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在广东省佛山市一家五金制品公司里,一位工作了十余年的管理技术骨干方某,突然被指控在工作期间对多名女同事实施了性骚扰行为。
事情起源于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言辞激烈,指控方某在工作期间对周边女员工实施了一系列不堪入目的性骚扰行为。公司高层得知此事后,迅速采取行动,决定对举报信中的内容展开深入调查。他们锁定了与方某有工作接触的12名女员工,逐一与她们进行了访谈,并详细记录了她们对事件的陈述。访谈中,7名女员工勇敢地站了出来,详细描述了她们被方某骚扰的经过。从被摸手、m胸,到被扯上衣、拍p股,甚至被方某用言语挑逗,这些不堪回首的经历让她们至今心有余悸。而其他5名女员工虽然表示自己没有被方某直接骚扰,但其中也有几人对方某的行为有所耳闻或亲眼见过。这些陈述相互印证,构成了一条看似无懈可击的证据链。方某对此却矢口否认。他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是公司为了开除老员工而与女员工串通诬陷他。他质疑访谈记录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指出其中一名女员工的签名还是由男性代签的,因此这些证据的证明力极低。在这场罗生门式的纠纷中,劳动仲裁和一审法院均站在了方某的一边。他们认为公司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认定方某存在性骚扰行为,因此判决公司违法解除与方某的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46200元。可二审法院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判决。在二审中,公司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证据链,包括情况说明、邮件及翻译件、对12名女员工的访谈记录、厂区外的视频录像、佛山市南海区妇联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站来访回执等。这些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证据链。二审法院认为,虽然陈述遭受方某性骚扰的女员工没有出庭作证,但考虑到在工作场所性骚扰的隐蔽性和隐私性,以及这些女员工在访谈中表现出的恐惧和不安,这些证据已经足够具有说服力。相比之下,方某提供的证据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证实存在串通诬陷的情形。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中,方某最终败诉。他不仅失去了工作,还背负上了性骚扰的恶名。在这场风波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勇敢站出来,有人却因为害怕和羞耻而选择沉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不惜一切代价,有人却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去了所有。然而,真相总是会在证据链中逐渐显现。在这场官司中,二审法院通过细致的审查和判断,最终还原了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