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半导体,老人时光的精神陪伴

高五幸散文 2024-12-27 18:21:02

高五幸:半导体,老人时光的精神陪伴

在如今手机已然普及的当下,我前往三弟高六幸租住公寓的家中,电视屏幕上的光影肆意跃动,却似乎无人关注。弟媳妇李亚玲的一句“上了年纪,就爱听个电视,这是精神陪伴”,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咔嚓”一声,开启了我心底有关父亲与半导体的记忆之门,往昔的悠悠岁月,犹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

半导体收音机,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宛如一颗划破信息暗夜的璀璨启明星。在我国改革开放那波澜壮阔的浪潮初起之时,它渐渐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庭。

记忆之中,我为父亲购置的那台半导体收音机,恰似一位忠实且沉默的老友,静静地安卧在父亲的炕头。其红褐色的外壳,仿佛被岁月精心涂抹上了一层古朴的釉彩,带着历经风雨摩挲后的温润痕迹。细长的天线直直挺立,犹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奋力伸展着身姿,只为捕捉那来自遥远天地的每一丝微弱信号。

那些年,父亲每日迎着晨曦出门,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挥洒汗水,直至夕阳的余晖将他那疲惫的身影拉得老长,才拖着沉重的步伐迈进家门。然而一进屋,他的目光便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急切地投向那台半导体。全然顾不上掸去满身的尘土,父亲缓缓在床边坐下,那双粗糙得犹如老树皮般的大手,带着满满的期待与虔诚,轻轻地握住半导体收音机,指尖微微颤抖着,小心翼翼地旋开旋钮。刹那间,“呲啦呲啦”的电流声打破了屋内的寂静,仿佛这收音机在迫不及待地唤醒那个沉睡许久的精彩世界。父亲微微前倾着身子,耳朵紧紧贴住机身,眼睛眯成一条缝,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皱,随着声音的起伏而变化,那模样,似乎不是在聆听广播,而是在与久别重逢的挚友倾心诉说衷肠。不一会儿,熟悉的声音潺潺流淌而出,有新闻主播字正腔圆的播报,有戏曲演员婉转激昂的唱腔。父亲原本紧绷如弦的神情瞬间松弛下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划出一道温暖的弧线,眼中满是沉醉的模样。

夏日的夜晚,繁星璀璨,如同镶嵌在夜幕之上的宝石,洒下柔和而梦幻的光芒。父亲坐在板凳上,一边乘凉一边听着广播。他半眯着眼,跟着里面传出的秦腔旋律轻轻哼唱,声音略带沙哑却饱含深情。那是他在繁忙劳作之余,为数不多能够尽情抒发内心情绪的时刻。他时而摇头晃脑,沉浸在戏曲的激昂节奏之中,仿佛自己就是舞台上的名角;时而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打着无形的节拍。邻里乡亲路过门口,被父亲那忘形的样子和悠扬的声音所吸引,放慢了脚步,目光中透着羡慕与好奇,有的索性驻足停留,一同沉浸在这慷慨激昂、英勇悲壮或委婉动听的“秦之声”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戏曲,评价着表演,欢声笑语在夜色中肆意蔓延开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后,农村的文化生活贫瘠得犹如干涸的河床,枯燥乏味的感觉如影随形。娱乐设施稀缺得宛如沙漠中难以寻觅的甘霖,报纸书刊更是稀罕之物,而半导体收音机则当之无愧地填补了信息与娱乐的双重空白。

冬天,漫长的夜晚,昏黄的灯光如风中残烛般摇曳不定。孤寡的父亲独自睡在热炕上,周围的静谧仿佛将他与整个世界隔绝开来。幸好有那部半导体的陪伴,父亲他眯着眼睛,似睡非睡,整夜开着收音机,新闻、秦腔、歌曲,有什么就听什么,直到全天播音结束。如今我也到了父亲当年的那个年龄,才真正懂得了父亲在老年时的孤单与艰难。忆及此处,我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酸楚,泪水模糊了双眼。正是那小小的戏匣子陪伴着父亲,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驱散了他屋内的沉闷与孤寂。

记得那时,当广播里传来落实生产责任制的消息,那一刻,整个村子瞬间沸腾了。乡亲们奔走相告,欢呼声响彻街巷,那激动人心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大伙满心都是对美好日子的憧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国家政策就是这样通过无形的电波,稳稳地走进了千家万户,让祖祖辈辈困在黄土地上的村民知晓了山外的风云变幻,燃起了跟着政策寻找致富道路的希望之火。那一刻,半导体收音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

少儿节目播出时,我和小伙伴们早早地围坐在半导体旁,眼睛睁得大大的,如同探寻宝藏一般,紧紧盯着收音机,生怕错过一个字、一个音。跟着主持人学习知识、聆听故事,那些新奇的内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后来,《长安夜话》开播,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在主持人温暖有力的劝解中有了化解的方向。村里的老人们每晚准时守候在收音机前,边听边点头,像是在与主持人隔空对话,汲取着生活的智慧,解决着自家的难题。在那些寂静的夜晚,半导体收音机成了老人们心灵的慰藉,给予他们面对生活琐碎的勇气与智慧。

那时的半导体,对于父亲,对于每一位老人而言,犹如贫瘠岁月里熠熠生辉的精神宝藏。它带来时事新闻,让大家不再闭目塞听,仿若为困于黑暗中的人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传递悠扬的戏曲、动听的歌曲,愉悦了身心,让疲惫的灵魂得以短暂休憩;它播出的各类节目,调解着生活中的矛盾,像一位智慧的长者,为迷茫的人们指引着方向。依靠着它,平淡的日子被调剂得有滋有味,充满了希望与温情。

看着眼前的电视,回想往昔的半导体,恰似“人随潮流草随风”。时代大步向前迈进,陪伴老一辈的物件不断的更迭换代,但那份对精神滋养的渴望,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始终深深根植在人们的心底。它所承载的温暖记忆,时刻提醒着我们,切莫忘记关注老人的心灵世界,就像当年半导体为他们点亮生活那般,给予老人最真挚的关怀与陪伴,让老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拥有一处温暖的精神港湾。

图一图二来自网络

图三图四摄影赵小利

作者介绍: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获《东方散文》“海洋杯”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0 阅读:2
高五幸散文

高五幸散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