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了,又到了出国旅行的好时节。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感受异域风情。
但你可曾注意到,有些国家对中国游客似乎并不那么热情?
店员见到中国面孔就皱眉头,入境海关刁难重重,就连街头巷尾都听到"滚回中国去"的叫嚣声。
这样冷脸相迎、大倒胃口的待遇,难道不会让中国游客望而却步吗?
非也!数据显示,某些对中国人最不友好的国家,中国游客反而逆势增长,蜂拥而至。这是为何?
韩国韩国,一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理应亲如兄弟。
现实却并非如此。诚然,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韩剧、综艺节目和偶像团体风靡中华大地。
可在韩国国内,对中国人的偏见与歧视却屡见不鲜。
在韩国的大街小巷,餐馆酒店,不时可以看到"拒绝中国游客"的告示。
许多店家宁可眼睁睁看着生意惨淡,也不愿接待中国顾客。
即便有些店面没有明确挂出拒绝中国人的牌子,店员们对中国面孔也是爱答不理,尽显不耐烦。
更有甚者,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公然在街头辱骂中国游客,叫嚣着让中国人"滚回去"。
这些现象的背后,固然有部分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韩国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解。
受韩国媒体片面报道和民间历史传说的影响,不少韩国人认为中国人"野蛮、落后、不讲卫生",对中国的崛起和实力增强心存戒备和不安。
个别政客和极端组织更是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中韩矛盾归咎于中方,煽动民众的排外情绪。
中韩两国虽然同属儒家文化圈,但历史上也曾因国力消长和利益纠葛而产生过不少龃龉。
近代以来,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期间,一些亲日派为抹黑中国、为侵略行径辩护,大肆编造中国"欺凌韩国"的历史。
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在韩国坊间广为流传,加深了民众对华的偏见。
如今,韩国虽已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但部分民众仍难以摆脱"积贫积弱"的受害者心态,对曾经的"宗主国"中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善意。
不少人对于中国游客随着经济条件改善而出境旅游,心中不是欢喜,而是嫉妒。
当然,造成韩国民众对华态度负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中韩建交30年来,虽然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但民间了解不足、猜忌偏见仍普遍存在。
一些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旧时代,难以接受今日中国的进步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不少韩国民众对华心存芥蒂,但中国游客赴韩旅游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据韩国观光公社统计,2024年上半年,韩国接待的外国游客总数同比增长35%,其中来自中国的游客就占到总数的45%,高居各国之首。
中国游客为何如此"好脾气",容忍韩国的冷淡甚至歧视?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民众对韩流文化的喜爱,二是韩国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三是中国游客知耻而后勇,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国民的风范。
从表面上看,韩国对中国人爱搭不理,中国人却前仆后继,似乎有些"自讨没趣"。
但从更长远、更理性的角度看,中国游客不计前嫌、坦然前行的选择无疑更有智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国民众对华偏见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
要扭转这种局面,除了要加强民间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外,还需以中国的继续发展、人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坚定地打破偏见,赢得尊重。
印度印度,这个与中国一样拥有14亿人口的亚洲大国,近年来对中国人的态度愈发冷淡乃至敌视。
一个个令人不快的新闻频频传来:印度教极端组织烧毁中国国旗、砸毁中资企业;边境地区印度军人殴打骚扰中方人员;
印度媒体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偷盗论";甚至连印度政要也公开发表抵制中国产品、封杀中国企业的言论。
无不彰显着印度民众和舆论对中国的偏见与敌意。
究其根源,印度对华态度恶化与两国地缘政治矛盾、领土争议密不可分。
作为亚洲的两个人口和经济大国,中印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
但印度国内长期存在一种被害妄想心理,总觉得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对印度构成威胁。
加之历史上中印边境的领土争议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两国军队在边境地区的摩擦对峙时有发生。
印度朝野上下对"中国入侵"的恐惧和猜忌始终挥之不去。
除了地缘政治因素,印度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加剧也是导致排外情绪高涨的重要诱因。
尽管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速明显加快,但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失业、通胀、教育资源匮乏等民生问题长期困扰着普通民众。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不断增加,一些印度人担心中国产品和服务会抢占当地市场,威胁本土企业和就业。
这种恐慌和不安在民粹主义者的推波助澜下,演变为针对中国的极端言行。
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国内的排外情绪,印度政府非但没有积极澄清事实、缓和矛盾,反而有意迎合民粹主义,将中国当作转移国内矛盾的替罪羊。
印度执政党政客经常利用反华情绪来煽动民众,博取选票。
个别政客甚至公然呼吁抵制中国货、驱逐中国企业,完全无视中印经贸合作对印度经济繁荣和民生改善的积极作用。
另一个助长印度民众反华情绪的推手,是印度媒体的失实报道和偏颇言论。
近年来,印度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中频频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甚至捏造事实的做法。
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视而不见,对中方的善意举措阴阳怪气,对中印关系的积极面避而不谈,却对边境摩擦、贸易争端大肆渲染,动辄给中国扣上"侵略者""掠夺者"的帽子。
在媒体的误导下,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越来越扭曲,对中国人的敌意与日俱增。
尽管受到种种不公正待遇,中国游客和在印侨民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宽容和善意。
他们不计前嫌、微笑面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人讲信修睦、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用真诚和友好感化印度民众对华的偏见。
结语"谁愿意到一个排斥自己的地方受罪受难呢?"——这大概是许多人对中国游客蜂拥前往"最不友好国家"的第一反应。
诚然,韩国、印度民众对中国人的偏见与敌意,确实令人遗憾和不解。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游客不远万里、不畏艰险,硬是要到这些国家"刷存在感",也绝非徒劳无功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