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日落之后将三百块大洋送到西土地庙香炉底下,钱到人归!”。
1933年3月的一个深夜,山东乳山市牟平县徐家镇黄疃村大地主刘岐峰遭人绑架,家人在院中发现一封劫匪留下的信。
看完信的刘家人是惊慌不已,深怕一个不慎,惹怒了绑匪,自己老爷被撕票,他们立马想方设法筹钱。
当他们按照绑匪的要求,把300大洋放到土地庙后,绑匪真的把人给放了回来。
就在大家惊喜绑匪讲诚信时,有人又在过道里发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刘岐峰的儿子刘经三所写。
在信中,他自称“不孝男”,并言明这300大洋,是他向父亲“暂借”,还说若将来事业有成,必加倍奉还。
看到信,刘家的众人很愤怒,儿子绑架老子?哪有这样的道理?都是一家人,需要用钱,为什么不明说?
然而,刘岐峰看完信,却是哈哈大笑,他丝毫不介意儿子的作为,反而多次在朋友面前夸奖他,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拿着这笔钱,干什么去了!
刘经三,本名刘炳礼,经三是他的字。
刘家在牟平县,是名门望族,其父刘岐峰,是晚清秀才,而且医术了得,家里开着药铺和缫丝厂,虽不能说大富大贵,但在县里,也是排得上号的大财主。
更为难得的是,刘岐峰此人悬壶济世,乐善好施,在乡间名望极高,还曾被乡民们推举,担任乡长一职。
刘经三是刘岐峰的长子,从小被父亲给予厚望,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然而,他却跟别的富家子不同。
他从来没有看不起穷苦人家的孩子,反而经常跟他们一起玩,若是有人欺负穷苦小孩,他也总是站出来替他们抱不平,也是因此,刘经三成了村里的孩子王。
1922年,刘经三离开村子,前往济南育英中学读书,在这里,他参加过学生运动,也接触到了一些革命思想,虽未因此走上革命之路,但对他的触动却极大。
从济南回来后,刘经三投身教育行业,曾出任牟平县教育委员、瑞泉中学校董等职,后来,他又跟着父亲经商、经营药铺,还“子承父业”,也当上了乡长。
1929年春,刘经三参加牟平县各乡乡长会议,会议之上,县长郭培武极力为滥杀无辜、横征暴敛的部下开脱,这让刘经三愤慨不已。
他丝毫没给这个县长面子,当面怒怼道:“县长大人,好贱的人命啊,如果你被打死了,赔偿1000行不行?”。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郭培武更是面红耳赤,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因为怒怼县长一事,郭培武在牟平县出了名,也是因此,他被怀恨在心的郭培武安了“三条罪名”,要把他法办,无奈,刘经三只能背井离乡,逃到关东避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月,东三省便落入日寇之手,这让郭培武痛心疾首,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关注时事,并跟当地的共产党人有了接触。
1932年秋,24岁的刘经三,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为革命事业奋斗,因为表现出色,1933年1月,牟平县委成立时,他被任命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上任后,刘经三多次发动和领导胶东南部沿海一带的农、渔、盐民同官府进行斗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个月后,胶东特委成立,刘经三被任命为组织委员,他与特委书记张静源,在霄龙寺开办了一家“鸡鸭公司”,一方面赚钱为组织提供经费,一方面以此做掩护,来印刷宣传资料,密藏、转运枪支弹药等等。
胶东特委初建之时,困顿至极,虽说“鸡鸭公司”能提供一部分经费,但依旧杯水车薪,无奈,刘经三只能一次次从家里拿钱,支持革命。
可即便如此,胶东特委还是经费奇缺,怎么办?思来想去,他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父亲刘岐峰的头上!
作为刘岐峰的儿子,家里的情况,刘经三自然知晓,他知道父亲手里有一笔积蓄,这笔钱是用来防备不时之需的。
虽说老爷子开明,但刘经三也清楚,这是全家人的保命钱,自己明着要,老爷子一定不给,于是,他便开始谋划“绑票”。
当他跟同志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反对,因为他为了革命,已经牺牲太多了,可刘经三执意如此做,同志们只能听命行事。
1933年3月的一个晚上,刘经三带着两名同志来到自己家门口,让他们去敲门,自己则躲了起来。
果然,听见敲门声,老父亲刘岐峰便出来开门了,两名同志用刀抵着老爷子,然后给他套上麻袋扛走,“绑票”成功!
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家人在院子里捡到“绑匪”勒索300大洋的信。
在拿到这笔钱后,刘经三对老父是愧疚不已,这才写信说明“绑架”缘由,好在老父亲是知道他的,并未因此怪罪。
有了这300大洋,胶东特委迅速发展壮大,可惜好景不长,1933年7月,霄龙寺秘密联络站暴露,作为“老板”的刘经三,也遭到了通缉,不得不转入地下。
1933年10月,又发生了一件令刘经三痛彻心扉的事情,他的亲密战友张静源,被混进党组织的投机分子暗杀,牺牲时年仅32岁。
怀着满腔愤恨,刘经三亲自带着“打狗队”,惩治了这名叛徒,但可惜,他的战友永远也活不过来了。
更令刘经三着急的是,张静源牺牲后,胶东特委便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在召开胶东7县的代表会议,安排好工作后,刘经三只身前往天津、北平寻找党组织。
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刘经三终于与北方局取得了联系,当了解到胶东特委的情况后,北方局立马派了一位名叫常子健的同志,去胶东指导、协助刘经三等人工作。
1934年2月,胶东特委重建,刘经三又重新投入到危险紧张的地下斗争中来。
当时,刘经三担任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两个职务,由于活动频繁,他再次引起了国民党特务们的注意。
1933年9月23日,刘经三与张连珠、李厚生两位同志,在巡视党组织的路上被逮捕。
被捕后,为“牺牲最小化”,刘经三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宣称不认识张连珠、李厚生二人。
最终,张连珠、李厚生被无罪释放,他则成了反动派审讯的重点对象,甚至都惊动了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省长韩复榘,当刘经三被押送到济南后,韩复榘还曾亲自审讯他。
面对韩复榘,刘经三表现的不卑不亢,他认为,韩复榘与蒋介石面和心不和,对于所谓的“清除异党”,也未必会认真执行。
为骗取韩复渠的信任,他供出了“已”离开胶东的2名同志宋心一和张一民,韩复渠果然上当,当场做出批复,说“刘经三年幼无知,是误入歧途”,把他打发到反省院反省去了。
这一关,就是3年多时间,直到1936年2月,他才被放出来。
出狱后,他匆匆返回家乡,可回去后,却听到了一个让他呆立当场的消息,由于自己的“出卖”,宋心一和张一民被捕入狱。
原来,在供出二人之前,刘经三曾给二人写信,让他们离开胶东,然而,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信件传递的速度,远没有没有电话快。
在他供出二人后,济南的反动派,立马给牟平的国民政府打了电话,二人还未收到刘经三的信,便惨遭逮捕。
因为这件事,刘经三被同志们视为叛徒,回到老家好久,上级组织没联系过他,下级的同志们,也不来找他,这让他愈加痛苦。
为了弄清楚问题,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深思熟虑,刘经三在未告知家人的情况下,一个人离开牟平,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途。
经过数月的辗转奔波,1937年2月,他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并被送进了抗大学习。
到延安后,刘经三没有隐瞒自己的情况,而是向组织写了报告,如实的述说了自己被捕后的事情。
对此,组织很快对他的事情定了性——即便是为了营救同志,也绝不能违反原则,在组织的教育下,他渐渐放下了包袱,全身心投入学习。
从抗大毕业后,刘经三留在了延安工作,表现也很不错,谁料这年8月,他却意外丧生了。
当时,天气闷热,酷暑难耐,因为热的实在受不了,有不少同志,都去延河洗澡纳凉。
见延河里人多,不谙水性的刘经三也下了河,结果被湍急的水流冲进一个漩涡,等救上来时,已经溺水身亡,年仅31岁。
值得一提的是,刘家除了刘经三,还有2人参加了革命。
一个是刘经三的弟弟刘经五,他于1944年入党,并参加了胶东的八路军部队。
解放战争打响后,刘经五跟随部队奔赴东北战场,在攻打四平时壮烈牺牲,死时跟哥哥一样,也是31岁。
另一个是刘经三的儿子刘喜璞,他15岁入党,16岁参军,参加过多场战役战斗,还曾身负重伤。
1958年,刘喜璞因旧伤复发离开人世,年仅29岁。
因为刘经三曾经过反省院,在建国后,他一度被认为是叛徒,浩劫期间,他的家人还因此遭了不少罪。
好在一点,最后事情查清了,也证明了刘经三是一名好同志,1983年,国家为刘经三颁发了烈士证书,若他泉下有知,也一定很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