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版图中,韩国常以发达的电子产业、繁荣的娱乐文化示人,看似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国度。
然而当我们拨开这层光鲜亮丽的表象,深入探寻其背后的经济脉络,却会惊觉韩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隐藏着一段被他国无情收割财富的惨痛过往。
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他人掌控?韩国人在这场财富博弈中又处于怎样无奈与悲哀的境地?答案就藏在美国对韩国财富的收割过程中,而这一切,要从韩国财阀的起源讲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b05e5e94384440943d0b83b0a0afd0.jpg)
日据时期,日本人将重工业布局在半岛北部,而把轻工业放在南部。这就导致战后朝鲜工业发展迅猛,韩国却连像样的电厂都没有,甚至出现朝鲜一拉闸,半个韩国就得停电的情况。
由于半岛南边缺乏工业底子,初代财阀大佬们只能傍着日本人从事中间商赚差价的生意,在此期间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比如李秉喆的三星、郑周永的现代、金喜中的韩华、赵重勋的韩进商社(韩进集团前身)以及乐喜化学(LG前身)、日本制果(乐天前身)等,不过此时他们还只是知名的乡镇企业,真正让他们迅速膨胀的是朝鲜战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de752f8ec6bd72cd08966f2eed22c8.png)
李承晚担任总统期间,韩国主要为驻韩美军盖房子以及进行战后恢复,虽未像日本那样大发战争横财,但作为抵抗北方的前沿,每年能获得美国上亿美元的援助。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韩国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美国援助。
然而这些援助并未直接用于国家建设,而是流入了财阀创始人手中。
李承晚试图通过扶持企业刺激国家经济,富二代李秉喆在这一时期先后创办三星物产、第一制糖和第一毛织,第一制糖成为韩国首家制造企业;
郑周永从经营物资运输到拿到驻韩美军和战后重建工程项目,成为韩国最大基建包工头;
金钟喜收购朝鲜火药共贩股份公司,垄断韩国火药市场,并在1958年成为亚洲第二个拥有自主生产工业火药技术的公司;
赵忠勋靠给美国运送物资发财,将韩进商社发展成庞大的韩进集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2cf68e9ea1c343280d956c4b4ad7f4.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b10d9090ee2a3d67c0af596ef0eff6.jpg)
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越南战争爆发,财阀们迎来新一轮财富狂欢。例如李秉喆靠着越战倒卖军用物资和美元,使三星资产一年暴涨20倍。但越战养肥的财阀并未反哺国家经济,韩国民众生活凄惨,而北边的朝鲜因苏联的支持,生活水平远超韩国。
1961年,朴正熙通过非传统方式成为韩国总统。他认为韩国本土市场小,单靠内循环无法致富,且美国一旦撤军、经济援助停止,韩国经济将崩溃。于是,朴正熙主推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利用国家财政驱动财阀投资重化工。发展制造业必须发展重化工,而攒外汇成为关键。
为此,朴正熙安排数百万韩国人到中东当建筑工人,部分人到越南给美国人当炮灰。韩国还通过金融压制和低利率手段,将资源集中到少数生产企业。韩国发展工业体系的过程就是大力扶持财阀的过程,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财政补贴,让银行为财阀提供低息贷款,财阀在负利率情况下大量借钱投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cd944f31b117a5150b00f3a339ff43.png)
1973年,朴正熙发布重化工业宣言,财阀迅速跟进。即便部分企业经营不善,政府也要求银行强行续命。韩国靠着这种方式发展起重工业,但大量国民财富被低效浪费或转移到财阀口袋。1960-1990年代,韩国企业资产收益率低于贷款利率,越干越赔钱,可这并不影响财阀海外扩张。
三星在纽约建立办公室,向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出口商品;现代到泰国修公路、关岛盖楼房、拿下越南港口项目;韩华成立太平洋贸易公司。
这一时期,韩国重化工业及造船航运业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民众生活水平,但财阀拿钱、国家和老百姓买单的模式隐患重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315cb1713ce7df45a91550e37c7c5b7.jpg)
韩国财阀在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时,为保持控制权且偏好债务性融资,导致大多数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这种高负债发展模式支撑韩国经济的同时,也绑架了韩国经济,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遭遇重创。1997年7月初,泰国取消固定汇率,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10月,韩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110%以上,企业平均负债率超400%,外汇储备约300亿美元,却背负1100多亿美元外债,其中2/3是短期外债。
此时,美国金融巨鳄索罗斯对韩国发起致命一击。他先抛空股票,待股价暴跌后再买回,赚取巨额差价。在他的操作下,韩国大量企业暴雷,资本加速外逃,股市暴跌70%,韩元贬值60%,国民失业率涨至6.8%,自杀率攀升,国家几乎破产。
1997年末,韩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美国答应提供570亿美元援助,但附带诸多苛刻条件,包括控制货币发行量、加息回购货币、放宽外资持股比例、加税、兑现贸易自由化、取消补贴和进口配额、砍掉资不抵债银行、允许外资自由进入金融领域和并购韩国企业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bd2dab25a106ad3dcee67cb202bfb4.png)
韩国被迫接受,1997年以前,外资对韩国银行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金融危机后,1997年底普通银行外资持股率达16.4%,2004年底增长到59.2%,美国控制了韩国金融系统和大量核心企业的经济命门,韩国资本被华尔街割韭菜。美国新桥资本收购韩国第一银行,美国孤星基金收购韩国外汇银行,韩国八大银行外资股份过半,三星集团53%的普通股和73%的优先股也掌握在华尔街资本手中。
正如加尔通在《美帝国的崩溃》中分析的那样,韩国公司老板如同高高在上的君主,员工则是奴才,一生被困在资本企业打造的囚笼中。
韩国民众一生离不开国内财阀,而财阀又受制于华尔街资本,这意味着韩国国民终其一生都在为美国打工,形成了一条完美的经济殖民链,韩国人的悲哀尽显其中。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有过辉煌,但最终难逃被美国收割财富的命运,民众也深受其害,这背后的教训值得深思。
文本素材来源@不严肃问题研究室
已入不惑的子锐
三星不少股份在摩根手里。[吃瓜]
不安静
华尔街的经济殖民地
dennyzhan
韩国人为犹太人打工
梦境之树
韩国人心甘情愿当美国人的狗不值得同情