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深夜召见徐州地委书记:“四”加“南”读什么音?

洲洲谈军事 2023-02-14 00:58:04

1972年,毛主席外出视察路过南京,找来许世友汇报工作。谈话中,毛主席突然问许世友,胡宏到哪里去了?许世友思考了片刻,回答说胡宏在下面。毛主席说:

“那个四川籍书记是个知识分子,很懂农业,过去干得不错嘛。”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胡宏很快被“解放”出来,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文弱书生”投笔从戎

胡宏,原名胡正禄,自幼生长在重庆一户比较富裕的家庭。1931年“九 · 一八”事变后,正在上初中的胡宏在放学回家之后,突然义愤填膺地对二哥说:

“今天上体育课,教员哭着说:‘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烧杀掳掠,无所不为。中国军队不抵抗,只有义勇军打游击,老百姓流离失所,惨得很哦。’政府不抗日,我们要抗日。中国人要团结起来,支援义勇军,杀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赶回老家去。”

胡宏坚定的话语,让几个堂兄弟姐妹不禁有些吃惊。胡宏从小就是一个文静的孩子,从不和其他的孩子打闹,也不向父母要求什么,没想到他却能说出一番这样的话。

1935年,胡宏前往上海读书。上海沦陷之后,在上海读书的四川学子纷纷返回家乡,但胡宏却决心留在复旦大学参加军训,每天晚上去前线参加救护工作,通宵达旦,早上返回时一身泥污。

图丨胡宏在上海读大学时留影

不见儿子归来的胡宏父亲焦急万分,在报纸上连续刊登了三个月的寻人启事,也没有得到任何音讯。后来家人才得知,胡宏其实看到过那则寻人启事,但由于担心牵连到家人,因此没有回复。

不久,胡宏在途经汉口时,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期间他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大意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国难当头,男儿志当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游击队员团结一致,同志之间亲如手足,军民一家,如鱼得水。我们在一起共同抗日,请父母放心。抗战胜利之时,即儿子凯旋之日,请父母静候佳音。”

自此,胡宏再也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

1937年,胡宏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吴堡青训班学习,自此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三年后,胡宏随黄克诚从太行山行军抵达苏北抗日前线,自此和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达苏北之后,有一批干部要被留在淮海区党委,胡宏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胡宏是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因此被安排在淮阴县政府,担任党组书记和县政府秘书。

虽然胡宏是青年学生出身,但绝不是一个文弱书生。初到淮阴,胡宏经常穿着一身极不合体的衣服,和一双过大的抗日布鞋,出入于老百姓中,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关系,老百姓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胡秘书”,甚至有人还称呼他“二县长”。

图丨胡宏在抗日战争期间留影

在组建民兵的工作中,胡宏也颇有建树。他发现培养了民兵队长李前和,李前和在改造土炮上有些技术,胡宏就帮他成立了“李前和大炮队”,让他们活跃在几个敌伪据点中间。

鉴于胡宏的工作表现出色,经区党委决定,将胡宏调任张集区区委书记,全面领导该区的对敌斗争。

经过对张集的斗争形势分析之后,胡宏提出了两个工作重点,武装斗争和发展生产。当时张集区下辖6个乡,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胡宏下乡开展工作全靠一双腿跑,为了不给敌人有可乘之机,胡宏经常一夜之间两三次变换住宿地点。

当时张集区内有一个伪军据点,严重影响了抗日军民的对敌斗争活动,经区委研究决定,坚决要将这颗毒瘤拔掉。当时这个据点有100多名伪军,防御工事坚固,武器精良,仅凭八路军的简陋武器是攻不下的。

因此,胡宏想出了说服伪军家属的办法。他对伪军家属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打下来的,很快就要取得全面胜利。现在,张集、古寨据点都被我们打下来了,如果你们不去做工作,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被打死,一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人民政府法办。现在我们给他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脱离伪军,争取宽大处理。”

伪军家属们听到胡宏这样的话,恨不得立刻让自己的亲人出来。于是,他们没日没夜的在据点外喊话,劝说伪军们放下武器,争取宽大处理。家人们的哭喊,让伪军人心涣散,有的悄悄跑出来投降,有的则趁黑偷偷摸摸地跑掉了。

图丨抗战时期的日伪军

这一仗,张集区队没费一枪一弹,就拔除了日伪据点,俘虏了二十多名伪军,为之后拔除日伪据点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宏被调任到掖县,担任掖县县委书记,一直到1949年2月。可以说解放战争时期,胡宏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掖县。在解放军胜利渡江,解放南京之后,胡宏率领上百名工作人员,从镇江抵达南京,接管江宁并担任江宁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解放初期,江宁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恢复进展缓慢。胡宏将抗御自然灾害作为首要工作,带领全县人民进行艰苦的抗灾斗争。

全县按照胡宏的要求,大搞副业生产,增加秋种面积,恢复生产共渡难关。同时在1950年春季前,县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发救济粮200余万斤,贷放农作物种子70余万斤,解决了广大灾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图丨胡宏与农民、机关干部一起劳动

1953年1月,徐州地委设立,在随后的30年中,胡宏两次出任徐州地委书记,前后任期近7年,与徐州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当徐州人民提起胡宏时,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一声:“胡政委!”

也就是在徐州工作期间,胡宏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

1956年7月,胡宏接到上级电话,毛主席专列当天晚上要经过徐州,请地委负责人到专列汇报工作。由于时间紧迫,胡宏没有做更多的准备,叫上专区专员梁如仁就赶往火车站。

不久,毛主席的专列缓缓驶入车站,走进车厢之后,胡宏才发现毛主席的专列布置的就像会议室一般。毛主席见胡、梁二人走进来,微笑着起身与他们一一握手,然后亲切地让他们坐下:

“深更半夜把你们叫来,影响你们休息了,请你们来主要想了解一下徐州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作。”

图丨毛主席在专列上

毛主席首先询问胡宏关于徐州地区的一些情况,胡宏对于徐州地区的一些数据了如指掌,他详细介绍了徐州具体的区划调整情况,以及目前徐州地区的一些具体数据。就在胡宏汇报时,毛主席突然问道:

“你们知道‘四’字底下一个‘南’字,这个字读什么音吗?”

由于胡宏曾经在苏南地区工作过,因此知道毛主席所说的是“罱”字,便回答说此字读“lǎn”,是一种用来捕鱼或者捞河泥、水草的工具。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笑了,对胡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紧接着,毛主席问到了徐州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胡宏回答说西部有几个县基础条件较好,东部几个县地处河流下游,经常遭受水灾,严重的时候数十万农田被淹,只能靠空运和水运救济灾民。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你们要制定一个包括近期和长远的治水规划,把全专区500万人民动员起来,发扬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精神,办好兴修水利这件大事,变水害为水利。兴修水利搞好了,涝能排、旱可灌,这样一来,农业生产就有了基本保证。”毛主席听后指示道。

图丨胡宏(前排右四)与矿工合影

正在这时,随行人员告诉毛主席时间到了,快开车了。毛主席起身结束了这次谈话,与胡宏和梁如仁一一握手告别,说有机会再来,并将他们送到了车厢门口。

第二年春天,毛主席再次来到徐州,接见了胡宏、陶有亮等当地领导。那天,天刚蒙蒙亮,毛主席专列驶入火车站,早已等候在月台的胡宏、陶有亮等三人上了专列。

身穿浅灰色中山装的毛主席在车厢门口与他们一一握手,进入接待室后,毛主席逐一询问他们的名字,当问到胡宏时,毛主席风趣地说:“你是四川人,朱总司令老乡,我们算是老朋友喽,今天要听你介绍情况哦!”

这一次,毛主席主要是了解徐州的工业生产情况。陶有亮首先汇报了徐州的煤矿和铁矿情况,并指示他们要做好规划布局,以这两样来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在谈到工业合理布局问题时,毛主席指示徐州也要发展轻工业,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解决了城市就业问题。

此次接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之后,毛主席邀请三人一起吃早饭,三个人感到不好意思,便借口说已经吃过了。毛主席当即戳破了他们的“谎言”:“这么早,你们在什么地方吃的?不要客气,民以食为天嘛!”

图丨毛主席在徐州

就这样,三个人和毛主席在专列上共进早餐。早餐的内容十分简单,一个炒鸡蛋和一个炒肉片。早饭结束之后,三人陪同毛主席一起去了机场,临上飞机前,毛主席与他们亲切握手告别。

1958年3月,胡宏被调到省里工作,同年毛主席再一次视察徐州,接见徐州专区专员梁如仁时提到了胡宏:“你们那位地委书记、四川人,去哪里了?”梁如仁告诉毛主席,胡宏已经调到了南京,现在正在参加全省农业大检查。

“这样很好,一边检查,一边帮助你们干。”毛主席满意地说道。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还记得胡宏这个地委书记,对干部的关心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志。

临危受命重返徐州

1960年2月,胡宏从江苏省工业部长,调任扬州担任地委第一书记。此前,扬州已经遭遇了一次严重干旱,胡宏到任不到半年,又连续遭遇自然灾害。当时扬州地区因饥荒患病人数达21万人,外流人数达12万多人。

图丨胡宏在扬州大运河边视察航运情况

胡宏到任之后,跑遍了全区各市县,重点查看了几个重灾区。整个困难时期,胡宏时刻牵挂着灾区数百万人民的生命安危:

“要踏踏实实做好我们的工作,不能让群众断炊,什么时候发现断炊,什么时候派人去。”

1962年,江苏省委召开省市县三级干部大会,进行年终总结,布置下一年的工作任务。一天,江渭清告诉地委书记们,毛主席正在南京,要找地委书记们了解情况,让他们不要随便离开。

15日早饭后,毛主席在中山陵住地找各地委书记座谈。大家落座后,毛主席习惯地拿出笔记本和铅笔,逐一询问各地委书记的姓名、籍贯等情况。当问到胡宏时,毛主席说:

“我们认识,56年、57年都在徐州见过,你现在到扬州去了,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胡宏表示扬州的情况很不好,并详细介绍了扬州的种种困难。毛主席听罢幽默地说:“老天爷单欺负你呀!”然后对胡宏的工作作出了一些指示。

图丨胡宏陪同纪登奎下基层视察

胡宏就是这样一位实事求是的领导干部,在毛主席面前也一样敢讲真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干部,在后来的工作中遭到冲击,过了几年艰难的生活。

好在毛主席在1972年同许世友问及胡宏的情况,才让胡宏得以“解放”,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1974年,胡宏在徐州情况最复杂之际,第二次来到徐州担任地委书记。虽然胡宏在徐州工作过,对于徐州的情况有所了解,但要想将党的政策落实好,重新赢得广大干部的拥护和信任,还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在这一方面,胡宏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努力排除干扰,较早地将大批干部“解放”出来,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扭转徐州的形势,胡宏组织地委有关同志传阅学习班简报,让大家相互影响,促进团结。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大多数人的认识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次年9月,胡宏再次离开徐州,调省委工作。虽然在徐州第二次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胡宏的工作成效显著,稳定了形势,发展了生产。

胡宏两次出任徐州地委书记,都是在徐州的艰难时期。他领导了徐州地区的三大改造、粮食统购统销等一系列重要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的真实思想,排除干扰“解放”了一大批干部。

图丨晚年胡宏与江苏省委老同志合影

据曾经长期在胡宏领导下工作的同志回忆,胡宏虽然对工作要求严格,标准很高,但从来没见过他为难过任何人,对待下属也从不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谈话,从不搞特殊,而是以身作则,关心每一位下属和群众。

一名干部在一个地区工作,总会遇到群众议论,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但胡宏两次在徐州工作,不管是在任时,还是调离徐州几十年后,没有人对他有微词,更多的则是赞誉。曾经有一位当年在胡宏领导下的县委书记说过:

“跟胡宏同志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要说他的缺点,几乎想不出什么。”

0 阅读:7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