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光刻机的传言和英伟达6000pro,以及国产AI算力的估值和节奏

是欧阳公明仔父 2025-03-10 14:56:38

最近海、内外市场的所有好的、不好的,兴奋的、低落的,各种情绪都聚焦在科技板块,从硬件到软件(应用),再到星辰大海的机器人,一个接一个的炸裂信息充斥着市场以及主流舆论场。

最新的舆情,集中在Manus、EUV,以及最近逐步在发酵的英伟达GTC大会和GTX 6000 pro…

本文:1,定性的简单聊聊光刻机;

2,英伟达6000pro意味着什么;

3,国产算力的估值和节奏…

首先,第1个话题,上周有传关于EUV的信息,周末有点发酵。老外也关注到这个信息,昨天TechPowerUp也发了报道,讲了EUV光源的信息,标题是“…ASML的垄断遇到了麻烦”。

背景图是来自于某音,指向了浙大“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报道还给出了mass manufacturing 重要节点2026年。

首先,这个2026年就一看,离离原上谱。假设我们从大约5年前开始这项工作,最快要到2030年-2032年有可能看到重大的工程集成突破。EUV最重要的量产里程碑是工程层面稳定的生成足够功率的EUV光,因为从激光输入到EUV输出能量转换效率只有2-5%,这意味着需要极大大功率的激光输入。

比如ASML用来产生EUV的CO2激光器功率在30KW。假设每秒发射5w次激光脉冲,每次数MW级别,但每次脉冲只有纳秒级别,平均下来的功率就在30KW/s。这次报道提到的LDP要比ASML的LPP方案简单、(能量转换)效率高,对应着成本低。但是相关的性能验证(EUV光的功率)、光源系统稳定性以及工程量产要求的达到等等,每一步都是数年级别的工作。其实如果2035年(十年后)我们能看到国产EUV光刻机的量产,已经非常的令人振奋!

所以此次这个传言,我们可以定性的知道EUV在大力攻关,而且参与者强且众,而且目标很明确:工业量产。

虽然进度在加快,但时间不会太早。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重大科技攻关领域,后面节奏会加快,这对整个国内科技领域各个细分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情绪价值拉满。国内目前在科技领域,从大模型到AI卡再到关键装备,正在全方位的突破。过去没有条件的产业,现在条件慢慢具备了,这几天打开了全新的研发以及投资领域。

第2个话题,NVIDIA正在规划一款名为RTX 6000 Blackwell的新型号GPU。根据海关货物舱单信息,这是一款使用与GeForce 5090相同的GB202 型号的GPU,面向企业使用,并且已该显卡计划配备96GB的GDDR7,5090是32GB的GDDR7。

英伟达可能会在不久之后的GTC发布6000 pro,预期售价在6000-8000美金。

这件事其实可看到英伟达现在面临的产品组合压力。在推理愈发重要的未来,性价比+高并发要比绝对的高算力拥有更重要的权重。那么英伟达如何调整产品组成,比如之后的B300和Rubin之间的比例,以及某些中小客户对于6000 pro或者之后基于Rubin的 x000 pro,之间的出货比例将会非常重要。

因为目前英伟达的超高毛利率,建立在产品的持续迭代更新上,建立在“买更新的架构、更先进的制程、更大的量”就会更加划算的基础之上。目前6000 pro明显是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甚至某些个人的群体做AI工作站,是否意味着英伟达会在推理时代走介于新架构训练卡和消费级显卡中间的新架构推理卡的路线?

英伟达面临的上面2个问题,都会对英伟达的毛利率以及后面的产品结构、资本估值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没办法让大客户持续购买更多的“最新架构”训练大卡,英伟达需要讲出全新的维持高估值、高毛利率、高扩张性以及高护城河的逻辑。

会不会逼着英伟达拥抱台积电最新制程?或者像DeepSeek一样把新卡的工程优化放到战略性高度上,亦或者加速开启具身智能的超级领域,抢占绝对领先地位?英伟达进去第2阶段,面临的挑战很多,但一旦能够讲出全新叙事,英伟达的市值将在下跌、震荡后,突破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达链恐怕早已跌成了酱,那就可以展开一段全新的大行情(希望如此)。

第3个话题,国产算力的估值和节奏。国产算力,可以简单分为:

(1)国产AI卡和服务器;(2)数据中心与算力租赁;(3)电源、连接器、光模块、板子等各种配套;(4)云计算;(5)一体机。

最主要的机会集中在1和2上。其他的机会相对小级别或者是个别行情。

对于(1)所指的国产AI芯片,海光的PE估值已经到了100X以上,寒武纪更高到了100X PS(可以等价为300X PE),已经属于超级高的阶段。但是目前的产业趋势和行业预期太过于明确,更重要的是:DeepSeek的出现,以及开源周的内容,已经让国产AI卡的百米竞赛加速进入到了最后30米阶段。

这就意味着,估值和资源会加速向潜在领先者积聚。所以我们会看到,营收和利润规模,以及业绩增速一直不匹配估值,但是就是没有向往的回调,总是在反复震荡里新高的节奏。同样,不要忘了晶圆代工的唯一希望,基本面好到爆。而至于服务器,也是AI芯片的映射。当然业绩可能一直不太好,但是情绪的载体和价值的映射。

不过总体上,前景光明但波动会大,属于去看星辰大海的资金的菜。

对于(2)建数据中心与建成数据中心提供算力租赁,这个领域因为大厂算力的激进投资规划,短期刺激会比较明显,逻辑也确实简单又激烈,但实际上业绩爆发可能性并不大,竞争还异常激烈,一有利润就供应过剩,供应过剩就大幅降价之类的是常态。虽然拿到了超大订单,但业务属性和盈利能力,决定了绝对利润想象空间小。

比如5年37亿订单,投资超过20亿(还是去到了硬件),对应大概5年总计7亿左右的净利润,其实不是太好的生意。也就是这个行业需要看到持续成长的合理性,要么绑定了大客户且大客户持续下单,要么估值够低,总之在情绪爆发之后,对于业绩的增长以及后续估值的提升要谨慎。35-40X PE恐怕是极限,刺激过后要回归理性。

(3)~(5)就纯粹是阶段情绪释放和个别公司的情绪了,很多最近已经让大家看到了残酷性。要耐心等待,有一些小市值、经营优秀、因为局部技术坚强绑定了大客户的公司可能脱颖而出。或者还同时叠加了英伟达逻辑的最后便宜的公司最后会有一些不错的机会。

做个总结:短期国产算力整体已经进入分化阶段,好的可以震荡走出来,而且很持续,其他的就要归于沉寂。因为有技术、和大厂走实锤合作、公司经营的不多,其他的要么太贵要么太差。这其实利于长期资金在震荡调整之后开始聚焦布局了。

算力之后,就是应用。科技信心崛起、软硬共振突破的2025年,AI应用和Agent的宏大叙事和牛x产品的井喷才刚刚开始,之后再做研究。

0 阅读:63
是欧阳公明仔父

是欧阳公明仔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