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本媒体报道了郏县新城中学学生王柯雅自杀,其母杨女士索赔80万败诉一事。如今,案件有了新进展,就连前期报道视频也被举报下架,这不仅引发了杨女士及其家属的强烈不满,更是将该案件再次推至舆论的核心地带,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深入剖析这起悲剧,学校在学生管理与监护方面的漏洞,犹如千疮百孔,触目惊心。学校不仅未能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对王柯雅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遭遇的困境与压力视而不见,任由问题如滚雪球般越积大,最终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更在教师监管层面严重失职,对教师李某恋一系列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回溯至王柯雅七年级时,其父亲基于综合考量,本无意为孩子申请“两免一补”政策资助。然而,身为王柯雅表姑的李某恋,却向孩子父亲游说,称申请该政策可在考试中获得加分优势。直至孩子出事,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才将这一被隐瞒许久的细节告知杨女士。
自2023年8月起,李某恋的种种行为,给王柯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不仅频繁与王柯雅的班主任王老师进行电话沟通,还冒用杨女士名义,要求孩子办理“两免一补”事宜,并在任课教师面前刻意夸大孩子家庭的困难状况。8月27日晚,李某恋致电杨女士,言语中充满嘲讽与施压,断言孩子若不努力将无缘高中。杨女士敏锐察觉到孩子因“两免一补”事宜承受巨大压力,当即明确要求李某恋停止相关行为,挂断电话后又再次致电强调。9月9日,杨女士发现孩子状态异常,9月10日便通过信息再次提醒李某恋,然而李某恋始终未作回应。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私自干涉学生家庭事务、对学生进行言语打压的行为毫无察觉,任由事态发展。
事实上,早在七年级时,王柯雅就曾向杨女士抱怨李某恋过度干涉自己的生活,希望母亲转告李某恋保持距离。杨女士得知后,及时联系李某恋,李某恋当时承诺不再打扰孩子。但到了八年级,李某恋为推进“两免一补”申请,擅自将王柯雅列入自己班级的申请名单。这一行为导致王柯雅在学校遭受同学的质疑与非议,李某恋还时常对孩子进行言语打压,预言其考不上高中。重压之下,王柯雅曾向同学流露轻生念头,回家后向父母隐晦抱怨。为安抚孩子情绪,杨女士带其购买衣物、外出就餐,试图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出事之前,杨女士内心莫名地复杂、焦躁不安,甚至出现喘不上气的感觉,或许这是母亲对孩子危险处境的一种心灵感应,但即便如此,仍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2023年9月17日,王柯雅放学回家后,因怀疑杨女士为获取 “两免一补” 的 300 元补助向老师卖惨,向母亲抱怨“妈,你跟老师讲家里事了?烦死了,烦死了”,随后离家外出。杨女士随即致电李某恋质问,李某恋不仅态度恶劣,还试图联系孩子班主任王老师,被杨女士阻止。当晚,李某恋向王老师发送内容隐晦的信息,其意图令人费解。假如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对教师的行为有严格规范和监督,或许能及时发现李某恋的不当行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孩子去世后,杨女士怀着悲痛的心情,通过孩子的手机睹物思人,同时试图寻找案件的蛛丝马迹。从王柯雅与网友的聊天记录中可以发现,王柯雅多次表达出 “想到去学校,我腿都抖了”“我想要去医院”“我想要放弃我的人生”“我上不下去学了”“我的人生就完了”“考不上就跳楼” 等消极言论。
王柯雅的朋友圈也充斥着 “特别崩溃对不起”“还是做一个尸体吧… 人生在世… 很多事情… 能逃避就逃避…”“根本没办法… 面对那么多人阿…” 等绝望的话语,清晰地反映出孩子在出事前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面对学生如此明显的负面情绪,学校既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也未能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错失了挽救孩子的机会。
王柯雅的周记《认识自己》,为了解其内心世界提供了重要线索。在周记中,她描述了自己在比赛失利后,因花香走进花店,被店内温馨场景和老板乐观精神所感染的经历,展现出她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积极思考。同时,她还通过对爱迪生发明电灯故事的引用,表达了对坚持与成功的深刻理解。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其他班级学生表示基本没写过类似周记,而同班同学却称全校统一布置了该题材作文。一个普通学生难以知晓 “教研组给各班班主任发的就是让写这个题材的作文”,这不禁让人怀疑校方是否在刻意隐瞒某些关键信息。
杨女士透露李某恋的家庭背景,李某恋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李某恋在婚后仅看望过公婆一次,此后便不再往来,导致公婆禁止杨女士一家与李某恋母亲接触。孩子爷爷还向孩子姥爷透露,李某恋曾对孩子爷爷言语不敬,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
近期,杨女士与律所刘主任进行了沟通。刘主任表示,由于孩子是在家中出事,且处于放学时段,学校可能仅承担较小比例的责任,此次诉讼或许不会像一审那样被直接驳回。但杨女士坚持认为,在孩子长期的学校生活中,李某恋及部分教师的不当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严重伤害,学校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刘主任称,目前开庭时间尚未确定,大致在半个月左右。
郏县新城中学在此次事件中,未能履行对教师的监管职责,对李某恋的不当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学校本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教师行为监管机制。然而,在王柯雅遭受李某恋长期的言语打压和不合理对待时,学校却毫无察觉,任由事态恶化。学校既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也未能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错失了挽救孩子的机会。此外,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对于全校统一布置的周记,不同班级学生说法不一,校方也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如今,前期报道视频莫名被举报下架,给案件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究竟是有人试图掩盖事实真相,还是背后另有隐情,暂时不得而知。但杨女士为女儿讨回公道的决心坚定不移,本媒体也将秉持专业、公正的态度,持续关注案件后续进展,力求还原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