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佬教儿子当渣男,精英男士的人生目标变成这样了吗?

遇言不止 2022-02-16 22:46:28

对孩子来说,父亲的爱护和教导是不可替代的,再没有比养育出伟大的孩子更能使你感到满足的事了。

——遇言姐

最近,一位金融投资圈大佬的聊天记录曝出来了,引起众人嘘声一片。只因为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足以称得上惊世骇俗。

在这些聊天截图里,量化投资人丁鹏在群里说:“老爸不求你发财。只求你多X几个女人,多给老爸生几个孙子。”

“我儿子小学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好的手机,给他办的微信,打了不少钱过去,让他请班上的女学生去吃零食。”

他还说,才初二的儿子,因为手机里存了好几万经常请女同学吃饭,现在已经有两个女朋友了。“我准备明年给他看小黄片,亲自教育他,高中应该就可以睡女生了。”他还特别提到:“不要像自己一样三十岁还在读书。”

这些言论颇令人震撼。这算另类的“鸡娃”吗?

丁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会这么简单粗俗地把对儿子的要求,变成让孩子早睡女人、多睡女人?是一个没见过世面、没见过女人的人吗?

不然。

首先,丁鹏肯定是个有钱人,其多年累计管理资金规模超过50亿元人民币。

其次,他还是高学历高智商。

他在上海交大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在金融圈尤其是量化投资领域,是地位颇高的专家,还是央视等平台的特邀嘉宾,是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的客座教授,他的专著号称是中国“量化投资”必读的入门书……

这样的履历,放在哪个国家,都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

但没有想到,这样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如此的粗鄙,而且肆无忌惮地公开表达。

在这番言论传出去之后,被网友们挖苦和谩骂,有记者采访,丁鹏颇为不屑:“这有啥?我又不在乎,随便传!”只不过,后来事情进一步发酵,他总算改了口风,说,自己只是在吹牛,口嗨,粗鲁,“我素质低”。本意是不想“鸡娃”,反内卷,让孩子轻松点。

其实,这事儿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假如有人受到伤害,那么,“受害者”可能是他的儿子。

想想看,他儿子的同学、朋友,尤其是女孩,哪个家长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他的儿子来往?从初中开始就让儿子看黄片、让他睡女同学,这样的家教,哪个好家庭想要这样的朋友?谁不怕自己的孩子变成他儿子的玩物?

另外,他的妻子也需要扪心自问:一个毕生夙愿是多睡几个女人的男人(不管实现没有),他到底把妻子看成是什么?

丁鹏在后来的时候,为了平息众怒,主动说自己“素质低”。但并非如此。客观条件上,他绝对是“高素质”了。富有,名校博士,相貌堂堂,工作非常体面,专家级别,众星捧月的大佬。

但是,他对孩子人生理想的诉求,无非就是“早睡女人”“多睡女人”,又确实很“没素质”。

丁鹏把自己的这种反差,解释为不“鸡娃”。完全不是。真正的不“鸡娃”,一般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做得自己喜欢的事,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对世俗上的成功提出要求。以他给孩子创造的物质条件和他的精英背景来看,他确实可以不“鸡娃”,也能让孩子过得不错。

但是,他却从另一个方向“鸡娃”了。他对孩子的要求依然是世俗到逾矩的,就是通过“多睡女人”来实现价值,甚至还有规划。这对孩子的要求,一点也不低,只不过,是刷新人格底线的低。

丁鹏也没把儿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当成一个配种工具,只要留下后代就好。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很多中国男孩所缺失的教育了。这个教育,不是指上学、读书,而是指人格的发育、爱的教育。丁鹏对儿子完全走歪了的“性教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实际上,在中国,经常会听到一些为人父母的说:“我们家是男孩,男孩不吃亏。”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也是荒谬的性观念。

错在哪里?一是认为,假如男女发生关系,男性是占便宜,女性是吃亏——这显然有违现代的性别平等原则。只有真的平等自愿,并不存在这种谁亏谁赚的问题。二是忽略了,许多男童依然会遭受到恋童癖的侵害,但父母却懵然不觉,男童受了伤害却得不到帮助。三是,这样的父母对男孩的指导就是:多“占便宜”,多进攻,并且把女性当作玩物。

不得不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在很多男性眼中,无法把女性当作与男性有同样社会价值的平等的人,而是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他们相信,女性的生育价值与性价值,甚至服从,轻易可以购买。这也就是“渣男”的来由。他们缺乏与“人”平等交流的能力,进入亲密关系的能力。

如果这个孩子真按丁鹏设计的这条路子走,有钱,任性,把女性,甚至未成年女性,当作XX工具,那有很大的概率进监狱。李某一家里也从来不缺钱啊,李某一还上过央视节目,表演过才艺,是个“好孩子”(妈妈的话)呢。但他不一样未成年就犯罪坐牢吗?

一个家,只能由平等的人组成,而不能由高人一等的男人(丈夫与儿子)和服务于他们的女儿(母亲)组成。中国人不注重家庭,却只注重传宗接代,注定他们的孩子,被工具化的孩子,也无法有正常的同理心,无法建立起对家庭的热爱,很难学会爱。

如果想要一个身心健康,开朗,未来能拥有美满家庭的男孩,身为父亲,就必须以身作则。

男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男孩的性教育,很大部分是应该由父亲完成的。父亲对婚姻的态度,很可能是孩子未来在婚姻中的样子。

澳大利亚家庭教育学者史蒂夫·比达尔夫《养育男孩》一书中提到:“要想成为好父亲,你必须付出很多努力,这是现代社会对父亲提出的考验。”

在英国,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现在父亲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是那时的4倍。父亲千万不要把责任推到妻子身上。事实上,对孩子来说,父亲的爱护和教导是不可替代的,再没有比养育出伟大的孩子更能使你感到满足的事了。

其实我的家里也有一位男孩。他的父亲就一直参与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个让孩子身心健康的父亲,要做的就是:

一、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是怎么样的人,你就怎么做。你希望孩子多读书,你也多读书;你想孩子积极上进,你也要对自己的事业孜孜以求,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对整天打麻将的父母,很难培养出热爱求知的孩子。

二、尊重妻子,多做家务。一个把妻子当作使唤婢女的家庭里,孩子就不可能尊重母亲;如果不认可家务劳动,孩子也会认为母亲一钱不值,以后,他同样无法尊重妻子、爱妻子。

三、多陪孩子。人在哪里,爱就在哪里。如果你不参与陪孩子,那么他就无法与你建立信任与关系。

四、尊重女性。作为父亲,要告诉孩子,女性是与男性同等的人,同样有社会价值,同样有性自主权,女性不是为了满足男人而存在,她们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她们同样有选择或拒绝你的权利。

这一点认识,在中国是非常缺失的。男孩从小被当作主体性别来培养,并且被误导:女孩都是为了满足你而存在的——丁鹏显然就是这样教孩子的。这样扭曲教育下的孩子很可能成为祸害的根源。

五、性教育。教育孩子,即便确保在双方成年、自愿的情况下,他依然要注意避孕;这不只是女生的责任,同样也是男生的职责;还要时时注意女生的感觉,保护女性。

一个头脑清醒、有爱心的父亲,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必然是很优秀的。

一个充满爱心与关怀的家庭里,培养出的灵魂也会是有趣的。

103年前,鲁迅先生曾写过《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

到了今天,要当好一个父亲,要带领孩子成为一个现代人,要求更高了。你自己的观念更新了吗?

你是一个有同理心的、有平等观念的人吗?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0 阅读:5
遇言不止

遇言不止

中国最领先的女性励志全媒体,专业主义精英女性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