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海浦东经济开发浪潮正盛,上海杰特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政府(下称:川沙镇政府)引导下,于川沙药师村村委会工业园区内投资建厂、购置生产设施,并依法完成公司注册。此后多年,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期,药师村三队一村118号-1处,上海杰特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海富惠物资有限公司开始陆续建起五幢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306.8平方米。2002年1月11日,上海富惠公司与川沙镇药师村村委会签订租用土地协议。
十五年后,川沙镇政府于2017年下达动迁通知,给出每平方米1000元封顶的补偿标准,要求企业签署自愿搬迁承诺书。这一标准既无明确依据,经企业评估,又远低于市场合理价格,严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与镇政府协商补偿标准陷入僵局后,镇政府采取断水断电手段,还以厂房违建为由,接连送达两份告知书与一份限期拆除决定书,试图逼迫企业就范。企业无奈之下,只能申请行政复议。
2017年12月4日,政府以厂房存在违建问题为由,向企业送达《限期拆除决定书》。责令企业限期拆除建筑,否则将依法强拆,费用由企业承担。企业随即申请行政复议。
2018年,经法院调解,川沙镇政府自行撤销限期拆除决定,双方重启补偿谈判。法院提出方案,镇政府撤销限拆决定,由其下属的上海浦东川沙投资经营管理中心与企业就补偿问题展开协商,企业随后撤诉。可时至今日,镇政府仍未履行调解要求,补偿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征收政策突变,权益争议激化
违建认定反复无常
2001年企业建厂时,厂房建设及使用均符合当时川沙镇政府部门要求。但到了2017年征收协商时,镇政府却以违建为由推进征收。
2024年,浦东新区国土资源利用方案批复后,违建问题又被提及。同年11月19日,川沙新镇人民政府向上海杰特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出调查通知书,就公司涉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新建等问题展开调查。企业认为镇政府此举罔顾厂房建设历史背景与自身长期合法经营事实,是对自身权益的再次侵犯,也是对法院调解结果的公然漠视。
信访答复疑点重重
2024年11月11日的信访答复称,自2006年起未受理和审核该企业所在范围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可企业早在2002年就已合法建厂、注册、纳税。2006年浦东川沙投资经营管理中心收购药师村土地及房屋时,尽调过程中也未对企业厂房建筑许可提出异议。12月19日,企业收到浦东川沙投资经营管理中心告知书,要求其在12月26日前完成清出并腾退土地,因该中心已收购药师村相关权益,且药师村全境被纳入政府征用范围。此外,在地块土地储备项目调查情况公示表中,虽标注建筑面积,却未注明部分房屋归上海杰特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所有。这一系列情况让企业对镇政府执法合法性与信息披露透明度深感忧虑。
信访之路举步维艰
2024年10月24日,企业首次提交信访件,详述征收补偿难题,如补偿标准过低、镇政府施压及未履行法院调解承诺等,恳请市政领导关注并处理。但初次信访后,问题并未解决。
12月31日,企业再次提交信访报告,指出镇政府征收乱象与相关精神相悖,再次强调信访答复疑点及新出现的问题,期望领导予以监管。
多维审视征收困局,探寻破局之道
法律天平失衡:补偿标准背离公平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政府征收应基于公共利益,补偿标准需契合市场价值。在这起案例中,镇政府提出的每平方米1000元封顶补偿标准,既无依据又远低于市场合理价值,严重违背公平补偿原则,侵犯企业合法权益。
行政行为失范:程序瑕疵损害公信
镇政府过往断水断电、以违建施压等行为,以及信访答复中的问题,暴露出行政程序严重不规范。在法治社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镇政府贸然认定违建并采取强硬措施,不仅无法达成目的,还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信访答复中的信息矛盾、关键信息缺失,也反映出行政机关在信息管理与沟通机制上的重大漏洞。
制度建设待完善:健全机制化解困局
要化解此类征收困局,需健全征收补偿机制。一方面,构建科学透明的补偿标准制定机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补偿标准反映市场价值与企业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设立专门协调处理机构,秉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梳理问题根源,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规范行政行为,为征收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权衡企业权益与政府公信,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上海杰特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遭遇,既关乎企业生存,也影响政府公信力。企业在信访中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诉求和对合法权益的坚守。政府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对依法行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是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检验。
妥善解决这一征收问题,是对社会法治环境的检验,关乎法治精神在基层行政实践中的贯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政府应以此为契机,反思征收工作不足,改进工作,通过公正、透明、高效的行政行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重塑政府公信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