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应征入伍,乘坐闷罐火车一路疲惫,感受到兵站的温暖时刻。

齐鲁赵公看世界 2025-01-24 12:54:54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运送新兵入伍到部队的火车,大多都是闷罐列车。车厢的两边各有两扇一平方米见方的窗户,在行进的过程中,始终是关闭着的。军列停靠兵站时大家可以下车方便,除此之外只能在车厢内解决,车厢内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怪味。那么,在行进的途中,这些新兵是怎样解决就决吃饭就餐问题的呢?

我是1979年年底入伍去的部队。我的家乡在山东南部,入伍的部队驻防在华北地区,但是要绕道北京。当时我们乘坐的就是闷罐火车,要行程两天两夜才到达目的地。经过一夜的颠簸,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列车在一处破旧的站台旁,缓缓的停了下来。车厢门“哐当”一声打开了,新兵们在接兵干部的带领下,迅速而有序地鱼贯而出。大家虽然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和好奇。

各个车箱的接兵干部在指定地点迅速清点人数,确保一个都不能少。新兵们站得笔直,大声应答着接兵人员的点名,声音洪亮而整齐,展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清点完毕后,各个车箱会向带队领导汇报,整个过程严谨而高效。然后在兵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新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食堂进发。队伍中,新兵们有的兴奋地左顾右盼,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有的则紧紧跟在接兵干部的身后,生怕走散。这时,不时有其他部队的接收的新兵与我们擦肩而过,大家互相投以好奇和友好的目光。

进入食堂后,新兵们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兵站虽然设施简单但功能完备。空气中还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和淡淡的消毒水味。兵站的食堂空间宽敞,摆放着一排排简易的长木桌,墙壁上贴着一些宣传标语和军旅生活的漫画,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食堂中央长条木桌上,摆放着几个大大的菜盆,里面盛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土豆炖肉和一个炒青菜,色泽诱人,香气扑鼻。旁边还有几个箩筐,里面装着白花花的米饭,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在接兵干部和兵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这些新兵们排成纵队,依次走向菜盆和箩筐。队伍中,大家自觉遵守秩序,没有推搡和喧哗,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的交谈声和脚步声。轮到自己打饭盛菜时,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地拿起饭盒盛上米饭,再用勺子从菜盆中舀上一勺菜。由于是集体就餐人员众多,菜的分量有限,大家都很自觉地控制着盛菜的量,尽量做到后面的人都能吃上。盛好饭菜后,大家会迅速找到一个位置,或蹲或站,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大家吃饭的速度很快,因为军列停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吃饭问题。虽然吃得很急,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在就餐过程中,新兵们也会互相帮助和照顾。如果有人盛的饭菜不够,旁边的人会主动分拔出一些自己,这种团结友爱的氛围,让新大家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此外,大家还会趁机交流一下各自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用完餐后,新兵们会自觉地将餐具送到指定的回收处,然后按照接兵干部的指示口令,迅速集合。在集合的过程中,大家还会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的物品或随手丢弃的垃圾,确保兵站的环境卫生整洁。

集合完毕后,大家在车箱接兵人员的带领下,有序的再次登上闷罐火车,车厢门又哐当一声关闭,军列拉着长长的汽笛声缓缓的启动,又将驶向下一个目的地。新兵们坐在车厢里,透过小小的窗户,望着兵站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

0 阅读:0
齐鲁赵公看世界

齐鲁赵公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