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兹与青鸟》:“握不住的她,放下也罢”,第5篇

刘喜脉 2022-04-02 21:12:01

【charpter 4】【一些有趣的细节】

内容原本只写到【charpter 3】,后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就开始补,越补越多,以致于后面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有不少(重复)叠加。看来,能让人不断写的作品才算是精品啊!

一开始我挺好奇,为什么主创要把【铠塚霙】有时候安排在音乐教室对面的那个生物教室?

我想,除了为全片最调皮也是最伤感的那段“逗猫”提供场所、让【伞木希美】看到【铠塚霙】与新山老师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彼此拥抱提供一个(两人都)熟悉且私密的场所。

对于一部讲述少女心事的电影,刻意营造的“安全小空间”与“窥伺感”都很重要。

另一方面,这也是在明示【铠塚霙】习惯于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空间,这个空间明亮、丰富、安全,但又相互封闭,能看到【伞木希美】,还有能摆放蓝色羽毛的鸟笼——目测是不带锁的。

更深一点讲,或许这就是刻意营造出一种【伞木希美】与【铠塚霙】“两个人虽然能看到彼此,但始终隔着并不遥远、难以触碰的距离”吧!

毕竟,【伞木希美】与【铠塚霙】有两次未能成功的拥抱——第1次是【伞木希美】主动,【伞木希美】中止;第2次是【铠塚霙】主动,【伞木希美】拒绝。

这第3次拥抱发生在生物教室,【铠塚霙】主动,【伞木希美】最终回应,大概是在暗示,【伞木希美】终于主动走进【铠塚霙】的“专属空间”,达成了【铠塚霙】想拥抱的心愿。“让距离不再遥远”。

注:根据台本版的提示,即使是在同一间音乐教室,【铠塚霙】眼中的【伞木希美】也显得格外遥远。

在电影的设计中,注意到【铠塚霙】在对面生物教室的,除了【伞木希美】,就是不怎么起眼却堪称灵魂人物的“小天使”——剑崎梨梨花。

新山老师会带着音大的宣传手册去生物教室找【铠塚霙】,是因为“剑崎梨梨花告诉我你有可能在这里”。

这句话有几个潜台词,第一,剑崎梨梨花平时极为关注【铠塚霙】,知道这里算是【铠塚霙】的“树洞”;第二,新山老师与剑崎梨梨花(可能)比较熟。当然,可能的情景是 ,新山来音乐教室找【铠塚霙】未果,正在练习的剑崎梨梨花告诉新山,【铠塚霙】可能在对面的生物教室。

无论如何,剑崎梨梨花这个看起来软软、声音也软软的妹子,作为【铠塚霙】的唯一后辈——整个吹奏部就她们俩吹双簧管——极为特别。

就是因为剑崎梨梨花(还有其他几个后辈)努力想要拉近与【铠塚霙】的距离,才让【铠塚霙】慢慢接受自己的世界允许【伞木希美】之外的人接触(进入)。

如果打开《映画『リズと青い鳥』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girls,dance,staircase」 (动画电影《莉兹与青鸟》原声带)》,你会发现有剑崎梨梨花出场的专属背景音乐多达6首,名为《doublelead,girls》。

从牛尾憲輔后来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这里的“doublelead”算是一语双关——你说是谐音梗也行。双簧乐器的英文是【double-reed】,我们知道,日语中的“r”是发“l”的音,【double-reed】就有点像“doublelead”。

在电影中,身为后辈的梨梨花一次次、一步步靠近【铠塚霙】,看起来是想获得前辈【铠塚霙】对自己的引导,从深层次说,剑崎梨梨花也在引导(帮助)走出束缚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就是一种两重引导、双向引导。

其实这部电影的原声带十分耐听,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曲目名称和其在电影中出现的位置,也能发现不少奇特的对应,如片头《wind,glass,bluebird》与片尾的《wind,glass,girls》,其实主旋律是一致的,两者互为变奏,就像曲目名一样,bluebird与girls互为表里,这几乎就是主创在明示了。

在整部原声带中,让我最动容的可能是这首《reflexion,allegretto,you》,曲目极短,有声音的长度不过1分10秒,曲目名称直译过来就是《反光、轻快、你》。

而这段音乐出现在电影约三分之一(32分),独自待在生物教室的【铠塚霙】发现自己的脸上和身上突然有闪光,抬头才发现,这是在音乐教室的【伞木希美】与别人聊天时,阳光照在手上的长笛后无意间反射到【铠塚霙】那儿的。

【伞木希美】注意到对面的【铠塚霙】,同时注意到反光后,开心地与【铠塚霙】挥手,【铠塚霙】也内心极为喜悦地回应。

有那么几秒,【伞木希美】用光斑逗着【铠塚霙】,而【铠塚霙】就像一只可爱而娇怜的猫一样,目光追随着光斑。这一刻,【铠塚霙】露出了全剧中唯二的眯眼微笑。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这一刻,【铠塚霙】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满足,这一刻,是只属于自己与【伞木希美】的,没有对白、只有默契,虽然两人分别在不同的教室,但距离倒成了彼此情感的纽带。

这又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就像当年一样,【伞木希美】无意间遇到了独处、孤单、迷惘的【铠塚霙】,用音乐带给这个无助的少女【光】,这个世界需要光,有光,才会明亮和温暖。

幸福来得突然,又戛然而止,等到【铠塚霙】睁眼抬头,窗户对面的【伞木希美】已经看不到身影,就像两年前【伞木希美】毫无征兆的退部。

背景里的钢琴音,听起来跳动着愉悦,那种轻抚也带着不可言说的哀伤,【铠塚霙】在失落中轻抚自己的长发,怕是希望用这种无奈的方式抚平自己心绪的跌宕吧。

这一分钟左右的内容,只有画面与音乐,即使没有台词或强烈的动作,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微妙的心情与感情。事实上,少女心事,是不需要或者是不能用言语说出来的,用大量的“留白”让观众自行、反复体会,才是顶级艺术。

【铠塚霙】再次露出同样的微笑,已经是与【伞木希美】走出校园后的时刻。

两人都使用了打开鸟笼的方法,【伞木希美】在乐谱上让青鸟展翅高飞,【铠塚霙】则脱口而出“happy ice cream!”

钢琴跳出最后一个音符,青鸟在蓝天的飞翔,才刚刚启程。

这里,还想到一个前后呼应。

开场时的【disjoint】用的是白色的底,而结尾时的【joint】用的是黑色的底,从【disjoint】变成【joint】,还有个铅笔划擦纸面上【dis】的声音。

前面我们聊过,白色是属于【铠塚霙】的,那么,黑色自然是属于【伞木希美】的。整个电影里,使用铅笔镜头最多的人是【伞木希美】。

如此联想起来,划去【dis】的人,也只有【伞木希美】一人了。

全片由【铠塚霙】心中一直遗憾的【disjoint】开始,以【伞木希美】改变后的【joint】结束,两个镜头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交代,却把整个《利兹与青鸟》的故事做了最精准的还原与收尾。

时间,好像又回归到原点。

既然提到时间,还想到《利兹与青鸟》一点——其实主创们刻意不让观众留意到【时间】这个概念。

虽然电影中如换鞋、进教室、体育课、雨天、多场次的合奏练习、多次的图书借阅(以及超期)都与时间相关,但好像我们在实际观影中并不会注意到时间跨度——两次借阅超期,保守估计是两周的时间跨度,因为一本书只能借一周。

至于原因,恐怕是主创们希望观众淡忘时间而更关注【铠塚霙】与【伞木希美】之间的情感变化,从进入“容器”到离开“容器”这个全过程吧!

关于容器,还会想到时不时会在场面中出现的“倒三角”标志,虽然这个标识是“消防队进入口标识”,指的是——

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消防队员可以从这个入口进入房间,对内部人员进行搜救。

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容器的“盖子”,在电影中后期很多场景里,这个“倒三角”标志都会出现,如果我们将“倒三角”视为束缚,“正三角”视为放飞,那么,临近片尾,【铠塚霙】独自一人走向拥有“正三角”符号的音乐教室的寓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当然,这个解释好像极为勉强,我翻了不少主创的访谈视频与译文,都没有提及这些)

提及片尾【铠塚霙】与【伞木希美】一人走向图书馆一人走向音乐教室这段,不仅拍的唯美——主要是两个少女的裙摆交替上扬,这个细节真的太惹人心动了——而且,又一次回应了电影开场时的位置。

注意,两人一开始在音乐教室练习时,【铠塚霙】是坐在教室右侧,而【伞木希美】是坐在教室左侧。

到了片尾,【铠塚霙】是右转,而【伞木希美】是左转,从方向和位置上看,原来坐在左边的还是坐在左边,原来坐在右边的还是坐在右边,但彼此的心情与心态已经迥然不同。

大概就是一种“身虽动,心未远”的意境吧!

不过,如果设计为【铠塚霙】是左转,而【伞木希美】是右转,表示两人向着对方的方向靠拢,行吗?

其实不行,因为,第一,两人最后的关系不是向着对方靠拢,而是放下牵扯,让彼此都在自己应该走的路上坚持下去;第二,音乐教室的位置本就是在过道右侧。

对了,电影中还刻意淡化了女性这个概念,也就是性别特征不明显(参考下图)。

不过,相信大多数观众并不会注意到这点,应该算是这部文艺电影的独到之处吧。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