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中国冲破美国垄断后,美籍老板提走了11亿

徐庶评商业 2024-08-01 04:20:56

说起易拉罐,你可能觉得这玩意儿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告诉你,这里面可大有文章。想不想听听一个美籍华人如何把这个看似简单的小玩意变成一个打破国际垄断的故事?安旭,一个在美国闯荡多年的华裔工程师,回国后不仅解决了中国易拉罐产业的瓶颈问题,还让“中国造”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技术和创新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怎样在商业大潮中乘风破浪的传奇。

正文美国留学生的逆袭

1981年,一个名叫安旭的年轻人,背着家里的厚望,从青岛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桂冠还挂在他的头上,但安旭没时间沾沾自喜,因为他要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继续深造。这个时候,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将来能大有作为。

在辛辛那提的几年,安旭不只是学到了精密制造的精髓,更是在STOLLE公司这个易拉罐制造设备的巨头里磨练了自己。从一个小小的研发工程师到项目工程师,再到工程经理,安旭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回国投身易拉罐革命

2003年,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安旭感受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和机遇。他与在苏州光电科技公司工作的老同学王炳生通信,了解到中国对易拉罐制造技术的迫切需求。就这样,安旭毅然决然地辞去了STOLLE的工作,打算回国看一看。

2004年,安旭在苏州成立了斯莱克精密制造公司。这家公司起初是个外商独资企业,但安旭有自己的大计:他要把在美国学到的先进技术带回中国,彻底改变中国在易拉罐制造领域的落后局面。

技术创新与市场征服

斯莱克的成立,就像是一颗在中国制造业天空中忽然爆炸的烟花。公司利用海外采购的零部件和国内组装的模式,迅速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安旭并没有忘记技术的原创性和升级。2008年,他与昆山启迪科技园共同组建了一个技术中心,致力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斯莱克的易拉罐制造设备开始走出国门,甚至销往了技术的源头国——美国。美国的市场对“中国造”的评价出奇地好,甚至有些超过了当地的产品。

上市与市场的变革

2014年,斯莱克登陆A股市场。那一年,公司的营收虽然只有3亿,但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可观。此后,斯莱克的营收逐年上升,在2018年达到了近8亿的高峰。这不仅标志着斯莱克成为国内的行业龙头,更是彻底打破了外国品牌在此领域的垄断。

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和技术的普及,易拉罐制造设备的市场需求开始趋于平稳。尽管如此,安旭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尝试进军其他领域,比如锂电池壳制造业。不过,这个行业的竞争同样激烈,斯莱克的表现也有起有伏。

1 阅读:386

徐庶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