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业希望避免与中国决裂#彭博社发表社论,认为拜登政府的电车战略无效正在走向失败:“美国向电车的转型正在进行中,但混乱的目标和缺乏基础设施阻碍了这一进程。”
社论一上来就阴阳拜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值得赞扬。但在适应挫折和政治现实方面做得不太好”。
美国环境保护署上个月发布了最新修订后的标准,目标在到2030年将电车的销量提高到美国市场的一半。其新规则仍然设想汽车的销量将迅速下降,但允许汽车制造商有更大的自由度来用混动车取代油车而不是非要全电车。社论认为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尽管有慷慨的补贴,但美国电车销量的增长仍步履蹒跚。认为这证明让电车成为政府气候变化战略的核心是一个错误。
美国电车销量仍在增长,但速度没有政府希望的那么快,而且比许多其他发达经济体要慢。电车库存持续增加:尽管有20亿美元的经销商折扣和慷慨的联邦税收抵免,但今年第一季度未售出的电车库存仍增长了200%以上。面临电车严重亏损的福特最近表示,将把业务重点从电池驱动车型转向混动车型和新型汽车。
美国从油车向电车转型为何陷入停滞?
社论认为,部分原因是“美国例外论”。美国司机习惯于比欧洲人便宜得多的汽油。他们也喜欢大型车,并习惯开车长途旅行。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这使电车处于严重劣势。充电站的推出速度明显缓慢,加剧了许多潜在买家的“里程焦虑”。美国消费者抱怨电车不如承诺的可靠,而且维修和保险成本更高,这也导致电车难以销售。
面对这些困难,拜登政府的补贴优先方针显得力不从心。降低电车价格并不会使拥有和驾驶油车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削弱了政策的效果。本地含量和劳动力要求增加了成本,从而抵消了部分补贴。由于库存膨胀而导致的降价对需求的增加比想象的要少,因为它们降低了转售价值。基础设施缺乏、消费者抵制以及本地生产目标过于雄心勃勃,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外界对美国电车快速转型的信心不断减弱。
彭博社的社论还嘲笑了美国政府想要阻止中国电车在全球扩张的策略。认为拜登专注于在国内电车和电池制造领域创造“好的就业机会”,带来了进一步的风险:美国政府将试图通过提高关税和收紧进口限制来扭转局面。美国财长耶伦最近在广州的一次讲话中抱怨说,中国生产的商品超出了其国内需求的承受能力。如果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是减少全球碳排放(理应如此),那么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抱怨:中国生产过多廉价电车、电池、光伏和其他清洁技术的错误“是一种祝福blessing,而不是一种诅咒”。如果这种误判带来了经济成本,那么承受它的将是中国,而不是其外国客户。
彭博社建议美国政府,确定的战略需要更明确的优先事项和更稳健的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应放在首位;利用补贴和进口壁垒来建设新的美国制造能力,往好了说是一种干扰,往坏了说是浪费资金,只会减缓主要目标的进展。与此同时,电车(无论在哪里制造)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应成为持续权衡碳成本的综合政策的一部分。这取决于加速电气化,而电气化又需要更具挑战性的转型——向能够产生更多清洁电力并根据需要分配电力的系统。“这个项目既艰巨又必要。诚然,电车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它们不应该掩盖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