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巴基斯坦举行了首次全国大选,东巴凭借人口优势,选择东巴人民联盟主席拉赫曼为总统,但是代表政府的西巴就是不承认,结果掀起了东巴地区大规模的抗议罢工,人民联盟也趁势提出了代表东巴人民利益的六项自治要求。西巴则是直接宣布人民联盟为非法组织,并抓捕了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领袖,矛盾再次升级。面对西巴的不做人行为,东巴也不甘示弱,拿出祖传手艺“非暴力不合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西巴的愤怒和不满,到处都是要求东巴独立的声音,一直持续到了1971年。
此时的西巴政府不是想着如何缓解矛盾,而是制定了一个“探照灯计划”,3月25日,政府派出大量军队、警察进入了东巴地区,面对反抗的东巴平民,巴军直接大肆屠杀,东巴这边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孟解军在苦苦抵抗。在“探照灯计划”执行的2个月内,30~50万东巴平民死于枪口之下,20多万妇女被强奸,为了清除传播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巴军甚至突袭了达卡大学,造成数百名师生身亡,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一般,造成上千万人无家可归,大量难民流入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看到政府的如此暴行,巴军中大量的孟加拉人纷纷起义,加入到了孟解军中,如此一来,孟解军的实力大大加强。
内战中的普通孟加拉人
面对巴基斯坦的乱象。如此天赐良机英迪拉甘地怎么可能放过,他先是在西孟加拉邦修建了大量的难民营以便接受和管理逃亡至印度的东巴难民,并且帮助逃亡至印度的东巴独立运动领导人在加尔各答建立起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同时向孟解军派遣军事顾问,并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使“探照灯计划”变成了巴基斯坦内战的泥潭沼泽。
其实早在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就通过了支持东巴独立建国,肢解巴基斯坦的计划,看到巴基斯坦从内乱逐渐演变成了内战,很多内阁官僚坐不住了,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向巴基斯坦发动肢解计划。吸取了父亲轻易冒战的失败教训,英迪拉甘地觉得虽然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印度还没做足充分的准备,为了彻底赢得战争的胜利,称霸南亚次大陆,英迪拉甘地先是命令大量征用民间运输设备,以印度边境防务危机为理由,向印度和东巴边境派出大量军队和军事物资,并举行军事演习,以威慑巴基斯坦军不要轻举妄动;同时积极向西方世界表明立场,并寻求西方国家对巴基斯坦内战的态度。
美国虽然嘴上反对,但是并没拿出任何实际行动,而其他西方国家也都是作壁上观的态度。苏联则是直接在8月同印度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赤裸裸的表态支持印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苏制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送到印度,仅仅一个月,9月印军就被苏联武装到了牙齿,印军70%的武器装备都来自苏联的供应,同时苏联还派遣上百名苏联军官来为印度出谋划策。10月23日英迪拉甘地又特意启程,分别访问了美、英、法、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印巴双方都从共同边界撤军并由联合国观察员小组予以监督的建议,印度表面上说可以考虑,从而稳住美国,实际上印度已经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然而美国居然相信了印度人说的话?印度人说话你信吗?
都说女人是H2O作的,咱姐俩是Fe做的
天时地利人和都以齐备,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未开战,印度就已经稳操胜券,截止10月底,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共计17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巴基斯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个师6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0余艘,约25万人。兵力部署上,东巴地区印军明显占据明显优势,西巴地区则两军实力相差不多,印军略占优势。
印度的整体战略思路也很简单,西线负责拖住巴军主力,在东线则使用闪电战,一举拿下东巴首府达卡。1971年11月21日,印军率先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东巴发动袭击,目标东巴首府达卡(还是熟悉的配方:不宣而战),大约两周后,巴基斯坦总统被迫宣布对印度的不宣而战进行反击(还是熟悉的配方:慢半拍),巴基斯坦战略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度的侵略行为。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在东巴战场上,印军分三路齐头并进的同时,印度第50伞兵旅直接空投在距离达卡30公里的要点纳西格迪实施空降作战,直接切断了巴军退路,向南直逼达卡,孟解军也在各个路段破坏巴军运输车辆,交通路线,实施分散突袭的游击战术。12月15日,印军就完成了对达卡东、西、北的三面合围。海军,空军则是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印航母战斗群则在孟加拉湾虎视眈眈,完全切断了东巴与外界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彻底丧失斗志。此时的美国终于忍耐不住,派出企业号航母群(携带核弹)前往孟加拉湾威慑印度,但是为时已晚,12月16日,东巴守军宣布投降,东巴攻防战宣告结束。(这个时候美国应该发现,原来常凯申是他扶持过最能打的那一个。)
西线战场上,吸取了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教训,印空军凭借空中数量优势,率先袭击了巴斯斯坦空军基地,炸毁飞机跑道,巴军在毫无防备之下,空军几乎完全瘫痪。印空军趁机破坏巴交通线,孤立巴军各个部队在战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印度空军狂轰乱炸之下。失去空军掩护的巴军只能被动地面防空。印海军也向巴海军军港卡拉奇发动猛烈攻击。在海陆空协同作战下,印军分别占领了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3600平方公里土地。随着东巴的投降,12月17日印军宣布在西巴地区“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第三次印巴战场基本宣告结束。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军伤亡1.1万人,损失战机41架、坦克81辆、舰艇1艘。而巴军伤亡9万余人,损失战机86架,坦克226辆、舰艇22艘,外加东巴及其占全国56%的人口。如果不是美国人把航母战斗群开到了孟加拉湾,印度甚至有可能乘势拿下整个克什米尔邦。印度通过发动战争,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就此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印度一举解除了困扰多年的“东巴之忧”,彻底改变了印巴对峙的局势,也顺利打开了印度的南亚王霸之路。除了印巴局势,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美国清楚的看到,苏联正在利用同印度的关系进入南亚次大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影响和势力。巴基斯坦的失败让美国不得不选择南亚的战略收缩,而正是美国的防御收缩态势激发了苏联南下印度洋战略的野心,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