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家里的庭院环境怎么布置,过去民众非常讲究,有很多方面的禁忌。这里有一条农村俗语:“庭院不能随意封,不见日光定主凶”,就是其中的一条禁忌。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理解这句俗语呢?
理解这条俗语的重点,重点还是俗语中前面的半句话,也就是说,为什么庭院不能随意封,话中的“封”字,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把庭院“封”住。
实际上,这条俗语的后半句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见日光”,也就是说,太阳晒不到庭院内。这并不是说,庭院的每个角落都要晒到太阳,但至少太阳能够庭院的部分地区。
农村有一句谚语说:“太阳不到,毛病就到”,如果太阳照射不到庭院,不仅庭院的光线暗淡,大部分住房的光线也暗淡。
庭院内湿气过重,特别是一年四季雨水比较多的地方,因太阳照射不到,就会长时间潮湿,用旧时农村民众的话说,就是阴气过盛。长年居住在潮湿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潮湿的环境还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而太阳光具有杀菌和消毒作用,如果把太阳光专封住不让晒进来,也是对人体健康很不利的。
庭院缺乏阳光,还不利于空气流通,使处封闭状态的庭院,与外界空气流通不畅,浑浊空气无法排除,清新的空气无法流入,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也不利。
后半句中的“定主凶”,指的是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家里人身体生病,就是不幸的事情的一种,旧时,农村往往把生病视为是“凶”,也视为是不吉利之事。
那么如何才是上面俗语中所说的“封”院子呢?这里得先介绍一下我国农村的庭院类型,因为不同的庭院类型,民产对“封”院子的说法不太一样。农村庭院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建有围墙有院大门的庭院,通常称之为封闭式庭院。之所以称之为封闭式庭院,主要是院墙把庭院和外界隔开,使庭院形成一个封闭的私人空间。
围墙围住的空间,不管是房屋还是空地,都被称为住宅。人们的出入、邻居家的家禽家畜出入,都要经过院大门,围墙也就是这种庭院的界线。
第二种是没有围墙的庭院,们人的出入或家禽家畜的出入,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到庭院内,这种庭院称之为开放式庭院。这种庭院即使修建了院大门,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没有实际作用。
这种住宅大多为独栋屋、曲尺屋、排屋等,也有的为农地街道形式的铺面房屋。
过去农村,这种庭院的界线讲究四至,一般以界石、水沟、道路等来划分。现在农村,主要在土地证上用红线画出范围,实地的参照物也以界石、水沟、道路等为界石、水沟、道线等。
第三种是以房屋墙体为围墙。这种民居四面或三面均为房屋,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中间为天井,实际上庭院就是天井,没有其他的空地。
这种民居也是封闭式庭院的一种,只是庭院比较小。有的地方把这种民居称为“窨子屋”,也有的地方叫“一颗印”(过去的印为四方形)。
对于第一种庭院来说,对“庭院不能随意封”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围墙的高度问题。院墙不能太高,太高了就挡住了阳光。过去围墙的高度一般是六尺左右,也就是两米左右。围墙太矮了也不行,在平原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风沙比较大,太矮了挡不住风沙,同时还存在庭院的安全问题。
二是种树的问题。庭院内不能种太多的树,尤其不能种高大的乔木树种,树种多了就遮挡了阳光。农村有俗语说“院中树一片,妻儿不相见”说的就是这个事。当然,院子周围最好也不要种高大的乔木树种,同样为遮挡阳光,要种的话,要与院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庭院来说,人们对“庭院不能随意封”,也有两种理解。
一是是滞有必要砌筑围墙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农村地区比较突出。这些地方的民居认为,庭院没有必要砌围墙,如果非要砌围墙,也只能砌八十公分左右高的围墙,能挡住家禽和家畜就可以了。
这些地区四季雨水丰沛,没有围墙有利于院子雨后干得快。再就是这些地方是水稻产区,水稻收割后,要及时晒稻谷,否则就会发热烧坏,因此,这里几乎每家每户的庭院都有一块晒谷坪。如果修建比较高的围墙,就等于封住了院子,挡住了阳光,也不利于通气,不利于晒稻谷。
二是能不能种树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在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农村地区比较突出。这些地方一般不喜欢在庭院种树,要种也只能种矮小的果树,庭院周围也不喜欢种树,种树就等于是“封”院子,道理与上面提到的相同。
另外,这些地方本来雨水多,气候湿润,如果在庭院种树或在庭院周围种树,庭院就会更加潮湿,对人的身体不利。
对于第三种类型的庭院来说,对“庭院不能随意封”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封闭庭院。
对于这类庭院来说,庭院即天井,有的人家的天井较宽敞,叫大天井,有的人家的天井比较狭窄,叫小天井。对于大天井封闭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对于小天井来说,封闭起来就很容易。
不管是大天井,还是小天井,一旦封住了,整个院子就会变得光线全无,一片黑暗。这样的事恐怕也就是俗语说说而已,像这种类型的民居,恐怕没有去做这种愚蠢之事。
综上所述,“庭院不能随意封,不见日光定主凶”这句话,反映了古人所积累的生活经验,随意封庭院,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此,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直到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