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魏晋时期,卫氏为河东安邑的望族。以卫觊和其子卫瓘为代表的卫氏家族,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东汉以来的各种书法成果,而且在儒学、古文经学、政治、文学等领域卓有建树。
晋朝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期,艺术成就相当高,这是因为晋朝人离汉魏不远,有大量流传下来的墨迹可供他们临摹学习,师承上又是家族亲友间相传,如韦诞将书法传授给卫觊,卫觊传给卫恒和卫夫人,卫恒和卫夫人传给卫的中表,也就是书圣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王旷传给王羲之,王羲之传给王献之,王献之则传给了羊欣……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卫觊!
书法史的名门望族,河东卫氏河东有个卫氏家族,精于书法艺术,后世称“卫门书派”。
这个家族,原本是代郡人,生活在今山西北部。汉明帝时代,儒生卫暠被朝廷征召,全家远赴洛阳。走到河东郡的安邑县时,年迈的卫暠病故了。皇帝下令,卫暠就地安葬,其家族也落户到安邑县。
当时的安邑县,是河东郡的郡治,其地域包括今夏县和盐湖区东部。卫暠后世几代,情况不详,但应该是文化世家、名门望族,同时也是个地方豪强。东汉末年,大名士大文豪蔡邕把女儿蔡文姬嫁给河东的卫仲道,说明卫家的名声和地位不在蔡家之下。
建安年间杜畿来河东当太守,遭到卫固等人的阻挠,由此也可知卫家的豪强地位。蔡邕精于书法,据说其笔法传自神人,其女蔡文姬也得到了传授。她嫁入卫家,没几年就因为夫亡无子而离开。不知这段短暂的姻缘,对卫氏的书法艺术有没有产生影响。汉末三国时代,河东卫氏的代表人物是卫觊。
卫觊字伯儒,据《三国志》载,他年少早熟,以才能学问扬名,在仕途前期,他时进谏言,显示出极高的政治素养,特别是他因经营关中时盐铁监卖的政治史识和质疑司隶校尉钟繇冒险讨伐张鲁诸事而引起了曹操的重视。先后任过县令、治书侍御史等职。在这个时期,卫觊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进而底定关中做了有益的准备。
在仕途后期,卫觊等四人被授予侍中的重要职务,实际上已相当于宰相一职。因旧的礼仪制度废弛不行,卫觊得以和王粲一同掌典制度、除旧布新。此时的魏明帝贤明能干,有不少长处,但也有骄奢淫逸的习气,喜欢大兴土木。卫觊忧国忧民,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章:
他说现在三国鼎立,各自为政。吴蜀二国人投奔魏国时,没有人肯说自己是“舍邪归正”,都只说是“迫于困急”,在心里头并没有把魏国当成正统,这和战国时候是一样的。所以皇帝应该节俭、修德……
史书评价卫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但可惜,最重要的这段话,魏明帝没能听进去。
卫觊是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去世的,享年七十五,被谥为敬侯,其长子卫瓘继承了爵位。曹魏的统治基础薄弱,不能让人心服。到了卫瓘时代,河东卫氏就彻底投靠了司马氏,后来成长为西晋的权臣家族。
卓越的政治素养构成了卫觊人格学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为其书法艺术提供了有机的营养。
后世之书,只可称为钟、卫曹魏能昭扬后世的书家,除钟繇外,也只有卫觊能与之并驾齐驱了。《四体书势》中传说他所写的古文《尚书》,竟与大书家邯郸淳毫无区别,连邯郸淳自己也难以识别。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字和书法极大发展的时期。依照西晋的书法文献《四体书势》, 三代之前,文字变化不大,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焚烧先朝文化典籍,古文于是禁绝。西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室而拆毁孔宅时发现了先人藏于壁中的用当时古文抄写的《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典籍,但是已与西汉流行的文字相去甚远,时人不能辨识古文,而把它们叫做蝌蚪书,遂被汉世藏入秘府,很少有人见到。
这些用古文传抄的典籍被时人名为“古文经”,由于古文经相对真实可靠,可用于校正勘验今文进而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所以得到汉代学者的推重。魏初研习、传播古文者主要是邯郸淳,他是直接继承汉代古文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卫觊师承邯郸淳研治古文,临摹书写邯郸淳的《尚书》,连邯郸淳本人尚不能辨真假。
也说明卫觊不但能追随邯郸淳钻研古文经《尚书》进而继承汉代古文经学家校勘研究的优良传统,而且能把古文的学养渗透到书法艺术之中,去自觉临摹、抄写经典,这在汉代古文学者中尚不多见。
卫觊能把邯郸淳的书作临摹到极致,说明卫觊有着较深的临池工夫,对古文字体的用笔、结体、章法等形式要素谙熟于心,对古文字体的结构和意义有着极强的文字学解读,同时对于古文字体的审美趣味有着深入的体悟。
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一文中评其“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 张怀瓘在《书估》中称觊“或奇材见拔,或绝世难求,并庶几右军草书之价。”在《书断》中将其小篆、隶书、章草列入能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专设《传卫第八》章,认为“卫觊草体微瘦”,“然此宗之书,自当以筋骨为上”,是此宗的“祖师”,甚至认为“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 对卫觊书法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开启魏晋后隶楷笔法肇端卫觊,三国魏初的著名书法家,与梁鹄、邯郸淳、钟繇等人并称,为卫氏家族书学的重要奠基人,其代表作品为《受禅表》。
卫觊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与梁鹄、邯郸淳、钟繇等人并称,凡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当时的不少碑文书写,都出自他的手笔。在文章著述方面,他与建安末的潘勖、黄初中的王象齐名,在书法方面,他与后汉梁鹄、韦诞齐名。
《受禅表》为黄初元年十月立,为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帝位而即位的表文,正文1560余字,碑文字体为隶书,无书碑者姓名。遍检陈寿《三国志·魏书》,“劝赞禅代之意义,为文诰之诏”的相关载录,只关涉卫觊一人。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辑录的卫觊相当数量的诏告文书看,卫觊在当时的台阁典章文书起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汉魏禅代,他以汉朝侍郎的身份,起草了汉室禅让的诰书。又通览陈寿《魏书》纪传文字,明确称誉褒臧善书法者只有卫觊一人。另据闻人牟准撰《卫敬侯碑阴》所载之“《受禅表》,觊并金针、八分书也”,是距卫觊最近的史料,则卫觊撰写并书丹《受禅表》不但合乎情理,而且非其莫属。
《受禅表》点画坚挺,波磔强劲,特别是波笔圭角粗壮突出;结体停匀方整、工稳大方,有 《衡方》、《华山庙》遗韵。用笔重涩,中锋取骨,侧锋取势。风貌方严洞达、奇崛遒劲。气象凝重浑穆、雍容朴茂。
该书作为汉魏庙堂书法的代表,隶楷交融,实际上开启了魏晋六朝以后隶楷笔法的肇端,作为硕果仅存的几块曹魏碑刻之一的《受禅表》,对于研究汉魏历史和书法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结语:
卫觊古文书法的总体风貌,后人卫恒认为与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而得的策书相仿佛。从魏初业已流行的字体来观照,卫觊对于古文这种并不实用的字体孜孜以求,正说明了他对古文学养的关注以及对古文书写艺术的自觉追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