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给孩子定下的10条家训,值得父母借鉴

大果小果妈妈 2020-05-05 20:32:21

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高楼里喝咖啡,家长透过玻璃指着窗下的乞丐让孩子看。

孩子不以为然地说:妈妈我知道,你是想跟我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就会像他一样。

妈妈严肃道:"错,我是想告诉你,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有工作,不至于落魄至此。"

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好的家教,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浸润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一位妈妈给孩子定下的10条家规

这位常年生活在日本的华人妈妈,说自己天性散漫,不喜欢给孩子定很多规矩,但"无规矩不成方圆",认为有些规矩必须教给孩子。

所以,她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定下了10条家规。

1、 有礼貌,见到人要打招呼,面对别人的帮助和恩惠要道谢,给别人添麻烦了要及时道歉。

2、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音量控制在不让外人听到,可以放开玩的地方除外。

3、 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可以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可以告诉爸爸,但不能两个人都瞒着。

4、 做一个对家人、朋友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骗人,除了坏人可以骗之外。

5、 捡到地上的硬币可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钱包不能据为己有,那是失主的重要之物。

6、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齿,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之外可以狠狠地打,妈妈希望你能打赢。

7、 别人真诚请你吃东西,如果不想吃,可以说"吃饱了",不要说"很难吃",愿你做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8、 任何食物都是有生命的,不能浪费,勤俭节约是美德。

9、 不用刻意去跟别人比较,别人有的你可能没有,但你拥有的别人也不一定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10、当感觉到危险和有必要的时候,不用遵守任何规矩,逃命比什么都重要,关键时刻你甚至可以破坏别人的东西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求助。

这位妈妈的经验之谈,觉得有道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借鉴,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灵活自创。

教育孩子,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但不断学习别人的育儿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在育儿路上少走一些弯路,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才会听?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此疑惑:"道理是这个道理,定的规矩都对,也可行,但有多少孩子能做到?很难!"

确实,如果想一步到位很难,因为你不可能把一个活泼乱跳的孩子按住塞进哪一个条条框框中,就能保证孩子乖乖遵守。

良好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更多的是靠日常的潜移默化和有效引导。

所以,要想让孩子听得进去,并自觉遵守规矩,我们家长需要多下功夫。

1、 把握孩子性格养成关键期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的岳贤伦教授,曾在《12岁前,性格决定孩子一生》中,谈到两个性格关键期。

一是,3-6周岁,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

孩子85%~95%的性格在这个阶段形成,这一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可塑性很强。家长要侧重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发现和培养。

二是,7~12周岁,即 "正凝固的水泥期"。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看法、情感和思想,85%的性格已形成,但仍有一定的可塑性。家长要侧重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引导,并加强对孩子的情商。

2、家长先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

诗人于戈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你能做的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去面对生活,而你在旁边协助,努力做一个好榜样就行。"

千万别小瞧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最会有样学样,并将父母的行为、处世方式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所以,你想让孩子做到的,最好是自己先做好示范。

3、 与孩子有眼神交流或肢体接触

我们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叫孩子的名字(吸引注意力)

第二步:走到孩子眼前,或让孩子走到你面前(蹲下跟孩子面对面说)

第三步:你可以试着拉着孩子的手或握着孩子肩膀,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这样做可以有效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并把话听进去。

4、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给明确的指令

孩子有时候不听,很可能是没听明白。

我们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很明确的指令,让孩子能够听明白,知道该怎么做。

如:你跟孩子说,见人要打招呼,但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该叫对方什么。所以,你可以在打招呼过后,告诉孩子"这是某某",孩子就知道该如何称呼了。

你让孩子做某件事,也是同样的道理,把要求讲具体,孩子才能更好的听明白。

果妈寄语

育儿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说:"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们既要接纳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运用我们的智慧,想一想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更强大。

我们要的不是孩子某一次的屈从,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认同规则及其背后的深意。唯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遵守和我们的约定,达到真正自律,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好。

※ 作者简介:果妈,从事教育工作11年,家里有两个调皮娃娃。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1 阅读:16
大果小果妈妈

大果小果妈妈

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解决爸妈育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