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末,高等教育领域经历了三次重大决策。
第一次推出了211工程,第二次是985工程,第三次则是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
211工程实际上只是将部属高校的预算编制表改了個名字,关于基础科学的理解大家都很清楚。
而985工程则真正推动了一大批大学的建设,证明了只有综合性的高校才能实现长远的成功。
这个计划不仅将许多具有专科特色的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还彻底改变了以往高校分类建设的模式。
由于当时大多数高校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解决资金问题成为了首要任务。
每所参与985工程的学校最初都获得了亿元级别的启动资金,在当时看来这是一笔巨款。
后来推出的“双一流”计划——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可以视为是对“985计划”的一种延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3d4ec89505f495825a1d18ac312a65.jpg)
然而该计划仍带有浓厚的战略色彩,并且未能打破之前形成的“211铁饭碗”现象,其社会认可度也没有超过前者。
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在分配预算时仍然遵循着“985工程”时期设定的框架,对于工信部及中国科学院下属院校的控制力度依旧较弱。
未来五年内,高等教育领域似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上,但遗憾的是这些尝试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在211高校中选择非一流学科,确实是一种遗憾。
这些非一流学科的分数和一流专业的分数差距并不显著,有时甚至只有5分之差,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属于顶尖专业,另一个则归类于新时代的“双非”院校。
即使是在一流的学校里,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一流的。
通常只有硕士阶段的专业能算作一流,而本科生则不在此列。
211工程并未被削弱,而是需要纠正关于它的误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85bda08006ffacad2844d28b5cbefb.jpg)
211工程的初衷是什么?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计划。”
这意味着,211的核心目的是支持和加强关键学科的建设。
211工程的名单实际上是针对特定学科而非高校的列表,但在实践中,其影响被放大至整个学校范围,产生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
这似乎暗示只要某所大学是211,那么它的所有专业都是优秀的,这种状况扭曲了公众的认知。
许多211高校因此大量开设新专业,从而稀释了本应专注于211核心学科建设的初心。
双一流政策从名称开始就旨在纠正这一趋势。
原211高校转变为“一流学科”高校,强调的是这些学校应重点建设的关键学科,而不是依赖于211名单所带来的名望红利。
985工程的目标在于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
985工程,是在世纪之交发起的一项战略决策,在建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现在,国家将985和211合并,并赋予新的名称——“双一流”,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这一策略实质上延续了985和211的理念,只是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表述上的调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77f663ccc5afe62176efd0ee371920.jpg)
很多人觉得是削弱了211。
主要是211里面有一些拖后腿的从211政策获利很多,结果实力并没有跟上。
大家对211的希冀多半是从一些顶尖部属学校身上得来。
比如水利的河海,土建的西南交。电子信息的西电。
以及两外一法,两财一贸这些学校。
经过调查发现,尽管211工程已经实施多年,但许多学校甚至没有A学科。
因此,有必要对方向和资源进行调整。
在人口下行趋势下提前布局,或许再过 30 年,在高校不缩招的情况下,部分老双非可能因学生不足逐渐合并甚至消亡。
新双非将取代老双非的生态位,985 高校与其他大学差距进一步拉大,一流高校名单很可能扩充,但并非单纯从一流学科高校中增补,而是通过拆解重组创建新的大学。
最乐观的预期是,未来 30 - 50 年里一流高校约为 50 - 55 所。
一流学科高校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缩编至 50 - 60 所,一流学科保留至学院级别。
无一流学科的学院并入地方双非,使一流学科高校更加纯粹。
二是扩编,最终建成 150 - 200 所一流学科高校,传统双非学校基本消失,一流学科高校中的双非专业成为新双非取代当前双非学校的老双非。
你是期望一流学科高校仅保留一流学科而变得更纯粹,还是让一流学科高校中的非一流学科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双非呢?
在过去的一轮双一流评选中,最为吃亏的当属各行业顶尖的211高校。
而最幸运的则是以云新郑为典型的政策性双一流大学,因为双一流大学的所有专业都能享受到优惠政策,比如参加各省直机关的选调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5ce960c6fac058062ddfacc27988a7.jpg)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一流学科高校里只有该学科能走相关选调,从政策层面来看非常不利。
举个例子来说,在广东这边,原本省排名第三的暨南大学(211)还勉强能够和省排名第二的华南理工大学(985)一较高下。
但是,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使得暨大的分数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已经彻底与华工拉开了档次。
真心为那些顶尖和中上水平的211高校感到悲哀。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