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1816年成为独立国家,潘帕斯雄鹰阿根廷军队却在1853年就建立。随后在1864年到1870年,阿根廷,巴西,乌拉圭与巴拉圭卷入“三国同盟战争”。此战之后100多年,阿根廷军队都没有参加过实质性战争。到20世纪初阿根廷迎来了经济大爆发,军队建设也开始来了建设高潮。
据《拉丁美洲史》的记载,仅在1870年到1914年间,就有近600万欧洲移民涌入阿根廷,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三个国家: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看着眼熟不,轴心国兄弟)。可以想象,一个到处都是德国后代、意大利后代、西班牙后代的国家,不管政治立场如何,对于德国、意大利,有着天然的血缘上的亲近。
来到南美诸国的日耳曼移民认为自己是在为德国开拓桥头堡,加上日耳曼人一贯的认真严谨,在工作中很快就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好感,而南美国家的高层又对元首的理论充满兴趣。同时大家都知道,元首在战中并不是败于军事能力。相反,德国的军事能力是世界公认最强的,于是南美各国请求元首派遣军事顾问,走德系军改路线自然就是顺理成章了,元首的印记牢牢印在了到了阿根廷军队。
20世纪30-40年代,阿根廷国内元首的徒子徒孙掀起了NACUI化右翼社会浪潮,并且经过发展成为了最核心、最主要的潮流。该浪潮伴随着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达到了顶峰,根据这些人的主张,阿根廷应该保持经济的完全独立,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和控制, 加强文化和思想的教育,施行一系列的极端NACUI右翼思想。而这些思想与远在欧洲的NACUI理念完全一致,因此让一些国内知识分子和军官开始沉浸其中,造成这种激进思想发展得越发迅速。
1946年,贝隆接替法雷利的总统职位。实际上,贝隆曾参与了1943年的那次军事政变,战后曾向德国秘密出售了近一万本阿根廷空白护照,用意不言自明。贝隆在思想与情感上倾向于元首的NACUI与德国,在政治与经济考量上也比较看重NACUI残党所拥有的财富与技术,他一直希望把阿根廷打造为世界强国,由此还诞生了「贝隆主义」。
在四十年代末期,阿根廷共有各类新型作战飞机800余架,这样的规模对于一个南美洲“小国”而言堪称奢侈。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各国空军开始逐步换装喷气式飞机,取代螺旋桨飞机,阿根廷空军也不甘示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换装了包括F-86、A-4“天鹰”、“幻影”等飞机在内的多种新型喷气式作战飞机。在当时阿根廷的海军配置也堪称豪华,不仅拥有包括独立号、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的双航母编队,还拥有大量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阿根廷军队整体的现代化程度堪称世界一流。仅次于美俄,南美第一的军事强国。但是阿根廷优越的自然资源,肥沃的土地,让阿根廷无心发展又脏又累得工业。完美的错过工业革命,这也为以后的马岛战争留下了隐患。
阿根廷历届的总统更多都是元首的忠实粉丝,对元首的NACUI主义深信不疑。1982年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也不例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将目光看到了与英国有领土争端的马岛。我南美第一军事强国,手握现代化海陆空三军,王者之师一到,敌人还不望风而逃。加布铁里遥想当年元首的闪电战激灵一颤,有样学样,1万多阿根廷登陆了马岛,赶走了400多英国军队,收复马岛。
加尔铁里满以为背后有美国撑腰,手握现代化大军,英国会吞下马岛丢失的苦果。还没有高兴两天,英国派出了有两艘航空母舰为首的特混舰队航行12000公里,对阿根廷军队开始了反击。阿根廷海军航母根本开不出港口,压根不敢对阵英国海军;陆军缺乏战斗经验,战斗装备缺乏,战斗力弱,不是英军对手;只有空军做出了英勇的战斗,击沉击伤16艘英国军舰,但独木难支。本想用元首的闪电战完整战争,哪想却打了40天,以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军夺回马岛结束。元首看到这样的关门弟子,估计得气的活过来。当然也有可能是元首关门的手速快,阿根廷没来得及进门就被关外面了。
好巧不巧,在2017年6月29日,俄罗斯卫星网发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轶闻。在阿根廷萨尔塔市,有一位128岁的老人声称自己就是逃亡多年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这位老人名叫赫尔曼·琼瑟伯格,是一位德裔阿根廷移民。据这位老人所说,在1945年时,他的随从伪装成他的样子自杀身亡,而他本人则手持由“盖世太保”(德国国家秘密警察)印发的护照来到了阿根廷。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元首早随着第三帝国的毁灭,消失在历史的浩渺中。
我怎么看第一张照片是智利的皮诺切特啊?
二战结束后有很多在逃的纳粹分子首选地就是阿根廷,因为阿根廷是日耳曼族后裔的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