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是一位站在聚光灯旁边的德国陆军元帅,因为每逢重大战役他都扮演着次要角色。波兰战役期间他担任步兵军军长,当他的部队抵达华沙城下时,战斗即将结束。法国战役期间他担任第2集团军司令,他的部队作为A集团军群预备队几乎没有打过仗。入侵巴尔干期间,利斯特的集团军席卷南斯拉夫和希腊,完全掩盖了魏克斯的功绩。而在苏德战场上,他的第2集团军则一直配合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当谈及德军最初取得的胜利时,往往会提到古德里安,而很少会提到魏克斯。
魏克斯曾在东线担任过半年多的B集团军群司令,但他的权限受到了极大限制。这段短暂的经历不仅没有给魏克斯增添功绩,反而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让其背负本不应该由他承担的责任。
战争后期,魏克斯终于得到了执掌一方的机会,担任东南欧德军总司令。面对“难缠”的游击队,他至少保障了当地的大量矿产物资能源源不断地运回德国。与此同时,他对当地抵抗组织的残酷镇压,也成了日后纽伦堡军事法庭指控他的罪名。
1881年11月12日,魏克斯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父亲是一名骑兵军官,家族有贵族身份。他信奉天主教,这在纳粹德国高级将领中是一个另类,也让他的军旅生涯多了一份坎坷。
1900年7月,魏克斯以候补军官身份入巴伐利亚第2重骑兵团服役。1902年3月被授予少尉军衔。在第2重骑兵团服役期间,他曾进入慕尼黑骑兵学校接受过2年的深造,后来又在巴伐利亚战争学院接受参谋部军官的培训。1911年,他晋升中尉,进入巴伐利亚陆军总参谋部。
一战爆发时,魏克斯已经是骑兵上尉,在巴伐利亚王室骑兵师担任参谋军官。这场战争对于魏克斯来说平淡如水,他没有负伤、没有晋升、也没有获得勋章。当战争结束时,他加入魏玛共和国防卫军,在第3骑兵师师部担任参谋军官。
1925年,魏克斯少校调入步兵学校担任教官,两年后返回部队。1928年2月,晋升中校,任第18骑兵团团长。也就是在这一年,47岁的魏克斯结束单身生活,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作为一名保守的天主教职业军官,他反对将政治因素掺杂进军队的管理当中,日后他也鄙视密谋组织发动的、试图推翻希特勒的政变。也正是他坚守了这个底线,才使其在德意志第三帝国存续的12年中,虽不得宠但也不至于被希特勒抛弃。
1930年1月,魏克斯升任第1骑兵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校。1932年12月,他调入西线第2集群司令部,上司是同为天主教徒的冯·勒布。
希特勒掌权后,魏克斯表现出对纳粹的友好态度,尽管这有悖于他的职业精神和宗教信仰。此时希特勒正极力拉拢国防军,对于魏克斯这样“志同道合”的中高级军官自然委以重任。1933年2月,魏克斯改任第3军区(驻柏林)步兵司令部司令。4月1日,他晋升少将军衔。同年10月,魏克斯改任第3骑兵师师长,该师于1934年10月改编为轻型师,魏克斯继续担任师长,并于次年4月晋升中将。
1935年10月,德国在原骑兵部队的基础上组建第一批(3个)装甲师,魏克斯的部队升级为第1装甲师,他也顺势成了纳粹德国第1装甲师的首任师长。被誉为“闪电战之父你”的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师长,第3装甲师的指挥权则交给了恩斯特·费斯曼。
第1装甲师由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组成。其中装甲旅下设2个装甲团,每个装甲团有2个轻型连和2个中型连,装备有性能并不突出的1号坦克和2号坦克,全师则拥有大约300辆左右装甲车辆。
没有迹象表明魏克斯犯了什么错,但此后能隐约感到他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在下降。也许是他身体状况不佳(苏德战争初期他就因病离开过前线),也许是他的天主教身份,又也许是在装甲领域他的锋芒被古德里安掩盖。总之魏克斯在之后的几年虽然继续升迁,却逐渐被边缘化。他和希特勒的关系也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1936年10月,魏克斯晋升骑兵上将,次年卸去第1装甲师职务,升任第13军区(驻纽伦堡)司令。1939年8月,希特勒发布秘密动员令,第13军区核心部队改编为第13步兵军,划入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第8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的军事行动。
第13军下辖第10、第17步兵师,以及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旅级)。总体看,第13军在战役中扮演了次要角色。至9月25日,魏克斯率领部队抵达华沙外围。次日,该军实施的猛烈炮火准备,严重动摇了守军的决心。9月29日,波兰宣布投降。
法国战役前,第8集团军改称第2集团军,原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留守波兰担任东线德军总司令,魏克斯则接替其职务担任第2集团军司令。集团军下辖第6、第9和第26军,共9个步兵师。与波兰战役一样,第2集团军依旧是配角,担任A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在战役的第二阶段,第2集团军投入战场,他们在接下来的清剿行动中也可有可无,毫无亮色。同一时间,古德里安虽然只是第19装甲军军长,但他无疑是整场战役表现最亮眼的德军将领。
1940年6月29日,魏克斯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7月19日,他晋升大将军衔。随后奉命率第2集团军返回德国南部的慕尼黑。
1941年春,魏克斯总算得到了独立指挥作战的机会。第2集团军被调往奥地利南部的格拉茨,准备入侵南斯拉夫。此前不久,亲德的南斯拉夫摄政王保罗领导的政权被推翻,他和德国刚刚签署的协议实际上已经失效。希特勒决心出兵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在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前,彻底解决巴尔干半岛的隐患。
第2集团军下辖10个师,其中包括4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边防师、1个山地师、1个轻型师和1个摩托化师。由于准备匆忙,几个步兵师没能按时抵达进攻出发位置,魏克斯没有原地等待,实际上整场战役也不需要步兵师的配合。
1941年4月6日,第49山地军和第51军越过南斯拉夫北部边境,于4月11日攻占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其间并不忠于贝尔格莱德当局的南斯拉夫第4集团军迅速瓦解。魏克斯的运气不算好,当利斯特在南面的希腊、南斯拉夫边境顺利消灭希腊第1和第3集团军,并击溃南斯拉夫第5集团军时,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则受困于暴涨的河水和罕见的暴风雪。
4月13日,第2集团军与利斯特的第12集团军会师,并攻占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4月18日,南斯拉夫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役第2集团军仅伤亡558人(阵亡151人)却抓获了25.4万名俘虏,这其中还不包括被俘的克罗地亚裔、德意志裔、匈牙利裔和保加利亚裔的官兵。
在入侵苏联之初,第2集团军并没有参加行动,直到1941年6月27日才划入中央集团军群序列。此前一天,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接管了第2和第3装甲集群的指挥权,该集团军所辖步兵部队则划入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司令部。自此之后,第2集团军与中央集团军群其他部队一道完成了几次大的围歼战。
8月,第2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临时组成南下集群,向基辅挺进。9月底他们和南方集团军群一道将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歼灭,俘虏苏军60余万人。随后他和古德里安未作休整,掉头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10月中旬在布良斯克围歼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三个集团军。
此时的魏克斯已年近六旬,紧张繁重的工作让他开始吃不消。11月初,他在前线染病,不得不将部队交给第39摩托化军军长鲁道夫·施密特,自己则返回国内养病,他也因此错过了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惨败。
1942年1月,魏克斯重返前线,此时古德里安已经被希特勒解职,他暂时统一指挥两个集团军驻守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负责奧廖尔和库尔斯克之间的防务。
1942年6月,第2集团军划归南方集团军群。为了实施“蓝色计划”,德军统帅部将南方集团军群拆分为A、B集团军群,另在B集团军群中组建“魏克斯集群”,下辖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2集团军,负责实施“蓝色1号”行动——夺取顿河中游的沃罗涅日,为A集团军群其他部队南下夺取高加索和第6集团军东进夺取斯大林格勒提供侧翼保障。
尽管德军最终拿下了沃罗涅日,但B集团军群为此延误了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的时间,使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主力逃脱。希特勒将此事归咎于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的瞻前顾后,遂于7月15日解除了博克的职务,改由魏克斯接任。事后证明,这是魏克斯军事生涯中最糟糕的经历。
德国在1942年的作战目标是夺取苏联南部的高加索油田。为了掩护A集团军群达成上述目的,B集团军群(包括第6集团军)需要沿顿河一线形成一道屏障,掩护A集团军群的侧后安全。
德国人低估了苏联人的实力和决心,为了减轻高加索地区守军的压力,苏军持续不断的冲击德军第2集团军刚刚夺取的沃罗涅日,使其不能分兵南下。同时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与第6集团军拼死缠斗,不仅守住了这座伏尔加河上的堡垒,还迫使希特勒多次从A集团军群抽兵北上增援,最终造成德军在各个方向上陷入僵局。
魏克斯首先意识到战场局面正变得复杂,德军虽然基本肃清了顿河右岸的苏军,但对方仍控制着几处桥头堡。不仅如此,久拖不决的战局给了苏军重新集结的时间,顿河一线的防御力量则随着战线越来越长,变得脆弱不堪。从沃罗涅日到斯大林格勒,B集团军群沿顿河维持着1000多公里长的侧翼防线,如果苏军完成集结并渡过顿河,A集团军群和第6集团军将遭受来自身后的打击。
希特勒也清楚德军面临的巨大风险,但他也没有应对良策。在北非、在巴尔干、在西线、在北欧,甚至在芬兰都必须保持必要的兵力,这就用去了德军1/3左右的兵力。
在东线,苏军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方向始终保持着进攻态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都无法抽出更多兵力支援南方战线。无奈之下,希特勒只能求助于轴心国盟友。自1942年8月起,意大利第8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陆续划归B集团军指挥。
魏克斯将手上的部队沿顿河一字排开。第2集团军仍驻守沃罗涅日,以14个德国师防御210公里的正面。顺着顿河向下,以匈牙利第2集团军的12个师(含2个德国师)防守190公里正面,以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12个师防守180公里正面,上述三个集团军组成B集团军群左翼防线,掩护第6集团军夺取斯大林格勒。
在B集团军群的右翼,由意大利第8集团军另外12个师、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的第4集团军在850公里正面展开,居于中央的两个德国集团军负责夺取斯大林格勒,仆从国部队负责防御苏军可能的反攻。
德军的部署显然无法让魏克斯安心,尤其是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御地段,那里几乎没有德国部队,仅凭仆从国军队的战斗力,根本无法抵御苏军的一次“坚决进攻”。在他的不断请求下,希特勒截下本计划给第6集团军的一部分增援部队,还将保卢斯的一个装甲师抽回,部署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纵深地区,充做预备队。
不仅如此,希特勒还于1942年10月26日下令将一些刚组建的空军野战师调往顿河防线。同时命令从西线抽出1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配属给B集团军群。不过这些部队需要5周的时间才能部署到位,按照希特勒的估算,苏军即便发动反攻,也会在12月以后,所以时间上来得及。他还安慰魏克斯,苏军没有能力发动如他所说的“坚决进攻”,他们的行动最有可能是一次局部攻势。
11月初,魏克斯得到报告,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当面的苏军出现第5坦克集团军的身影,他们已经陆续进入位于顿河右岸的桥头堡。而且苏军开始在顿河上架桥,这些迹象无疑表明进攻即将开始,而且苏军的反击力量具有相当的规模。
他尽自己所能的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但这些努力不足以挽救B集团军群的整个战局。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第5坦克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当面转入进攻。
与此同时,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三个集团军从战线最右翼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防线转入进攻。至11月23日,两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以西65公里处、顿河卡拉奇渡口附近会师。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主力、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4军以及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一部合围在斯大林格勒地区。
在合围前,魏克斯多次主张第6集团军放弃斯大林格勒向西突围,但都遭到希特勒的拒绝。在得到空军司令戈林的承诺后,希特勒采纳了曼施坦因的建议:第6集团军原地坚守,由空军提供补给,曼施坦因则率领救援部队冲进斯大林格勒与第6集团军会合——进可继续夺取斯大林格勒,退可避免遭受惨重的损失。
11月底,曼施坦因率领第11集团军司令部抵达前线,希特勒随即将第11集团军司令部升级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并命令曼施坦因立即接管营救第6集团军的行动。这表明希特勒已经对魏克斯失去了信心和信任。
12月20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在意大利第8集团军防线发起“土星行动”。迅速突破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防线,开始向高加索北部门户罗斯托夫挺进。这预示着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也有被合围的危险,迫使后者不得不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后撤。
1943年2月14日,部队几乎打光的B集团军群被解散,其残存的部队分配给了中央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希特勒心里很清楚,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不能全部归咎于魏克斯,所以在解除他的集团军群之际,晋升他为陆军元帅,但魏克斯本人也随即列入待命指挥官行列。
1943年8月,魏克斯被重新启用。此时盟军已经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则被意大利国王下令逮捕。魏克斯被任命为东南欧德军总司令并兼任F集团军群司令,负责指挥巴尔干地区全部轴心国军队。
魏克斯就任后的第一个难题是防范意大利军队可能出现的“叛变”。意大利在巴尔干地区部署有31个师、38万军队。一些德军高层建议做好撤出巴尔干地区的准备,因为失去意大利的支持,德国无力独自守住这一地区。但希特勒拒绝了这个要求,他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巴尔干地区在战时为德国提供60%的铝土盐、24%的锑、21%的铜、大部分石油和全部镀铬。
1943年9月8日,盟军在意大利本土登陆,意大利新总理巴多里奥宣布退出战争。根据事前制定的计划,魏克斯迅速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大部分意军部队十分配合,他们对德国人的恐惧远远不及对当地游击队的空军。
少量意大利人选择加入当地游击队,而驻守在希腊凯法尼利亚岛的意大利第33山地师则选择了坚决抵抗,他们直到9月22日、耗尽所有弹药才交出武器。魏克斯也毫不留情,该师大部分投降的官兵最终被德国人枪决。
意大利第15步兵师也拒绝投降,他们和党卫军第7山地师鏖战19天,后者则对意大利人实施了大屠杀。
魏克斯将意大利人“背叛”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不过他没有足够的部队弥补意军退出后留下的空缺,希腊和南斯拉夫游击队趁机夺取了大部分内陆山区。魏克斯则将部队重点部署在重要产矿区,希特勒关心的那些战争物资依旧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
魏克斯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希腊和南斯拉夫境内的游击队。为了应对游击战,他将手上为数不多的老兵集中起来,组建一些机动装甲巡逻队和突击特遣队。将从意大利军队那里缴获的大多数坦克和装甲车编入德军部队,这些装备虽然性能不佳,无法和盟军或苏军对抗,但对付装备低劣的游击队则相当有效。
从1943年底开始,魏克斯连续实施了3次大规模反游击作战,毙伤俘虏游击队1.2万人。1944年5月,德军实施“跳马行动”,特种作战专家斯科尔兹内试图一举捣毁南斯拉夫游击队领导人铁托的指挥部,并捉拿铁托本人。但因情报有误,没能成功。即便如此,德军的这次行动仍然重创南斯拉夫游击队。
除了围剿游击队,魏克斯在对待当地抵抗组织发起的“恐怖袭击”采取了血腥的报复。在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岛,29名德国士兵被杀,魏克斯下令处决220名游击队员作为报复。
1944年4月27日,德军第41要塞师师长克雷希少将被希腊游击队伏击身亡。魏克斯下令杀害325名希腊人。
1944年8月,苏军第2和第3方面军发起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罗马尼亚局势陡转之下。8月底,罗马尼亚国王逮捕安东内斯库,宣布倒向苏联,魏克斯的F集团军群立即陷入困境。
面对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正规军以及南斯拉夫和希腊游击队的威胁,魏克斯成功地组织了一次撤退。至1945年初,F集团军群已经开始在匈牙利境内作战。
1944年底,魏克斯的老搭档、时任陆军总参谋长的古德里安建议在德国东部组建一个新的集团军群,负责提前准备德国本土防御,并提议由魏克斯出任这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希特勒此时已经完全不信任国防军将领,他在不久之后下令在德国东北部的波美拉尼亚组建维斯瓦集团军群,而指挥这个集团军群的则是完全不懂军事的希姆莱。
1945年2月5日,魏克斯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3月22日,F集团军群司令部正式解散,他再次被列入待命指挥官行列。
1945年5月2日,魏克斯在家中被美军逮捕,后被送上纽伦堡军事法庭。1947年,他因健康问题被提前释放,此后留在西德生活。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在家中去世。
其实,二战德国,希特勒只要下达命令说要打哪个国家,然后具体作战让德军统帅部全权负责,希特勒不干预,我认为二战会很有利于德国。还有那个戈林也不要干预具体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