候,美国政府在技能转让和合作关系控制权方面都设定了要求。其实,美国这就是在给欧洲提醒,你也该这么做。

此前欧洲汽车巨头斯特兰蒂斯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以及德国大众汽车和国轩高科合作的时候,合约里都没有涉及知识产权或者知识转让。
但 “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 高级总监波利斯卡诺娃却跳出来说,欧洲在和中企合作时条件太少,没有什么利于自己方发展的条约,就没办法“学习”技术。
最后欧洲方面只能是一座组装车间,其他的什么也干不了。

你细品,这意思是说,欧洲自己发展慢,不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心太善良了。所以要想站得稳,那就得狠。就要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来获取技术,真有点强盗逻辑那味了。
欧盟的这些小心思,从之前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就能看出来。
当时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还借着反补贴调查的名义,窥探中国的技术内幕,目的就是想发展他们本土的电动汽车产业。

于是咱们在欧洲的企业就出来控诉了,说欧盟在调查过程中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企业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相关信息,远远超出了反补贴调查所需要的范围。
这就好比你去邻居家做客,邻居却把你家里的东西翻了个底掉,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欧盟的伎俩就是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让你的成本扩大,知难而退出欧洲市场,另一方面就是想逼中企把技术转让给欧洲企业,这算盘打得可真响。


因为整车出口关税高了,那很多企业就会考虑到国外建厂,但是到国外建厂你完全不用外国人,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无意转让技术,也会出现泄露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为了自己家的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技术都提高,欧盟还搞起了“双标”。
他们计划推出电动汽车补贴方案,明面上自己用一套标准,对中国暗地里又是另一套标准,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那么面对欧洲的咄咄逼人,咱们是怎么应对的?

在对外贸易上,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平等待人的形象,但针对中国所施加的贸易壁垒,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坚决回击。
就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后,中方就开始着手制定防止核心技术外泄的法案。
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计划加强对提取金属镓和锂的一些技术和工艺的出口限制。
虽然目前还只是提案,但这已经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别想轻易拿走我们的技术。

所以这次欧洲刚传出想要强制让中企转让技术的消息,就有中企响应国家号召,果断叫停技术出口。
在中欧合作这件事上,中方早就说得很清楚,如果欧方不顾世贸组织规则,破坏公平竞争,中方肯定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咱们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上现在明显占据上风,可不会被欧洲的这些小手段吓倒。

要说中国在锂电池技术上的发展,那可是一路开挂。在锂电池的技术演进中,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最终形态。
现在凭借着材料企业、设备企业,以及 AI 科研新范式的强大助力,锂电池产业链各方都在朝着全固态电池万亿元级产业征程迈进,并且已经领先世界。

在2月15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当前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
现在很多头部企业都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发力。比亚迪已经开始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可行性验证,涵盖关键材料技术攻坚、电芯系统开发以及产线建设.
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已经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 2026 年搭载昊铂车型;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重大突破。

宁德时代加大全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固态电池专利也通过了初步审查。
从这些就能看出来,咱们中国在锂电池技术上的实力和底气。另外稀有金属的丰富储量,更是为实现电池的突破带来先决条件。
欧洲想通过强制技术转让这种不正当手段来获取技术,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咱们中国企业不仅不会屈服,还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欧洲想强制中国企业转让锂电池技术,最后却被中国企业果断拒绝,还叫停技术出口,这事可太解气了。
这也让我们看到,在全球竞争中,技术是砝码,是保证自身发展的核心力量。咱们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未来也会继续保持优势,不断创新发展。
反观欧洲作为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想必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吧。另外合作共赢这四个字,永远都是真理。动歪心思不可取,最后只能伤人伤己。
信源科技日报:固态电池有望2027年前后小批量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