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两宋,缺乏统帅10万大军级别的名将

酱紫哟 2024-12-07 09:28:58

北宋、南宋,前后国祚319年,给别人的感觉是虚弱,尤其是军事力量,没有拿得出手战役。客观看待历史,两宋还是有很多名将,精兵也有,却缺乏统帅10万大军级别的顶级名将。

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江山,建立北宋,旋即杯酒释兵权。北宋初年,能率领十万大军的将领少之又少。著名的杨家将,杨业老将军,只是一个战将而已,能带万把人就是巅峰。

曹彬、潘美、李继隆,北宋前期军方巨头。曹彬,号称北宋第一良将,两次统帅10万级别的军团,但效果令人唏嘘。

第一次,征讨南唐,俘虏李煜,曹彬是主帅,赵匡胤放手让他去打仗,出兵二十多万。第二次,雍熙北伐,曹彬是东路主将,麾下兵马10万,是整个北伐的主力所在。

雍熙北伐,曹彬就太拉胯了,不说他打不赢耶律休哥,曹彬的战场表现就令人不可思议。曹彬冒进,粮食都带不足;部下要求北上,曹彬无法约束;耶律休哥反击之后,曹彬居然扔下士兵,自己逃走,导致岐沟关之战惨败。

曹彬惨败,雍熙北伐破产,即便潘美、杨业的西路军能打也白搭。潘美是优秀的将领,灭亡南汉时率十几万大军。雁门关之战,也是吊打契丹精锐骑兵。雍熙北伐,如果换成潘美率东路军,结果就不一样了。

李继隆能打,跟耶律休哥打得有来有回,比曹彬强不少。可惜,李继隆就没有率领十万级别的军团。雍熙北伐之后,宋、辽继续交战,但谈不上战略对决,唐河之战、徐河之战,李继隆手头也就万把人而已。

北宋中期,曹玮、狄青能打,但距离10万级别太远。北宋、西夏交战,经常号称对方有数十万大军,实际能有三四万就不错了。好水川之战、三川口之战、定川寨之战,宋军都是一万多人,西北地形,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北宋后期,童贯最高指挥30万大军,结果更惨。灭方腊,童贯横扫起义军。1122年北伐,践行“海上之盟”,数十万宋军连“北辽”的数千残兵败将都打不赢,还被反杀,种师道、杨世可、辛兴宗、刘延庆这些西军悍将,几乎一触即溃。

北宋缺乏10万级别名将,南宋也是如此。南宋初期,名将如云,有谁指挥10万级别的大军作战吗?客观看待,除了张浚之外,没有谁有这个资格。

西线战场,吴玠、吴璘兄弟,防守作战,兵力一万余人。刘锜,出道早,高开低走,后重新崛起,因为刘锜没有自己的班底。陕西作战,刘锜率曲端的泾源军战斗,结果大多投降金国。顺昌之战,班底是王彦八字军,一万多人。

刘光世,著名的长腿将军,麾下将士最多是5万。韩世忠,纸面数据6万,实际3万。张俊也是6万,后来淮西之战,杨沂中、韩世忠算进来,宋军才投入13万人马。张俊的能力,也就比刘光世强一点,注水太多。

岳飞能打仗,但资历比较低,岳家军可否有10万人马?如果算上打着岳家军旗帜的北方起义军,几十万都人;如果只算拿着朝廷饷银,也就6万人,还达不到10万级别。

中兴四大名将,岳飞资格最低,并非西军出身,是赵构一手把他提拔起来。岳飞最接近10万级别的时候,是1137年刘光世被解除兵权,赵构打算把刘家军5万人马给岳飞,却被张浚、秦桧搅黄了。

张浚,南宋初期,唯一能率10万级别大军作战的将领。张浚的地位,远不是中兴四名将可比。可惜,张浚的长项是治理民政、训练军队,而不是带兵打仗。

1130年,富平之战,10万大军惨败,张浚是主帅。1134年,淮西抗击金、齐联军,张浚指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各路兵马。刘光世、张俊消极应对,岳飞、韩世忠苦苦支撑,压力很大,后金太宗驾崩,金军撤退。

1163年,张浚督师北伐,指挥李显忠、邵宏渊出击金国,宋军各路十几万。张浚终究只是一面“旗帜”,李显忠、邵宏渊的矛盾他无法解决,导致符离之战惨败,喜提“隆兴和议”。

南宋中期,韩仛胄也指挥10万级别军团,发起开禧北伐。韩仛胄志大才疏,开禧北伐变成金国泰和南征,三路大军溃败,首级被送到金国,喜提嘉定和议,金国从叔叔变成伯父。

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孟珙崛起,号称机动防御大师。孟珙,也从未指挥10万级别军团,孟珙的战斗都是防御战,没有进攻战。南宋端平北伐,孟珙并未参战,赵葵率6万人北上,喜提“端平入洛”。

蒙古、南宋厮杀几十年,孟珙、王坚、余玠、杜杲、吕文德、夏贵、李庭芝、高达、刘整、赵葵、赵范、曹友闻,都达不到10万级别。贾似道掌权,唯一的10万级别战斗,是1275年的丁家洲之战,13万宋军覆没。

10万大军级别,是什么概念,为何两宋特别缺乏这类名将?对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言,如果能率10万级别军团,除了自己能力足够强悍,也离不开君王的雄心壮志与信任,缺一不可。

古代战争,动不动就说某位将领率十万大军,几十万大军,乃至百万大军,压根就不现实,除非是“号称”。一旦统帅几十万大军,就意味着整个王朝的武装力量都在将领手里,皇帝岂能放心呢?

隋唐时期,延续宇文泰以来的府兵制,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基础上,实行兵农合一政策,养兵不用花钱。如此,李靖、李绩、苏定方这些名将,都可以率领十万级别的军队出征。

明朝前期,实行卫所制度,也是兵农合一,兵力最多达到200万。有机会率十万级别军队出征,是徐达、冯胜、傅友德、蓝玉这4人。李文忠、沐英也能打,却没有机会,因为名将太多,轮不到他们。

一旦脱离生产,能带十万大军作战,就更加稀少,除非是遇到战乱,朝廷临时征调兵马。唐朝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明朝的洪承畴、孙传庭,都是这类人。

我们熟悉的卫青、霍去病、戚继光,很少能率10万级别军团作战。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深入大漠追击,关键是有精锐骑兵,不能拼数量。戚家军,也才三千人而已,戚继光镇守蓟门,才率数万人,几次打击后,蒙古不敢南下,戚继光就没法继续立功。

清朝国力雄厚,有康乾盛世加持,但每次出兵才几万人,达不到十万。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第一次才6万人,第二次才勉强达到10万。雍正之后,岳钟琪西路军4万,傅尔丹北路军2万,就是西征的极限。乾隆打缅甸、越南,都是三四万人。

宋朝建立,推行不抑兼并政策,没办法搞兵农合一,而是募兵居多,财政压力比较大。宋朝初年,禁军20万,后期达到号称80万,吃空饷一大堆。

南宋时代,经过靖康之变,北宋的军政体系被摧毁,但重文轻武的国策并未出现根本转变。如此,皇帝、文官都不会信任武将,不可能允许有10万级别的大将存在,威胁到王朝的根基,这是规矩。

曹彬、潘美能率10万以上,除了赵匡胤信任,也跟他们资历低有关。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刻杯酒释兵权,把义社十兄弟挤出去。曹彬、潘美,在军队中没啥根基,赵匡胤自己也能控制,故而敢放手给他们。

赵匡胤之后,宋朝就没有真正雄才大略的帝王,对武将的防备也更加严密。皇帝心中没底,一直担心出现宋朝成为“六代”,武将就缺乏成长的土壤。如此,除了文官,没见南宋有率10万级别大军作战的将领,因为朝廷不给。

2 阅读:666
评论列表
  • 2024-12-16 19:23

    放屁!有宋一代,防兵如防贼,皇帝会给大家一枝独大吗?

  • 2024-12-16 20:29

    精兵强将远胜于乌合之众

  • 2024-12-16 23:35

    李继隆能带,但却被皇帝猜忌,甚至利用尹纪伦去打压他。

  • 2024-12-17 18:05

    准确说是10万精兵,元帅级别!——古代1个正兵配2辅兵,满清配2奴才,不玩号称敌我数字差异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