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女儿不见了?”。
1950年某日,时任华北军区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的姚喆将军正在忙碌,突然,托儿所给他打来了电话,说是他的女儿姚晓瑾,被人给抱走了!
这话,让姚喆大吃一惊,当时绥远地区刚刚解放,潜伏的特务、残匪不在少数,难道是这些人为了打击自己,把孩子抱走的?
虽然心惊,但姚喆将军毕竟是1925年便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他,强压住心中的不安,耐着性子听电话那头的老师,给他讲述女儿丢失的经过。
听着听着,姚喆将军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因为,他已猜到“凶手”是什么人了,他给托儿所指了个调查的方向,便挂断了电话。
很快,姚喆便收到了消息,说是在绥远丰镇县官村,一个名叫温秀德的农妇家中,找到了姚晓瑾。
得知女儿平安无事,姚喆长长松了口气,令人意外的是,姚喆不仅没有追究这位农妇的责任,反而对这位农妇感恩戴德,亲自跑到农妇家登门道谢,这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还要从1946年的集宁战役说起。
姚喆,湖南邵阳县横塘村人,出身贫苦农家,一家七八口人,就靠几亩薄田勉强糊口,日子过得栖栖遑遑。
饶是如此,望子成龙的父亲,还是缩衣节食,把姚喆送进学堂读了3年书,这让姚喆的“起点”,比其他农家子高了不少。
姚喆少年时期,正是军阀混战之时,在他的家乡,也有无数军阀,鲁涤平、何健、许克祥等军阀是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更是多如牛毛,姚喆一家的日子,也更加难过。
怀着满腔的愤恨,1925年,19岁的姚喆加入了农协会,因为表现出色,还先后担任裁判委员、主席等职。
在组织的带领下,姚喆等人打土豪、分田地,日子过得轻松了不少,但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相继爆发,湖南也迅速被白色恐怖笼罩,许多革命干部、农会成员,都惨遭屠戮,姚喆虽侥幸逃脱,但却进了通缉之列,无奈只能逃离家乡。
迫于生计,姚喆加入了湘军独立第5师的随营学校,很幸运,这个随营学校,是时任第5师1团团长彭德怀倡导成立的,而学校的副校长,是大名鼎鼎的黄公略,姚喆算是找到了“组织”。
1928年7月,姚喆跟着彭德怀、黄公略等人,参加了著名的平江起义,算是真正走上革命之路,紧接着,他们上了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姚喆逐渐成长起来,等到1934年初,他已升任团参谋长一职。
这年1月25日,姚喆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沙县,当沙县的城墙被炸开后,姚喆二话不说,便带着50名突击队员,朝城里冲去。
因为嫌通信员跑得慢,他一把夺过通讯员手中的马灯,拼命向前冲,给同志们指引方向,谁料,在路过一个小巷的转弯处时,躲在暗处的敌人,竟然偷袭了他,一刀砍在了他的脸上。
这一刀,给姚喆的脸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伤疤,也让他昏迷了三天,不仅如此,由于受伤后没得到有效治疗,以致他的左眼不能闭合,嘴角也时常有口水留下。
虽说这次受伤,给姚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但他却并未因此消沉,反而越战越勇,等到长征结束后,他已是师级干部,先后担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参谋长、军委后方办事处补充师师长、红军北路军参谋长等职。
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姚喆以120师三五八旅参谋长的身份,奔赴抗日战场,1938年7月,姚喆与李井泉、杨植霖、高凤英等人,率2300余人,奔赴大青山开辟根据地。
为打开局面,在参谋长姚喆的协助下,李井泉率部,与敌军数次展开血战,短短一两个月内,他们便攻破陶林县城、攻克绥北重镇乌兰花,并多次成功伏击日伪军,甚至还打出了一战歼敌700的傲人战绩。
一连串的胜利,让大青山支队迅速打响名号,塞北的百姓们是兴奋不已,纷纷奔走呼号:“真正打鬼子的队伍来了!”。
在李井泉,姚喆等人的努力下,大青山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因为表现优异,1940年7月,姚喆升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委,1942年,他又升任塞北军分区司令员。
也是在大青山,姚喆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与来自河北保定阜平县的抗大女学生张秀英相识相恋,他们的媒人是开国上将周士第。
当时的张秀英,年仅18岁,而姚喆,已经36岁,但张秀英仅仅思考了5天,便表示同意,婚后,他们夫妇相处的很和谐,从来没有红过脸。
1944年10月,姚喆带着妻子,前往延安学习,4个月后,他被任命为绥蒙军区司令员,1945年4月,他接到命令,开始收复大青山南北广大区域。
转眼时间来到1946年6月,解放战争打响,紧接着,盘踞在呼和浩特一带的傅作义,兵分三路,朝着我军扼守的绥东重镇集宁进攻,驻守集宁的,正是姚喆。
当时,山西战略要地大同已被我军包围,若是指挥得当,可迅速歼灭守敌,然后支援集宁,但可惜……指挥上失误了,给了残敌喘息之机,集宁也未能守住。
无奈之下,姚喆只能率部有序向南撤退,当部队走到绥远丰镇县官村时,姚喆的妻子张秀英产下一个女婴,她便是姚晓瑾。
战况紧急,再加上连日奔波,张秀英奶水不足,于是,姚喆便决定,把这个女儿留在老乡家,让老乡帮忙抚养。
在交通员的帮助下,姚喆夫妇找到了官村妇女温秀德。
温秀德时年37岁,她本是山西大同许堡村人,早年丧夫,后来带着孩子们改嫁给了本村的农民王云山,为了生计,他们夫妻背井离乡,来到官村讨生活,以租种财主家的几亩地,勉强为生。
当时的温秀德,已是6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实在养活不了这么多孩子,几天前,刚刚把出生没多久的小儿子含泪送人。
当陶喆找到她,说明来意,温秀德没有过多犹豫,便答应帮忙抚养这个孩子,因为她清楚,八路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即便生活艰辛,她也得咬牙帮着红军看顾好这个孩子。
温秀德的“仗义”,让陶喆感激至极,离开官村之时,他给温秀德留了三麻袋荞麦、一辆小推车和一块烟土。
粮食和小车都好理解,留烟土是个什么意思呢?原来,由于战乱,西北解放区的钞票,无法在国统区流行,除了金银,烟土作为紧俏商品,也可作为货币使用。
姚喆率部离开后,丰镇县很快被傅作义占领,白色恐怖迅速袭来,许多拥护八路军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因为家里莫名多了一个女婴,温秀德也引起了当地保长、甲长、黑杀队的注意,他们冲进了温秀德家中,要把这个女婴给钉死在墙上。
幸好温秀德急中生智,一口咬定这个女婴,是她用自己的儿子换回来的,拼死护着不让他们伤害她,再加上老财主心生恻隐,给了她许多庇护,这才躲过一劫。
虽然这些人最终放过了她,但那三麻袋莜麦和小推车,却被他们给“收缴”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很快,他收留八路军大官女儿的事情,就传到了土匪耳中,这些土匪断定他们家有金银,便在某个深夜闯进他们,四处翻找。
在掘地三尺啥也没找到后,土匪们骂骂咧咧离开,然后抢了附近街上的药铺和杂货铺,事后,乡亲们把遭贼的事情,怪罪到了温秀德头上,她们一家没少被指着鼻子骂。
无权无势,又被孤立的温秀德没办法,只能跟丈夫拖儿带女逃离村子避难,好在一点,他们手里还有姚喆送的那块烟土。
温秀德的丈夫,便一边租种别人家的地,一边用这块烟土当本钱,去附近的煤矿卖煤,然后拉到镇上卖掉,以此换些粮食和布料,勉强维持生活。
当时,他们一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温秀德夫妇,宁愿自己的孩子饿肚子,也绝不让姚晓瑾少吃一顿。
1948年9月,国民党军得知解放军要北上再次攻打集宁,便派出飞机轰炸,温秀德一家落脚的这个村子,有7个无辜村民被炸死,听到爆炸声,温秀德一下子就扑在了姚晓瑾身上,所幸母女二人都没有受伤。
因为害怕姚晓瑾出意外,每次下地干活的时候,温秀德都让自己的孩子寸步不离的守着她。
也是在这个月,姚喆率部成功攻克了集宁,他派人找来温秀德,来接自己的女儿了!
朝夕相处3年,温秀德与姚晓瑾,每天睡在一个炕头,不是母子胜似母子,她哪里舍得姚晓瑾离开?
因为不放心,她带着自己的三女儿,抱着姚晓瑾,一路把她送到了山西左云,并且在左云待了10多天,才依依不舍离开。
跟三女儿回到老家后,温秀德无时不刻不思念着姚晓瑾,以致茶饭不思,精神恍惚,还因此大病了一场。
病好后,温秀德如往常那样,下地劳作,跟乡亲们说笑,可在她内心深处,依旧时刻思念着姚晓瑾这个女儿。
转眼时间来到1950年,温秀德听说姚喆率部到了丰镇县,她再也控制不住思念之情,买了两张火车票,然后带着大女儿翠翠,便直奔丰镇县。
在丰镇县托儿所门口,温秀德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姚晓瑾,立马呼唤她的小名,令温秀德欣喜的是,姚晓瑾还认得她这个妈妈,听到呼喊,立马朝她飞奔而来。
因为实在不愿意再跟姚晓瑾分别,温秀德决定“偷”走她!
害怕有人追来,温秀德跟翠翠不敢走大路,更不敢坐火车,她们母女就轮流背着姚晓瑾,从荒山野岭一路背会了家,期间遭了多少罪,只有温秀德母女清楚。
当部队的人找到官村,找到温秀德,此时的温秀德,也恢复了理智,她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于是,她流着眼泪,把孩子还了回去。
这次见面,温秀德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已经40来岁的她,开始一门心思的把日子过好,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了土改中来,因为表现优异,她还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而“女儿”姚晓瑾,也始终没忘记他这位妈妈,上小学后,她就时常写信跟她联系,这让温秀德是笑逐颜开,年纪再大些,她就跑来看望她的温妈妈。
而姚喆夫妇,也从来没忘记温秀德对女儿的养育之恩,1977年,他们重回集宁,还特意接见了温秀德的三女儿王金莲,让王金莲向温秀德老人表达感激之情。
当时的姚晓瑾,已经结婚,并且怀孕,得知这个消息,温秀德老人是开心至极,她立马准备了一纸箱子鸡蛋,拖姚喆夫妇给姚晓瑾带去,还表示,等姚晓瑾生产了,自己一定要去伺候她坐月子,帮着她带孩子!
1993年,温秀德老人离世,收到消息的姚晓瑾是泪如雨下,她跟养母一家的情义,也并未因此中断,在此后,她一直跟温秀德的儿女们保持着联系,因为官村也是她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