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没扛住的,俄罗斯扛住了,中国的经验,俄罗斯晚学总好过不学

小兰探索 2023-04-02 20:56:25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就没少在公开场合语出惊人的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这两天又出来发表公开讲话了,不过他这一次谈的并不是和中美俄欧以及乌克兰相关的国际问题,而是一反常态地来了一把“忆苦思甜”。梅德韦杰夫表示,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是上个世纪7、80年代的苏联了,那时候的苏联军事工业十分发达,但却不会造生活用品,农业也就是半吊子的水平。可现在,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农业部门了,俄罗斯农业今天不光可以养活俄罗斯人,而且还能出口到全世界去养活别人。

家里有粮,心里就不慌。因此,梅德韦杰夫不无自豪地表示,再也没有人可以用粮食安全问题来扼住俄罗斯的脖子了。为什么梅德韦杰夫会突然发出这样一番感慨呢?这就得从冷战时期说起了,苏联的农业水平长期不如西方国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梅德韦杰夫自己都吐槽的,苏联对重工业和军事发展的过分关注,以至于长期忽略了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再者,就是当时苏联的集体化政策,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都知道,因为种种原因,那时候的集体化是很难和高效率这三个字挂钩的。不仅如此,现代化农具的缺乏、农业技术的落伍、以及对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等等,都导致了苏联农业产出的下降。考虑到苏联还是个拥有几亿规模人口的大国,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此外,当年苏联出口创收的拳头竞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农产品根本就排不上号。苏联的农产品相比美国的竞争力有限,卖石油天然气能挣回宝贵的外汇,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苏联在农业上投入得越少,农产品越卖不出去;农产品越卖不出去,苏联政府投入得越少。不仅如此,现代农业和军工科研一样,对先进技术同样是高度依赖的。考虑到同时期的苏联还面临着西方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和技术禁运,农业发展滞后和粮食自给率偏低最后会演变成了红色帝国的老大难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长期存在的粮食自给率偏低问题既是苏联的阿克琉斯之踵,最后也成为了美国推倒这座红色大厦的一大抓手。1980年,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曾对苏联实施过粮食禁运,这仅仅是美国当时对苏联采取的众多经济制裁之中的一部分。卡特当局之所以搞对苏粮食禁运,最初就是想通过向苏联施压,迫使其从阿富汗撤军。

为了把苏联给“饿死”,美国当时在对苏粮食禁运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禁运的粮食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小麦、玉米和其他农产品。禁运对苏联的粮食供应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为当时苏联是美国农产品,特别是主粮的最大进口国之一,最大的粮袋子口袋都给人扎住了,本就不是很乐观的苏联粮食供应问题自然是雪上加霜。不仅如此,禁运还对苏联的经济产生了不小的间接影响,让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本就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进一步激化。美国政府这一通老拳下来,苏联民众的生产和生活虽然还不至于停摆,但上上下下也确实折腾得够呛。虽然对苏粮食禁运在1981年就反苏魔怔人里根给取消了,因为他认为粮食禁运这一招作为一种外交工具没法把苏联给挤兑死。但总体而言,面对美国的粮食武器,苏联在当时确实一度被逼得灰头土脸。

尽管这不是促使冷战最终结束的决定性因素,但此举却让世人,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了一个醒:粮食安全无小事,要是连手里的饭碗都端不稳,你就是超级大国也白搭。虽然我们的起点比苏联低得多,但好在大方向没走错,而且赶上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方转移支付浪潮。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老百姓最终挥手告别了粮票。与此同时,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却迎来了堪称二战结束之后最苦难的一段岁月。长期的农业发展落后,再加上国家机器的突然崩溃,所有这一切不幸因素叠加起来,最终使得难以计数的俄罗斯百姓在90年代的漫漫冬夜中一卧不醒。

好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俄罗斯终于从苏联解体的粉碎性骨折中逐渐恢复了过来。因为之前吃够了粮食自给率长期不足的苦,所以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在促进农业生产上明显要卖力得多,曾经的苏联连买几袋小麦都得看美国的脸色,而如今的俄罗斯却早已跻身成为名列前茅的小麦出口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对于80年代没能及时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学习到宝贵经验的俄罗斯50后和60后来说,这一节课虽然补得晚了点,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夙愿。幸亏现在的俄罗斯已经是个农业大国了,否则要是像当年的苏联那样,因为一场战争而抖掉了手里的饭碗,对中俄两国来说,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0 阅读:9
小兰探索

小兰探索

探索宇宙奥秘,科普天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