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历史悠久、至今仍影响全球的传染病。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皆在提醒我们要对这一疾病保持警惕。肺结核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就能预防和控制它的传播。
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种细菌主要侵入人体肺部,造成肺部感染和损伤。肺结核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肺结核可能导致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
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结核杆菌会随着飞沫散播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飞沫后,就可能感染。此外,结核杆菌还可能通过食物、水等消化道途径传播,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三、得了肺结核怎么办?
我们要明白肺结核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当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可能患上肺结核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恐慌。如果确诊,我们应该主动向学校报告,遵循医生的指导,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检查。并按医生的要求办理休(复)学手续,并接受规范治疗。大家要知道,只要坚持规范治疗,绝大多数的肺结核都是可以治愈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同时,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也要特别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是否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是当这些症状持续超过2周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为家属,我们要时刻提醒肺结核患者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因为随意停药不仅可能导致治疗不彻底,还可能使病情转化为更难治的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的治疗费用高昂,治愈率低,且对社会危害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肺结核确诊病人应避免随地吐痰,痰液应该吐在装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在不方便的时候,可以选择将痰液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袋里。这是因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在干燥后会形成微小的漂浮尘埃,健康人吸入后可能造成感染。因此,我们要从源头上切断传播途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四、如何预防肺结核?
1.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降低结核杆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减少感染风险。
2.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免疫力,抵抗结核杆菌的侵袭。
3.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结核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在照顾结核病患者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定期进行胸部X光检查,尽早发现肺结核病变,及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5.接种疫苗,预防结核感染: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常见手段,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应按时接种。
肺结核虽然是一种传染病,但它并不是绝症。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时就医治疗,就完全可以战胜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御肺结核的威胁,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吕乔洋,and廖倩谊。"结核病防治常识。"北市医学杂志(2004)。
[2]刘宇红。"远离结核病。"家庭医学(下)2015年3期,20-21页(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