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专业咨询公司艾睿铂最新的汽车行业分析表明,中国车企迅速崛起,将颠覆全球行业格局。虽然传统车企的利润和收益在疫情后维持健康水平,但仍亟需彻底革新运营模式。
随着多方变革压力持续加剧,主机厂必须积极采取转型措施,重新审视整个业务,全面革新从汽车的设计制造到汽车生命周期内盈利的每个节点。2024年《艾睿铂全球汽车市场展望》(第21版)聚焦中国主机厂的成功秘诀以及值得传统车企参考的经验教训。
艾睿铂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联席负责人及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戴加辉博士(Dr. Stephen Dyer)表示:“中国车企立足于全球汽车行业的中心,并为这个历来由西方国家、日本和韩国主导的行业树立起了新的标杆。中国品牌将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预计2030年将占据超过70%的本土市场份额。综观全球,我们也预计到2030年,中国品牌将跻身全球主导力量,境外销量预计攀升至900万辆,占全球33%市场份额。中国车企可以向全球同行提供大量宝贵经验参考,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球市场。”
“成熟的传统车企必须找到方法来与中国品牌竞争,否则他们可能会像80年代美国车企将国内小型车市场拱手让给日本车企一样,将平价电动车市场拱手让给中国品牌。未能摆脱旧思维的传统品牌恐怕将面临被一般的低价产品颠覆的威胁。”
艾睿铂总结了中国领先新能源车企对比传统车厂在营运模式上的成功经验:
· 供应商与主机厂的利润关系逆转:艾睿铂分析显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为10.6%,比主机厂低近2个百分点。反观中国,主机厂更注重短期市场份额增长,供应商利润率达10.4%,比主机厂高出3.3个百分点。
· 开发更快,理念更新:中国电动车厂商打破了汽车开发时长常规,相比传统的本土车企,将新品推出时间减半(从40个月缩短至20个月)。这是因为他们始终将上市速度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等客户价值主张放在首位,并在传统的乘坐和操控、噪音和振动以及可靠性能等方面有所取舍。此外,中国品牌车型上市时间比非中国品牌快2-3年。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平均上市时间仅为1.6年,旗下车型更配备最新技术与电池。
· “中国制造”的优势:艾睿铂分析显示,中国品牌的成本优势高达35%,让他们在欧洲等地有余裕能够灵活降低售价,以此抵消关税带来的影响。这种优势源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各个环节的高度垂直整合,涵盖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总装以至于面向其他主机厂的销售等整个过程。此外,海外运输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中国车企积极保障自身物流能力,进一步为出口海外铺平道路。
· 潜在客户转化率更高:许多中国车企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D2C)的销售方式,打造透明、一致的客户体验。这些车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营销和销售,从而提高了与消费者的互动。
贸易紧张局势加速推动汽车海外本地化生产战略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表示:“中国电动车厂商有强烈的动机在海外扩张,以寻求更多增长、充分利用资源以及扩大规模效应。近日电动车关税的讨论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来说实为意料之内。尽管美国或欧洲的关税将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市场拓展构成障碍,但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推动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墨西哥和欧洲等主要出口市场总装业务的本地化。”
章一超补充道:“许多中国车企要么拥有成熟的海外扩张计划,要么已经在欧洲大量投资建立总装业务。这些新关税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这些本地化生产计划,帮助他们在欧洲进一步发展。此外,中国主机厂也可能会考虑设立合资企业或寻求收购,从而拓展欧洲市场。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占率将从 2024 年估计的 6% 翻倍至 12%。”
“强大的全球生产布局和经销商网络是全球领先汽车制造商必不可少的。我相信,最成功的中国电动车企终将成为真正的全球品牌,并且像现有的行业巨头一样,在全球各个销售地进行本地化生产。”
新能源汽车与软件定义汽车引领转型趋势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欧洲或美国成熟得多。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預計将达到45%。而燃油车的需求预计将下滑至40%以下。在中国,艾睿铂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整个中國市场的份额将从2024年的41%增长到77%,这主要是因為纯电动汽车(BEV)與燃油車價格相近、充电基础设施良好的以及中国更容易获得BEV牌照;反觀西方國家,BEV的价格比燃油車替代品高出 35-55%。
与此同时,随着到软件定义汽车(SDV)在未来几年变得更加普遍,它将彻底改变汽车的工程设计、销售和运营方式。当前,全球汽车保有量主要由老一代汽车组成,这些车辆采用硬件为主的工程设计,操作体验远比不上可以快捷更新的智能汽车,后者更可以提供个性化功能和实时连接,并且配备先进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相比之下,中国车型在发布后使用的远程在线(OTA)更新数量是全球传统车企的 2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