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愿承担学习之苦,生活亦不会对你手下留情。
无论你是否选择承受学习的艰辛,生活的挑战总是存在。
过去的“卷”主要源于小学和初中的题目相对简单,通过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学习,就能有效地提升成绩,从而获得进入高中的入场券。
近年来教育思维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三年级开始,语数英的平均分突然从八十多分降到六十多分。
学生从中下等的八十分提升到中上的九十分,通过大量刷题是可行的。
但现在,要从六十分提升到九十分,仅仅依靠时间和金钱已无法填补这一差距,所需的家庭支持、教育理念以及基础智力水平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家长们可能在一年内就会意识到这一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759189ffea39ac12814627037923ee.jpg)
因此,现在的教育竞争实际上从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开始了,根本不给你留下任何“卷”的机会。
外部的竞争似乎已经接近尾声,但内在的竞争却愈发激烈!
为何所有的顶尖中小学生都来自于补习班?
学校究竟教授了什么内容?
当前的教材存在“三防”问题:防止自学、阻碍学霸、避免实际应用。这意味着什么呢?
随便翻开一本小学数学教材,不论其版本如何,你会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讲解并不清晰,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
更严重的是,整本教材中找不到一道附有详细解答步骤的例题,导致学生难以自行理解。
如果老师只是按照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业表现至多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结果是,学生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却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到困惑。
正如马斯克所言,如果你不清楚所学知识的用途,那么你将无法真正掌握它,并且很快就会忘记所学内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5125853291d6510c144199a395697a.jpg)
以常被视为全国教育竞争激烈的江苏省为例,过去十几年间,从2013年到2024年,中考和高考的难度并未显著提升。
仅从录取结果来看,当前教育竞争的状况并不比十几年前更为严峻。
内卷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源分配的高度集中。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普通民众难以获取到足够的生存资源,从而不得不通过激烈的竞争来争取这些资源。
假设底层工作能够提供足够稳定的生计,那么内卷的现象或许不会如此普遍。
现实是残酷的,即便是拥有特殊技能的人也无法完全避免中年危机和可能的失业。
可以预见在内卷化严重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现象不会短期内消失。
那些声称下一代会选择躺平的人,可能还未经历真正的挑战。
有人可能会说,随着人口减少,内卷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但看看那些在海外打拼的人们,他们仍然倾向于在竞争中利用同胞,这足以说明问题的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960万的控制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导致大多数人选择创造新的环境,争夺新的控制权,这就是所谓的“占地为王”。
当一个班级出现学霸时,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会将更多的资源倾斜给学霸。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业成绩,会明示或暗示孩子与学霸建立关系。
学生为了提升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获取更多资源,也会主动支持学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22fca8dda7c59d60c542f43555ee14.jpg)
你可以直接说,学霸在一个无法掌控960万人的年纪,却能控制一个班级的几十人,这也是一种权力的体现。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生育率下降,未来连中小学招生都会变得困难,所以教育内卷将会消失。
只能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年轻,他们没有经历过中国大妈救市的壮观场面。
只要黄金还未从世界货币的神坛跌落,总会有大妈来支撑金市。
当教育成为改变生活环境的少数途径之一时,总会有一批聪明人坚定地为其提供支撑。
教育内卷不会结束,即使现在的参与者被淘汰或替换,教育内卷也只是暂时的休息而已。
只要高考制度依旧存在,且人口基数仍然庞大,这种情况就不会改变。
许多工作岗位并不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准备!
大多数社会职业,高中毕业生完全能够胜任,唯有那些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医学、生物科技等,才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背景。
社会上的工作机会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就业需求,因此,还是先让你留在学校里吧。
减少人口真的能解决教育压力吗?
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教育的竞争激烈程度与人口多寡关系不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4da8fd8f55e833f6f39d95611878dd.jpg)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人少了,高中和大学不就轻松了吗?
这简直是幼稚的想法。
每年千万大学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寻找工作。
随便上个大学并不等于随便上清华。
看看韩国,从1971年开始人口持续下降已经54年了,出生人数从每年102万降到现在的不足24万。
虽然韩国普通大学的录取率高达80%,看似入学门槛很低,但街头密布的补习班证明了那里的学生竞争同样激烈。
为什么?
因为在韩国除了几所顶尖大学外,其他大学的文凭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易上大学,最终结果就是学历贬值而不是每个人都有好工作。
随着人口减少,市场需求也相应缩小,岗位自然变少。
想要获得好的职位还是得通过竞争,生存的压力不会因为人口减少而减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c6288cd78a6c9681c7d3ba9046feb9.jpg)
这种压力不可避免地传递到教育领域,家长们怎么可能停止推动孩子去竞争呢?
单从人口减少来预测教育压力减轻是不切实际的。
真正的解决办法是让资源分配更平等,无论上哪所大学或者甚至不上大学,都能保证基本的收入水平,这样家长就不会那么拼命让孩子卷了。
有没有这样的先例呢?
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孩子们放学后就玩,几乎没学习压力,幸福感增强了很多,但从国家竞争力来看,日本的全球影响力却在减弱。
日本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行业也逐渐被其他国家超越。
所以是否应该继续“内卷”没有固定答案,但如果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和高强度工作来维持国际竞争力,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
如果只是单纯地降低价格、挤压对手后在内部进行无休止的竞争,最终牺牲的将是我们的幸福生活以及满足他人物质需求的能力。
我们的孩子也会被迫不断“卷”。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民众缺乏资金,消费能力就会降低,进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如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往往是这样产生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505f7ef6d2976fc1356efd6a58a317.jpg)
过去那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突然消失,曾经容易获得的舒适工作大量减少,现在只剩原来的一半甚至更少,而且岗位要求的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
在生活压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们不再能够从容应对。
家庭、同龄人和社会筛选的压力陡然增大,迫使学生付出更多努力去获得原本轻易可以得到的成果。
期望通过大多数人放弃竞争来缓解内卷现象,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机会与需求相匹配。
只有当学历焦虑不再是普遍问题时,教育领域的过度竞争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