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喜迁新居,遇乞丐讨饭,乞丐:此屋不可住

再鉴古今 2021-12-16 21:40:01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有一个穷苦书生。

书生叫李有才,父亲是地道的庄稼人,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因难产而死,最后保住了小孩,却没保住大人,之后父亲一辈子再未娶,给他取名李有才是因为,希望他日后能有所成就,不要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只会种地。

七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到了私塾那里,让他学习知识,在私塾那里李有才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学习成绩非常好,深的私塾先生的喜欢,在私塾里他还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名叫王德才。

他的名字和李有才的名字一样,父亲希望他德才兼备,将来能在朝廷中担以重任,王德才的学习也是十分了得,他的成绩略逊色于李有才,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关系。

几年后两人也毫不意外地考中了秀才,可谓是拔得了头筹,两人继续努力攻读学识,为了参加第二年举人考试,他们干脆在京城租了房子住下来,这样俩人也便于互相学习。

一天学习完,王德才上街走串,途经一胡同口时发现了几个青年人正在调戏一名妙龄少女,王德才见到此番情景上去就是把那姑娘护在身后,虽说王德才是一个书生,但他也生得膀大腰圆,那几人见王德才不好惹,一阵骂桑之后走了

女子对王德才是感激不已,闲聊之中王德才告诉那女子是来赶考的,住在青阳客栈,但女子则是笑笑没说话走了,望着女子远去的背影,心里想着刚才的谈吐,王德才觉得这一定是大家闺秀,虽然心生情愫但他知道他与女子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他重重叹了口气就走了。

很快王德才把这事就忘记了,没想到救了一个女子却引来了官兵。

第二天王德才住的青阳客栈来了几个官兵,问谁是王德才,待王德才说自己后,直接就把他带走了,王德才心里一阵疑惑,自己来京也不长时间,每天就是读书也不曾犯事,怎么还引来了官兵。

原来昨日王德才救下的女子是礼部尚书王大人的女儿王巧儿,昨天回去后和父亲说了此事,年轻的王巧儿心里已经有了王德才一席之地。

这王大人是出了名的疼女儿,听女儿说昨天有人救了自己,而且是个书生,自然要看看这书生是否值得托付终身,所以特命人来传唤王德才。

王德才怎么也没想到,原来那姑娘是礼部尚书的女儿,更没想到的是王巧儿也看上了自己。

经过一番盘问,得知王德才是要参加明年的举人考试,王大人看在女儿喜欢的份上也没阻拦,但他要求就是得通过举人考试,并且夺得解元(举人里的第一名,下称第一名),只要夺得第一名马上为他俩操办婚事,而且在这中途两人是不能见面的。

面对这样的好事,王德才赶紧叩谢了王大人,回去就加紧读书了,这次考试的第一名他势在必得,此后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因为他知道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李有才,因为每次考试他总是考不过李有才。

很快就到了考试时间,王德才自然是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但是在和李有才讨论学术的时候他还是发现自己不如李有才,但是美人当前他必须要拿下第一名,这是他光宗耀祖的最好机会。

所以他想了好久,和李有才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觉得自己肯定考不过李有才,所以他和李有才提出让李有才在考试的时候故意输给他,但他没有告诉李有才和礼部尚书的约定,为人正直的李有才拒绝了他,并且告诉他只要全力以赴一定能超过自己。

王德才多有不快,但也没办法,考试结束等到放榜日的时候,事情的结果还是正如王德才所料,李有才稳稳地拿到了第一名,而他屈居第二,自然也没达到礼部尚书的要求,而他和王巧儿婚事也没戏了。可能礼部尚书觉得王德才身世太差了,所以要求考第一。

多年好友因一纸试卷而闹僵,王德才把终身大事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到了李有才身上,他一气之下和李有才打了一架后放弃举人,直接回老家去了。

后来王德才回到老家后,不听众人劝阻拜了村里的老木匠为师当起了木匠,从此再也没参加考试,而李有才则继续深造学习,终于做了官,也算光宗耀祖了

王德才责成了王木匠,成了手艺人,虽然生活过得也不错,但和李有才显然成了两种人生,而藏在王德才心中的那团火一直也未曾下去。

多年以后李有才打算在老家盖一间新房子给老父亲,虽然李有才也让老父亲跟着他,但老父亲说在家陪着妈妈。

李有才只能给老父亲新盖一间房子以表孝心,他想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好朋友王德才,他找到了王德才主动说出让王德才盖房的意愿,王德才看着眼前这位官人,多年的积怨再次被点燃,他想着这一切本来是属于他的。

但他嘴上还是笑着答应了,因为一个报复计划已经在王德才的心里产生了。

李有才见王德才答应了,他心里也是十分高兴,多年的朋友终于冰释前嫌了,这几年做官也攒了些银子,他全部给了王德才。

在王德才的张罗下房子很快盖起来了,盖得特别漂亮也很结实,李有才看后很满意,并且对王德才说这么多年的朋友办事他最放心。而王德才则说:希望你老父亲喜迁新居后能健康长寿,之后留下的诡异的笑容就走了。

相识这么多年李有才还是第一次见王德才这么诡异的笑容,而那句话也更是让他摸不着头脑,但也没在意,李有才择了黄道吉日,准备让老父亲搬进新房住。

第二天便是搬迁的好日子,李有才和老父亲忙着收拾东西,这是突然来了一个讨饭的乞丐,老人步履蹒跚,面黄肌瘦,看着眼前的乞丐李有才不禁想起了当年父亲的样子,为了让他读书,也曾像一个乞丐,

同时今天也是他们乔迁的大喜日子心情颇为高兴,于是李有才停下手中的活,把老人招呼到了家里,给他吃了饭,还带了不少干粮。

乞丐连连道谢,走到门口时看着他们收拾的东西,又看见不远处的新房,然后问他:这里是不是李有才家里?

李有才心里一惊然后说道:是的,老人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只见那乞丐打呼:万万不可搬迁,万万不可,此屋不能住人,

李有才一脸茫然问道:老人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了啊

老乞丐一脸严肃的要求把新房子门上的顶子掀开,

李有才看着老乞丐不像是说笑,于是就把门上的顶子掀开,眼前的一幕不禁让他倒吸一口凉气,门上的横梁上插着三根筷子。

(过去如果木匠或是瓦匠在盖房时如果给门上面的横梁插了筷子后,住进家里的人会一直霉运连连,这种做法一般是在房主把木匠得罪了以后常用的一种报复方法。)

原来老乞丐昨天乞讨到了王德才家里,正准备上去叩门讨点吃点,就听到王德才在家里和人说,多年仇终于要报了,既然李有才动不了那就让他的父亲来偿还,子债父还也是天经地义,有了房梁上的筷子,我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本来老乞丐也不知道这李有才家在何方,但后来继续乞讨到李有才家里才发现这一切。

李有才听了老乞丐的解释,不禁一阵后怕,如果今日没有老乞丐的出现,那将无法想象后面还会发生什么,同时也是对王德才失望到底,怎么说曾经也是一个举人,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他选择了报官,在事实面前王德才再也无话可说。

写在最后:

王德才因当年向李有才提出让自己考取第一名,遭到了李有才的拒绝,因此心生怨恨把一切都算在了李有才头上了,多年以后找到了报复机会,毫不犹豫的报复了李有才。如此看来王德才却是一个小人 ,同时也辜负了他父亲对他德才兼备的期望。

然人算不如天算,王德才怎么没想到中途会出现一个老乞丐,让他的计划完全暴露。

李有才为人善良,我认为当年拒绝王德才的请求也是情理之中,自己寒窗苦读只为日后出人投地,怎么能轻易让给别人。

李有才多年以后还念着朋友情,家里盖新屋还能想起朋友,而他的这种善良却被王德才利用了。

看到老乞丐不禁想起当年的父亲,给吃了饭,还带了干粮,正是这种善良之举感动了老乞丐。

现实生活里像王德才这种人比比皆是,而他是万千小人之中的一个缩影,当然这种人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之李有才这种善良之人才是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勇敢地去争取,不要因为不好意思,亦是所谓的朋友情而错过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0 阅读:10

再鉴古今

简介:热爱历史,畅聊古今,关注我带给你不知道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