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敏曾说:“任伯年尽管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超过了人物画,但就清术整个画坛而言,他在人物画方面的影响,却远过于他的花鸟画。
代晚期,中国沿海城市经济异常发达,吸引了很多画家侨居卖画。其中最著名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雅俗共赏的“海派”。而海派前期以任伯年为代表,后期则吴昌硕影响最大。
任伯年早年随父亲学习肖像画,在用线时,将传统花鸟双钩法等手法与西洋素描画相结合,探索着自己的绘画语言。
到了中期,笔墨逐渐成熟,素描因素逐渐淡去,偏重工笔,用笔如钉头鼠尾,画风颇近陈老莲。
四十岁之后,任伯年的绘画语言已经十分成熟,绘画常常省略了诸多细节,常以没骨表达,线条勾勒则越来越精辟简洁,更是常将此法用于肖像写生。
中西结合别具一格中西结合,使任伯年的人物画摆脱了中国传统人物画较死板的造型模式,而生活化的造型使得人物更加贴近现实,令他的人物画作品别具一格,艺术价值极高。
任伯年在他的绘画创作中,既奉行着“心师造化”的宗旨,也继承了重“传神”的优秀传统。而且还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了许多西画的意识,吸收了两画的写实性,积极的通过素描速写的手段吸取造型经验,西画的观察方法也被任伯年运用到他的肖像画中,画中人物的神态、造型极其生动,他尤其擅长在空间及结构处理上借鉴西方的焦点透视,但又不为之所困,从而在画面内容与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西画中色彩运用、水彩画技法的都被他广泛的借鉴吸收。他融贯中西,广收博取,形成了丰富多彩、清新鲜活、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他的画风具有古典美、时代感和通俗性。
任伯年不但勇于东西兼容,而且还善于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任伯年从小受到民间人物画的影响,他学习了民间绘画的一些表现技法运用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如民间绘画用线的形式感与夸张变形,民间绘画色彩浓烈艳丽、对比强烈的形式。以及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雕塑的某些元素。
任伯年对于人们审美观念与艺术趣味的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与判断,他顺应历史的发展潮 流,把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民间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在造型、色彩、笔墨等诸多方面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作品雅俗共赏,并以其娴熟的技巧、多变的题材,开创了一代画风,终成海上画派领军人物。
将工笔变得轻松平淡任伯年对写意画的理解,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基于工笔基础之上,用“染”的观念、技巧,将工笔画的繁复变得轻松与平淡,这种“没骨”的染法成为他自己造型规律符号化的补充。
中国的写意画起自宋代,成于明、清。虽然历代也有“没骨”技法的尝试,但都是偶作。任伯年早年师法任熊、任薰、费丹旭,继而上追陈洪绶。工细画风来自费丹旭,而富装饰效果则取自任熊与任薰,形象夸张源于陈洪绶。绘画题材多以仕女、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当代行乐图为主。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吸收素材,即使描写历史人物,无论是造型或是姿态,都具有当代人的形貌特征,亦庄亦谐,给人以似曾相识感。
任伯年的画作在笔墨运用上非常有特色,具体体现在墨色的改变、线条的变化等方面。在画人物肖像的时候,他用墨色线条取代渲染,并以淡墨、淡彩、笔擦等技巧加强视觉表现力。其下笔、走笔、转笔均包含粗细、顿挫、节奏、转折等变化,力求线条简洁、干湿、刚柔快慢的结合,以使画面呈现更为准确、动人。
任伯年擅长的另一种高超的笔墨技巧体现在他的没骨人物画上,这是他在多年笔墨技法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重要创新。如他的戏曲人物图,任伯年采用没骨技法,对脸谱进行了刻画,人物的眼睑、颧骨、服饰皆采用没骨法,墨色运用得当,浓淡相宜,技法纯熟。
他的另一幅《以诚五十一岁小像》,画的是何以诚伏在烤炉上取暖而炭火未红,上面的水壶亦无蒸汽,他甚至还戴着头巾保暖,然而其乐陶陶,面孔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这幅作品墨线勾勒简洁而多变,轻重、虚实、干湿一律以表现形体和质感为转移,随后结构的转折起伏在凹处略加皴染,皴染全用淡墨,笔触很少,最后再以凹凸染以肉色,概括洗练,特征突出。
波臣后第一手任伯年的人物画,在其绘画生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面貌丰富多样,工细、夸张,富装饰趣味。他的肖像画被时人誉为“波臣后第一手”。
任伯年的人物造型能力较强,绘画造型以线构面,写实手法与意象手法相融,充满了浓郁的中国画气息。此外,任伯年用线简单明了,其人物画往往匠心独运,更添西洋画技法,中西结合,使人物写真艺术化了,艺术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绘画艺术风格。
《仲英五十六岁小像》
仲英先生曲腿坐于岩前全神贯注地读书,神态安详,目光炯炯有神,音容笑貌宛若跃然于纸上。人物的脸部用淡墨勾出轮廓,然后加以渲染。衣纹以非常简洁的线条勾出,儒雅潇洒。画中还配以草、石等自然景物来衬托主体人物,更显得画中人品洁志高。
《蕉荫纳凉图轴》
这是一幅比较完美的人物工笔淡彩画作品。在构图和人物造型上,任颐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手法,将人物主体的内心感受通过笔墨完全展现出来。人物的体积感较厚重,整幅作品的疏密对比得当,简单而富有变化,再现了吴昌硕纳凉时的洒脱形象。
《酸寒尉像图轴》
作品面部描写勾线细简流畅,略施淡墨皴染,平涂色彩。衣饰采用泼墨间没骨画法,色中见墨,墨随色痕,层次感较强,几条线的运用将整体服饰划分为几个部分。这幅画主要描绘了吴昌硕作小吏时的尴尬境遇,人物表情多样,将吴昌硕十分矛盾的内心世界展露出来。
《饥看天图》
作品采用画面背景留白,人物栩栩如生,生活化气息浓郁。画面中的吴昌硕面部表情十分悲伤,双唇微合,眼神悲愤。这幅作品将人物的造型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生活化了,从中不难看出任颐人物肖像刻画的深厚功底。
《东坡玩砚图》
任伯年晚期的代表作。以浓重的敷色为主调,配以细笔的人物描绘和逸笔草草的山石勾染,使画面的色调变化和线的运动和谐而自如。书童腰间一横二竖的红束带,在黑青色的画面上格外突出,既惊醒了画面的气氛,也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书童的身态及嘴部的细节描写来烘托东坡先生凝神把玩古砚甚久的良苦用心。整个画面空间关系处理巧妙,近景着重描绘山石,远景则采取留白,使观者能较好地进入画中体味其包含的意蕴。
结语:
就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来看,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旁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