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长恭既是宗室,又是名将,为何被北齐后主赐死?

底层史观啊 2024-12-21 16:00:2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前言·】——》

兰陵王高长恭曾因战功赫赫,成为举世闻名的英雄。但正是这样的人,却在权力的斗争中含冤死于非命。为什么一个身世显赫、功勋卓著的将领会被北齐的皇帝赐死?

高长恭的显赫出身与早期历程

高长恭生于541年,他的父亲是北齐的权臣高澄,而他的祖父则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高长恭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家庭里。

从小,他便见识到父亲高澄如何在北齐的政治舞台上运筹帷幄,如何左右朝廷中的人事安排。

高长恭的父亲高澄虽然雄才大略,但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失误,最终未能继位,反而在一次权力斗争中被刺杀。这一事件对高长恭的成长和他后来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长恭的家族——高氏家族,可以说在当时的北齐政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长恭的祖父高欢是北齐的开国皇帝,虽然他没有亲自登上帝位,但在背后操控政权,直接影响了朝廷的大政方针。

尽管高长恭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但家族背景仍然是他能在北齐政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在高长恭年轻时,尽管经历了父亲死于非命的痛苦,但他依然凭借着高家的宗室身份和父亲的遗产,一直在朝廷内外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高长恭早期的政治生涯,虽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不凡的聪明才智,渐渐赢得了父辈们的青睐。

高长恭的起步似乎并不特别惊艳,但从他成为兰陵王这一称号开始,他的军事才华开始显现。561年,高长恭被封为兰陵王,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封号是因为他在并州的防守战役中表现出色,也证明了他在军事上的独特才能,高长恭已经开始展现出他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潜力。

他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开始负责并州的防务。并州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着通往北方和西方的多个重要关隘,高长恭的表现让他逐渐成为北齐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随着他的军事威名日益增长,高长恭的名声不再局限于地方,他开始成为朝廷内外谈论的焦点人物。

虽然高长恭出身宗室,名将之名也逐渐建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宗室的身份和军功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微妙而危险的。

在北齐这个极为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任何一个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权臣都可能成为皇帝的眼中钉。

高长恭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认可,尤其是在北齐和北周的边境战斗中,他屡次表现出色。

尽管他逐步在北齐的军事舞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但他也逐渐意识到,军事上再怎么优秀,依然无法脱离政治的制约。

高长恭身处一个充满了权力斗争的环境中,父亲高澄的死、祖父高欢的去世,所有这些权力的更替都让他明白,自己想要活得更长久,就必须学会在政治上低调行事。

高长恭也见识到了朝廷内部的种种权力博弈,出风头太多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因此他在朝廷上并不直接挑战皇帝的权威,而是通过军事表现获得权力和支持。

随着他越来越出名,背后逐渐滋生的政治斗争也在悄然发生。这些斗争不仅仅是皇帝与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还包括了宗室成员之间的矛盾与竞争。

邙山之战与战功赫赫

564年,北周大将杨忠率兵攻打北齐的洛阳。北齐首都危在旦夕。北周的进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压力,更是政治上的挑战。

洛阳作为北齐的都城,若是丢失,那么北齐的中央政权也将陷入危机。北齐朝廷决定调动精锐军队驰援洛阳,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支部队,便是高长恭领导的并州军。

尽管北周的军队兵力远超北齐,但高长恭却没有选择退缩。作为兰陵王的他,必须承担起保卫国家和家庭的重任。

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关系到北齐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他个人在朝廷中的地位与未来。

在面对北周大军的强大压力时,高长恭并没有选择直接迎战,而是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战术,通过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力量来取得主动。

他指挥部队巧妙地穿插在敌阵中,采取了极为机动的战略。尤其是在洛阳的金墉城陷入困境时,高长恭冒着巨大的风险,带领五百骑兵通过敌军的重重包围,一举突破敌阵。

在这场战斗中,他不仅打败了敌军,保护了洛阳,还让北齐重新掌握了主动权。这场胜利为北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优势。

邙山之战后,高长恭的名声达到了顶峰。他不仅因为胜利而受到皇帝的嘉奖,还赢得了百姓的敬仰。

北齐士兵们为高长恭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传遍了整个北齐,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这首歌不仅仅是对高长恭的赞美,更是对他英勇的象征。

正是这一战的胜利,让高长恭的威名开始变得过于显赫。在北齐后宫和朝廷内部,有人开始担心高长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担心他会威胁到皇帝的权位。

这种威胁感在高长恭逐渐进入权力核心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他的声望,开始成为他生命中的最大隐患。

邙山之战过后,高长恭的声望虽在军中无可比拟,但却引来了后宫和朝中的忌惮。虽然他依旧忠诚于北齐,但正是这份忠诚,让他身处的权力斗争中愈发陷入困境。

高长恭的每一战,每一个决策,似乎都让他与高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距离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对手,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裂痕。

高长恭的政治风波与权力斗争

高长恭的权力不断上升,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朝廷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用。高长恭先后担任了录尚书事、太尉等重要职务,成为北齐政坛的核心人物之一。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与北齐后主高纬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

高纬是高长恭的亲叔,也是北齐的帝王,高纬对高长恭的军事才能表示欣赏,但随着高长恭的声望不断攀升,后主内心的忌惮也逐渐加深。

高纬与高长恭谈论邙山之战时,言语中提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高长恭则回答:“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这番话让高纬心生不满,认为高长恭将国事与家事混为一谈,有篡位的嫌疑。

这种疑虑迅速加剧。高纬认为高长恭不单纯是忠诚的将领,而是一个有野心的竞争者。为了打压这一威胁,朝廷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对高长恭进行限制和控制。

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放大审视,一些不当的行为,比如收受贿赂、聚敛财富等也被故意渲染成他野心勃勃的表现?。

高长恭自己也察觉到了危险。为了避免过于引起高纬的不安,他开始表现出一些“自污”的举动,甚至考虑通过辞职和隐退来消除疑虑。

他的属下尉相愿曾劝他说:“既有功,今复告捷,声威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时事。”?

作为宗室,又是战功赫赫的名将,高长恭在政治和权力的天平上,始终难以找到一条安全的路。

0 阅读:59
底层史观啊

底层史观啊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