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被诗名所掩的贺知章,微醺时所作《孝经》,用笔放逸章法井然

寓书喻画 2022-12-12 13:52:04

导语:作为诗人的贺知章,家喻户晓,然其书法亦独具特色。长期以来,其书名被诗名所掩,鲜有人知他与怀素、张旭并称“唐草三杰”,他们是盛中唐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杰出的书家。

对于贺知章,人们对他的认识应该首先是著名诗人,他的《咏柳》、《回乡偶书》通俗浅显,意境清新,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唐诗名篇。

他与李白、张旭等人相善,还是“酒中八仙”之一。他为人放达,不仅善诗,而且善书,《宣和书谱》论他“能文、善草隶,当世称重。”在当时是与张旭齐名的赫赫有名的书法家,这一点,恐怕未必为世人所尽知。

《孝经》

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字季真,又字维摩,号石窗,越州永兴人。是盛中唐知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以草书知名,其风格“纵笔如飞,酌而不竭”,已在一定程度上越出二王的规矩而初见狂野的意味。

贺知章少以文辞知名。武后证圣元年进士,因张说推荐,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后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史称“贺秘监”,简谓“贺监”。

贺知章生性豪放,喜欢交友,尤其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他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张旭被人称作“书癫”,而他被人称作“书狂”,真是“癫狂”到了一起。二人还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张旭善饮,狂放,醉后大叫,捉笔一挥而就,立时满纸云烟,熠熠生辉。贺知章虽没有张旭的狂放,但浑身上下透着潇洒、爽朗。《旧唐书》说他:性狂放,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贺知章晚年狂放纵诞,行为甚少拘束。知道无法以一己之力肃清官场复杂而又黑暗的现状,他选择了明哲保身,用醉心翰墨诗酒来消解烦忧。李白初至长安,首访贺知章,出示《蜀道难》一篇,贺知章未曾读罢便惊呼其为“谪仙人”,又“解金龟换酒为乐”,成为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

随后,贺知章与李白等人结为“饮中八仙”之交,他们在诗歌中抒发人生抱负与理想,在酣饮中宣泄喜怒忧思与豪情。杜甫《饮中八仙歌》 将他们描写得神情俱现。

此诗开篇为众人中年龄最大的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了酒骑马的样子,像乘船一样摇摇晃晃,不小心眼花掉进井里,竟然在井底睡着了,也在一个侧面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

接下来以白描群像的方式,描写了汝阳王李适之、左相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其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成为了千古名句。八人醉态各异,各有特点,将诗与酒融入极致。

天宝三年,贺知章辞秘书监,出家当了道士,还故乡越州,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践行,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自号“四明狂客”,不久病卒。享年86岁。

《孝经》

上承二王,下启颠素

贺知章草书上承二王今草余韵,下启颠素狂草书风,对于初盛唐书坛草书发展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

初唐书家在行草方面,主要受王派书法的影响,但同时又都有不同程度“蕴藉”的弱化,以及“锐气”的加强。

虞世南草书与孙过庭的《书谱》于此最明显,他们用笔虽不及王羲之浑厚丰满。而在气势上则加强了奔腾急速的运动节奏,显示了唐草走向酣畅浪漫书风的迹象。

浪漫书风最大的特点是以意运法,即根据自己“写意”的最大要求对传统之法作一番提炼和变化,它不拘泥于陈法,但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贺知章、张旭、怀素均是这一浪漫写意书风的杰出代表。

贺知章的草书上承二王今草余韵,并杂糅章草,进行了个性化的改造,使其初具颠狂意韵,为张旭、怀素狂草书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张旭领会了贺知章的草书精髓,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狂草风格;另一方面,张旭受到贺知章仕途观与命运观的浸染,使其更加专注于草书对于真性情的表达与阐释。

怀素师法张旭并加以发展,最终形成了极富表现力的狂草书体。因而贺知章在二王到颠素的草书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孝经》

既见诗人气质,又具名士风度

贺知章书名在唐朝名气很大,但是他的传世书法却寥寥无几。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按当年贺知章的行为举止,兴来一挥百纸尽的逸兴,他留在人间的书作与墨迹一定不会太少,但于贺知章谢世后不满四百年编纂的《宣和书谱》中,仅收录《孝经》、《千字文》、《洛神赋》、《胡桃帖》、《上日等帖》等12件。

而随着时光流逝、风雨侵蚀、战争火灾,自然的消亡和人为的破坏,今天能见到的贺知章书法墨迹仅存《草书孝经》这一件了。

至于传为贺知章的楷书石刻《龙瑞宫记》本身就不足为信,刻成法帖的书迹亦也极少,仅于《妆帖》、《玉烟堂帖》和《墨池堂帖》中尚可见到些许断简零墨。物以稀为贵,《草书孝经》墨迹的珍贵价值可以想见,且其书法本身亦属上乘。

《孝经》

应是贺知章在微醺时所书,有些兴奋,但不糊涂,故能用笔放逸,而章法井然。笔画劲利明净,收笔锋芒毕露,这种末笔出锋收笔,一则是笔画尖利,精神外耀。

二则动作利落,节奏明快。三是便于起带下笔,笔势畅达。凡转折处,其书几乎都是用腕侧锋写出,笔画显得粗壮而爽利。用笔与结体变化多样,丰富生动,一些相同的字多注意同中求异,每每写得各不相同,各具意态,且违而不犯,很有变化。用笔较圆,速度稍慢,笔力精绝见遒逸。

尤其可贵的是,全帖前呼后应,一气贯注,无一字怠,无一笔懈,瘦不露骨,肥不涨墨,技法娴熟,意态活泼,风致雅逸。字里行间流溢出一种施逸清秀之气,既见诗人之气质,又具名士之风度。

《孝经》

结语:

贺知章《孝经》作为宫廷御物,长期深藏在日本的皇宫内府,国人无以得见,贺知章又无其他书迹流传,故人们对他的书法知之甚少,以致今天已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书法家。

除墨迹本外,贺知章《孝经》还有刻本传世,明治十七年,此卷由宫内省摹刻,临摹者为宫内省官吏掘皆春一,虽系双钩临摹,但点画严谨,技艺精到,堪称天下一品。加之摹刻者木村嘉平刀法精绝,与原迹比照,近乎乱真。然摹刻毕竟是摹刻,可以形似,却难以神似,这正是真迹墨本的可贵之处。

——END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