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做人要诚信,要遵守承诺,可是成人的世界没有童话可言,经常会受到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我们说出去的承诺,最后没有兑现。
爽约了,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说声对不起。可这三个字对成人来说,最起码也是个态度,看在你态度好的份上,这事也许就过了。
可是对孩子来说,家长爽约的后果真的很严重。可以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下面这个图片中的内容是在某网站上截图拼到一起的,这些孩子都在吐槽自己家长说话不算话。
有个孩子说:特别过分,既然做不到就不要承诺!
另一个孩子回复说:对呀,明明答应我买爆米花,当时同意了,然后她没买,我自己买了,骂我说拜家,说这样供不起我。
下面还有孩子说:每次把你期望值带到最高,然后告诉你NO.....
还有:每次说什么都不算数,说带我去整牙也没去。
看到这些孩子的留言,我有点被吓着了,原来有那么多家长经常说话不算话。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那么反感家长爽约这种行为。
如果说这些都是大孩子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跟他们说话不算话。对小孩子还可以“忽悠忽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心理学家们曾经对3岁孩子进行研究发现,这年龄段的孩子对大人说的话坚信不疑,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会信以为真。
所以,宝宝小的时候,我们更不能随便承诺,然后爽约。
大人爽约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1、让孩子感到迷惑
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如何勾画至关重要。你教他养成好习惯,他就跟着学习好习惯,你不小心说了口头禅,他也跟着说口头禅。
当你跟他说:宝宝听话,回头给你买好吃的;宝宝乖,回头带你去动物园玩;宝宝好好上幼儿园,周末带你去吃大餐.....
然后,那天你不巧太忙了,忘记买了,又或者那天天气不好,你没法去了,或者你根本预约不上门票.....
就这样,三番五次的爽约,小宝宝渐渐迷惑了,爸爸妈妈的话都不靠谱,这个世界还存在真实性吗?渐渐的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
有的家长可能会态度很好的跟孩子解释,但是有几个小宝宝能听懂、能听进去,又能理解呢?
2、让孩子感觉失望
这就像上面提到的一个孩子说的那样:每次把你期望值带到最高,然后告诉你NO,孩子会感觉很失望。在孩子的心理,这事你不答应就不答应,我不要也行,可是你已经答应了,我高兴的不得了,你却反悔了,瞬间有种跌落低谷的感觉。要知道孩子一开始都是无条件信任家长的。
所以,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失望之后,崩溃大哭,一来他们小孩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二来他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是真的感觉难过了。
所以,这时候家长可不能再去批评孩子乱发脾气了,毕竟事出有因。
3、有样学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经常跟孩子说一套做一套,不知不觉中孩子也会学会这一套。你大人都可以说话不算话,为什么我小孩子不可以?
如果我们不想孩子将来变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树立好榜样。
那家长如何对待承诺这件事比较好呢?
1、不随便承诺
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尽量坚持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要随便承诺,凡事三思而后行!
如果觉得自己办不到,干脆就直接不答应。孩子如果一直缠着我们,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千万不要为了敷衍孩子而随便答应。
2、承诺了就要遵守
正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就要努力做到。
我有位朋友就是特别诚信的人,他暑期答应带孩子去《南京博物院》参观,可是那边的门票特别难约,眼看暑期一天天过去了,孩子问过多少次,他每次告诉孩子门票没预约上。可以看得出,孩子还是挺失望的,虽然孩子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作为家长,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后来,他带孩子去博物院门口等放票,等了几次都没等到。经过这几次的经历,孩子也是真的明白自己的家长并不是敷衍自己的,只是这个票真的难预约到。于是,他主动跟自己的爸爸说,我们先不去了,等后面有的是机会再去吧。
无论是多大的孩子,你的承诺和你的行动,他都能很容易捕捉到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承诺,做一位言而有信的家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